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韩国的螺钿漆器制作开始于何时至今仍没有确凿的答案,但从对类似的镶嵌技法以及在高丽时代技艺高超的相关作品可以推断,大约在新罗时代螺钿漆器的设计制作就已经开始了。在高丽时代的螺钿漆器,其特点是整件漆器展现出十分紧凑的装饰效果。在15至16世纪的朝鲜时代,则突显漆器表面的大型花纹。在17至18世纪,螺钿镶嵌装饰的漆器上流行展现出如绘画一般的效果。到了朝鲜时代后期,螺钿镶嵌漆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韩国的漆画艺术亦在其悠久的螺钿工艺传统影响下发展起来,以统营漆艺美术馆、首尔淑明女子大学美术学院等机构为首,支撑起了韩国当代别具一格的螺钿漆画艺术。 相似文献
2.
Lee Nan Hee 《中国生漆》2012,31(3):29-39
韩国的漆艺文化已有两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堪称已经渗入到内房和厢房等生活文化当中的代表性艺术品。目前,韩半岛上的主要生漆生产地为北韩平安北道泰川和南韩江原道原州,占整个半岛生漆产量的大部分。韩国产生漆的品质很好,生漆的主要成分漆酚(Urushiol)的含量高,酶的活度相当好,生漆涂层的干燥时间很短,硬度也很强。但是,南韩原州产高品质生漆的产量较少,价格也比日本产的贵,因此主要依靠中国进口。从史前时代至三国时代,韩国漆艺文化的主要技法是在生漆底上施以颜色绘制纹样,统一新罗时期开始变化为在生漆底上用螺钿、琥珀、青玉、金、银等宝石材料加以装饰。其后,高丽和朝鲜时代螺钿装饰成为漆器上所采用的主要技法。高丽螺钿在中国的宋朝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其卓越性被认可,直到现在高丽螺钿也被视为韩国的代表性艺术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4月6日-16日,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漆彩永恒-全龙福漆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是韩国当代著名漆艺大师全龙福在中国举办的首次个人展览,所展的50余件瑰丽多彩的漆画作品均是艺术家2005至2011年间的代表精品。 相似文献
4.
中国漆艺于汉代起大量传延至韩国,在当代,韩国漆艺跻身世界前列,漆艺质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优于中国。韩国现代漆艺在民用中追求至善之美,在时尚中传达极致之美,在宗教中寻觅至静之美,在自然中演绎精细之美。韩国漆艺美学思想昭示:漆工艺不仅是传统工艺本身的问题,还关乎"文化立国"的经济立场与艺术身份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6.
7.
8.
《中国生漆》2015,(1):30-35
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纷纷走上艺术化的发展道路。就漆艺而言,传统漆艺并未如现代漆艺一样,依照学术分科思维来对平面漆艺、立体漆艺等加以区分。在古代中国,漆一直与器密切相连,并植根于礼乐文明,以此来延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所谓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漆艺髹饰了中华文明的律动,而器用为本更是道出了漆艺乃至整个工艺文化传承与沿革的密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文化、生产及至人们的思—行方式都将面临深刻转变。文化环境与礼仪空间的更化,匠人营国与艺术家创作间的身份耽溺,手艺之魂与工业化生产中的因缘和矛盾……这些久于中国工艺发展历程中徘徊的议题都将纷至沓来。籍此,本文提出品级化的理念,探讨当代漆艺文化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民族,中国古代漆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美术史、工艺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曾经是中国人观照自然、器以栽道的传统艺术,在20世纪文化主流化进程的迅猛变化和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正面临着形式与内涵观念的缺失、异化,如何能使漆艺创作在当代语境之下寻求和建构当代价值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自古便是岭南一地的核心区域。早在汉代以前,广东所出产的漆器已十分精美。历经2000年的发展嬗变,广东人以其兼容并包、融会贯通的艺术创新精神,得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域色彩的濡染,逐渐形成独树一炽的岭南漆艺术,成为中国地方漆艺谱系里的重要一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漆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意义。本文结合漆艺的起源与历史,从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及现代室内家具两方面介绍了漆艺在现代陈设中的体现,感受到了漆艺在现代陈设中独特的设计美、材质美、色彩美等美学属性及漆艺的文化与艺术魅力。漆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是材料、艺术、历史、文化等诸元素的综合产物,如何让漆艺陈设回归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实用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使漆艺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提高漆艺的社会认可度,是保护、传承和创新我国漆艺文化遗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