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FC),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设有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比设有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17~0.25mg/L,CODMn值为0.32~0.44mg/L,UV254nm值为0,且有95%以上的脱盐率;后者出水的TOC值在0.47~0.94mg/L,CODMn值为0.62~0.96mg/L,UV254nm值为0~0.0064cm^-1,脱盐率很低.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尤其是M-N1812A型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与纳滤膜能去除的有机物种类是有些重合.  相似文献   

2.
高雪  陈才高  刘海燕  李虹 《净水技术》2022,41(2):53-57,94
纳滤膜技术既可以高效去除水中超标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又可以保留水中对人体有益的部分矿物元素,已应用于市政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目前国内的案例中,纳滤与水厂其他工艺流程的出水会在清水池混合勾兑后出厂.文中通过对已建成纳滤水厂项目进行调研与统计,总结了纳滤水厂应用的4类水源水质特征,并列举了常见的工艺系统.同时,建立了两级评估指...  相似文献   

3.
针对抗生素污染引起的微污染苦咸水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氧化耦合纳滤工艺对其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净化效果。考查不同的电导率、电流密度、初始微污染物浓度、错流速度和有机物含量等条件下,耦合工艺的净水效能。结果表明,电导率对于去除水中抗生素类物质有明显的效果,尤其在电流密度 10 mA/cm2和电氧化时间 2 min 条件下,对微污染苦咸水中抗生素的去除最为高效,可将原水中 SMZ 降解到痕量。在短期实验中,耦合系统对水中抗生素的去除可以达到 100%,同时纳滤对天然有机物有很明显的截留效果。在多周期实验中,耦合系统对水中抗生素、天然有机物和盐类的去除可以达到100%、90%和90%,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出水水质较为稳定。通过研究多周期实验膜污染情况,发现膜污染主要发生在纳滤的前期,有机物浓度是影响膜通量的主要因素;且对纳滤膜表面进行成分测试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纳滤膜截留大量的有机、无机物。可见,经过电氧化预处理耦合纳滤工艺可协同实现降解抗生素、去除有机物和脱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某水厂采用O_3-BAC与膜组合工艺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通过对各工艺出水常规指标及阴离子指标的监测表明:经O_3-BAC+超滤+纳滤膜处理工艺后,出水常规指标(浊度、氨氮、COD_(Mn))分别降至0.05 NTU、0.03 mg/L、0.65 mg/L,相比于常规处理,去除率高达99.7%、94.8%、88.3%;阴离子指标中F~-、Br~-、SO_4~(2-)未检出,Cl~-降至12.6 mg/L,NO_3~-降至1.5 mg/L,单纯常规+O_3-BAC+超滤都不能很好地去除水中阴离子。对各工艺出水(常规、O_3-BAC、超滤及纳滤)进行小试消毒,结果发现:各工艺消毒出水中DBPs依次呈降低趋势,经纳滤膜处理后,THMs及HAAs仅为2.0μg/L、50.8μg/L,表明组合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消毒出水DBPs含量,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性。最后结合运行及建设成本,对各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其他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庆华  史文悦  张翠翠  曹艳  徐小慧 《净水技术》2021,40(12):38-43,106
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以超滤/纳滤膜为核心建立饮用水净化工艺,考察纳滤膜对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纳滤膜对TOC、CODMn和TD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质量浓度均稳定在1 mg/L以下,NF90和NF270的出水TOC质量浓度分别为1.63 mg/L和0.17 mg/L;NF90的出水TDS优于NF270,NF270的平均去除率为55.87%,NF90的平均去除率为96.97%;这两款膜对于不同分子量有机农药去除具有差异性,膜出水微囊藻毒素-LR的去除率都在90%以上,且出水质量浓度符合饮用水的标准(1μg/L).这两款纳滤膜对蛋白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NF270对于分子量小于3 kDa有机物的去除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倪先哲  殷祺  王刚  李雨轩  桂波 《净水技术》2020,39(1):94-97,10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太湖水质日趋恶化,给常规处理增加了很大的处理难度。针对水源污染问题和给水深度处理的需要,开展了超滤-纳滤双膜组合工艺处理东太湖原水的中试研究,考察双膜工艺对出水水质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超滤-纳滤双膜工艺对水质常规指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ODMn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1.7%和90%;对荧光类物质的去除主要表现在对芳香族蛋白质、类富里酸物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去除;此外,双膜组合工艺对小分子二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77%,表明该工艺对水中主要致嗅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纳滤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分散式饮用水深度处理,能解决饮用水苦咸化,盐碱化或微污染等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规避的用水风险,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还能有效应对重金属等突发污染风险。但重金属污染易加重纳滤膜污染,需要增设预处理装置加以缓冲,实现纳滤装置的长久稳定运行。而天然沸石具有良好的筛分性能和吸附性能,能够有效缓冲重金属对纳滤装置的冲击。试验以重金属铜为例,证明水中铜离子会造成纳滤不可逆污染比例增加,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天然沸石对铜离子有很好的吸附效果,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天然沸石对水中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3.03 mg/g,通过正交试验合理设计吸附预处理,能够有效为纳滤工艺提供安全进水,保证纳滤进水铜离子浓度低于10 mg/L。实践工艺中,吸附预处理能有效缓解纳滤膜不可逆污染,而且吸附-纳滤组合工艺对铜离子及部分其他重金属离子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腈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制备了纳滤膜,研究了水中离子种类(Na Cl、KCl、Mg Cl2、Mg SO4、Cu Cl2、Cu SO4)、离子浓度与溶液p H值等因素对纳滤膜脱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纳滤膜对水中Mg SO4和Cu Cl2的截留率最好,达98.34%;随Mg SO4浓度从10 mg/L增至50 mg/L,纳滤膜的截留率在30 mg/L时最高;随p H从1增大至5,纳滤膜的截留效果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腈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制备了纳滤膜,研究了水中离子种类(Na Cl、KCl、Mg Cl2、Mg SO4、Cu Cl2、Cu SO4)、离子浓度与溶液p H值等因素对纳滤膜脱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纳滤膜对水中Mg SO4和Cu Cl2的截留率最好,达98.34%;随Mg SO4浓度从10 mg/L增至50 mg/L,纳滤膜的截留率在30 mg/L时最高;随p H从1增大至5,纳滤膜的截留效果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0.
铁碳内电解-SBR生化法处理硝基苯废水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碳在水中发生的内电解过程可有效去除硝基苯废水的色度 ,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并对CODCr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进水CODCr为 34 0 0mg/L的硝基苯废水 ,经内电解法预处理后 ,脱色率可达 75 %,CODCr去除率也可达 6 0 %左右 ;后续处理采用SBR工艺 ,其去除CODCr效果较好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排放要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某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分析各工艺出水水质保障率以确定不同回用途径的城市污水所适宜的深度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过滤和混凝-沉淀-粗砂滤-活性炭工艺出水回用作城市非饮用水时,对满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mg/L)、粪大肠菌群(≤200个/L)保障率分别为74.59%、98.77%和0、12.82%;回用作工业用水时,对满足总硬度(≤450mg/L)保障率分别为66.52%和87.27%;回用作景观用水时,对满足BOD5(≤6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mg/L)、石油类(≤1mg/L)保障率分别为91.26%、74.59%、0和100%、98.77%、94.56%。混凝-沉淀-粗砂滤-精滤-纳滤工艺对各回用途径下出水指标保障率均为100%。在结合技术经济性和水质保障率的基础上建议:臭氧强化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可作为城市非饮用水处理工艺;石灰混凝-沉淀-粗砂滤-活性炭工艺可作为工业回用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粗砂滤-精滤-纳滤工艺可作为景观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混凝工艺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值、水中锰离子的初始浓度、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 mg/L时,氧化剂预氧最佳pH值为7~9,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mg/L,二氧化氯最佳预氧化时间分别为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二氧化氯对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13.
对采用超滤及纳滤联合工艺处理超声波清洗废水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废水中各类污染物,出水浊度≤0.1NTU,CODMn≤1.5mg/L,电导率≤55μS/cm,磷酸盐≤0.17mg/L,出水水质均达到生产用水要求。运行两个多月以来,双膜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现阶段脱硫废水回用及零排放工艺投资成本、运行费用高的问题,根据脱硫废水水质特点,提出超滤-纳滤-反渗透-电解制氯的脱硫废水资源化回用工艺,并通过中试对工艺中的核心系统超滤、纳滤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超滤-纳滤系统可有效将脱硫废水中1价离子、2价离子进行分离,1价离子进入纳滤产水,2价离子截留在纳滤浓水中,超滤出水浊度、SDI分别0.5 NTU、3,纳滤1价离子透过率在20%~30%,2价离子SO_4~(2-)、Mg~(2+)、Ca~(2+)透过率分别0.2%、2.5%、9%。纳滤产水浓缩后电解制氯,纳滤浓水直接回至脱硫塔,实现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以及零排放。  相似文献   

15.
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发展中,人们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水质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使得膜分离技术日益得到关注。纳滤在去除水中污染物和保留部分必要离子、控制饮用水适宜水质等方面较超滤和反渗透更具优点。因此,文中在对膜分离技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综述了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纳滤膜处理饮用水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纳滤技术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超滤/纳滤双膜技术资源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超滤/纳滤双膜集成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生物法的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比较3种不同材料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作为纳滤预处理手段的效果.选用两种工业化应用的纳滤膜,研究压力、运行时间对两种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处理前后不同材料膜结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超滤膜作为纳滤预处理的有效手段,能去除90%浊度和部分COD;纳滤的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各种盐类、促使染料类物质回收,而且由于出水水质大大提高,完全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以及在印染工段作为生产用水而回收利用,因而,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H型絮凝剂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对废水中Ni2 +、Cr6 +等单一离子 (浓度 2 0~ 4 0mg/L)的去除率大于 90 % ,对混合废水中的Cu2 +、Zn2 +、Ni2 +、Cr3+、Cd2 +等 (各离子浓度 2 0~ 4 0mg/L)的去除率均大于 96%。  相似文献   

18.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中纳滤和反渗透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纳滤和反渗透两种膜工艺对印染厂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废水减排、再生回用的目的,主要考察膜性能、处理效果及经济性等方面的状况.结果表明,在性能方面,与反渗透膜相比,纳滤膜在较低压力下即可获得较高的通量,NF-2和NF-2#产水COD分别为150~180 mg/L和120~130 mg/L,产水电导率分别为2 900~3 200 μS/cm和2 000~2 300μS/cm.反渗透产水水质较好,COD可达到5 mg/L以下,BW30和CPA2的产水电导率分别稳定在38 μS/cm和63μS/cm.虽然对一价离子的去除率差异较大,但两种膜工艺对Mg2+、Ca2+等工业循环回用水中最关注离子的去除率相当.在经济性方面,反渗透和纳滤处理成本分别为1.82元/m3和1.53元/m3.膜工艺的经济优势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比较了4种絮凝剂对印染整理废水中的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混凝条件;并进一步采用纳滤膜NF270对混凝上清液进行处理,纳滤浓缩液再经混凝-纳滤在处理。结果表明,混凝优化条件,pH为7,聚合氯化铝(PAC)、PAM投加量分别为400、1.6 mg/L,在此条件下,废水中COD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88%以上。混凝后的上清液经纳滤膜处理,出水COD为33 mg/L;纳滤浓缩液再经混凝-纳滤再处理后,出水COD可降至30 mg/L,出水水质均满足GB/T 19923-2005的工业用水回用要求。实际应用中可将纳滤浓缩液与原废水混合进行处理,实现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20.
非金属矿物材料处理含铅废水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海泡石除铅离子的 条件及机理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表明,海泡石对去除水中的铅离子具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将含Pb^2 10mg/L的水净化至0.05mg/L以下,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下,海泡石与含Pb^2 溶液的作用时间、海泡石用量、水中Pb^2 浓度以及酸度等因素都会影响Pb^2 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