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V形件弯曲成形中,工艺切口开槽的形状、大小确定,成形特点描述,工艺制定都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V形弯曲成形中切口工艺进行研究,并使用正交试验来分析切口相关尺寸对成形结果的影响,即切口直边长直接影响到内外应力应变大小,且影响比较大;圆角半径对内部等效应变影响较小,对外部应力应变以及内等效应力影响较大;直...  相似文献   

2.
栾小东  魏会莎  岳玉梅 《热加工工艺》2014,(21):142-144,148
通过采用DYNAFORM有限元软件,对轨道车辆中厚板弯曲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在冷弯过程中不同凸模圆角半径及不同板厚下,各弯曲件的减薄率对成形工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及工艺实验的方法,得出了厚板弯曲件成形的工艺条件,大大提高了工艺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Pro/E为模具结构设计平台,利用有限元动力分析软件ANSYS/LS-DYNA的前处理和求解模块对板料的弯曲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板料的弯曲性能,研究了弯曲半径对板料弯曲成形质量的影响,利用LS-PREPOST后处理器查看结果,得出应力应变曲线,为板料成形性能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托板弯曲成形的工艺分析,介绍了大尺寸、高强度、弯曲复杂的厚板料在弯曲成形中的特点。分析了制件热加工工艺在模具设计时,压弯凸模与压弯凹模的设计要点,可为类似制件的成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塑性工程学报》2013,(3):55-59
针对矩型截面汽车用铝合金型材弯曲成形的截面畸变问题,基于实验和ABAQUS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了不同型材截面在弯曲过程中相对高度、宽度对铝型材截面畸变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回归表达式。研究表明,弯曲程度是影响型材截面畸变量的主要因素。对于给定的截面宽度,截面高度变化显著影响型材的侧面外凸率,但对上面下凹率和下面上凹率的影响不大;对于给定的截面高度,截面宽度变化对型材的侧面外凸率、上面下凹率及下面上凸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单曲率板激光弯曲成形过程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激光弯曲成形过程中板材内部的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此外,还研究了扫描线的长度和单曲率板的初始形状对激光弯曲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扫描线长度的增加,板材的弯曲变形量增大;随着单曲率板曲率的增加,板材的弯曲变形量减小。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模具工业》2015,(7):14-18
以8 mm厚Q345板料的弯曲为对象,研究工艺参数与模具参数的变化对板料弯曲成形性能及最终弯曲角的影响。建立厚板弯曲成形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确定适合板料弯曲成形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参数并分析板料弯曲过程中的应力情况以及回弹后的残留应力分布。通过正交试验,对比分析各参数对板料弯曲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对板料弯曲中弯曲角度的因素影响由强到弱为上模圆弧半径、上模下压量、下模圆角半径、下模开口。  相似文献   

9.
控轧控冷特厚板主要应用于造船、建筑、桥梁、容器、水电及大直径输送管线等领域.60 mm以上特厚板在轧制过程中存在厚向变形不均匀性,数值模拟是研究这一问题的理想手段.考虑轧制过程钢板与空气间换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及高温辐射传热,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研究了100 mm特厚板轧制成形过程中粗轧道次、中间坯厚度及精轧道次对截面变形不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已应用于实际特厚板轧制生产线.  相似文献   

10.
王冬  赵建华 《模具制造》2007,7(11):16-18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Dynaform对厚板小圆角端盖进行多工序成形过程模拟.通过对一组首次整形工艺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首次整形的凸模和凹模圆角对零件多工序成形后壁厚、成形极限图的影响.从中找到一组最优化的冲压工艺参数,并成功完成了厚板小圆角端盖模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船舶板材边界条件对高频感应弯板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宏  李敢  朱红娟 《焊接学报》2010,31(11):101-104
采用ANSYS软件对低碳钢平板的高频感应线状加热弯板成形过程进行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利用相关数值结果定性分析了平板边界条件对最终面内收缩变形和角变形的影响,从而为船板成形自动化加工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随着纵向边缘受约束点的增加,平板总应力增大,低应力区域减小,横向收缩变形增大,纵向收缩变形、横向角变形的变化趋势与横向收缩相反,纵向角变形则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约束的加强,各方向位移减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挤压成形工艺制备新型纯铜/Cu40Zr44Ag8Al8非晶复合板材。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维氏硬度(HV)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复合板材芯部非晶尺寸与硬度的分布及复合板材的界面性能;并对比纯铜板材和复合板材的三点弯曲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挤压成形工艺可以使复合板材获得良好的界面结合,界面元素梯度分布表明界面宽度约为2.15μm。挤压开始阶段,复合板材由单一纯铜组成;随后芯部开始出现非晶,且在距离头部12 mm处非晶尺寸达到最大,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785和1.481 mm;随着挤压的继续进行,芯部的非晶尺寸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稳定阶段长度和宽度的平均尺寸分别为2.269和0.797 mm。X射线衍射和维氏硬度结果表明,芯部非晶在复合挤压过程中没有发生晶化现象。三点弯曲试验表明,复合板材的弯曲强度比纯铜的大,其弯曲断裂强度为377.4 MPa。  相似文献   

13.
壁厚变形对弯管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实验,分析了管材弯曲外侧的切向和管壁厚方向的应力应变状态,建立了相应的平均应变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出由管材延伸率和拉伸强度所约束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计算公式。指出管型材料的真实力学性能对于管材弯曲成形性和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近似计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厚板矫直过程中,可以根据经验值来反映弯辊量和压下量、板材参数之间的关系,创建经验值数据库管理程序、神经网络操作程序和OPC与WinCC通信程序,这三部分组合成弯辊量模型操作软件.该软件具有经验值添加、删除功能,调用经验值训练神经网络功能,利用训练过的神经网络根据板材参数计算相应弯辊量的功能及将计算得到的弯辊量传递到WinCC监控画面的功能.该模型软件具有自学习和自计算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材料性能参数对管材数控绕弯过程截面畸变的影响规律及敏感性大小,基于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平台,建立了高强TA18钛管数控绕弯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文献中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然后采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材料性能波动下高强TA18钛管数控绕弯成形过程的截面畸变行为。结果表明:截面畸变率随着弹性模量、硬化指数的增加或强度系数、厚向异性指数的减小而减小,其减小率分别为11.76%,23.67%,12.07%和23.51%;不同材料性能参数波动下,高强TA18钛管绕弯过程截面畸变率的最大值均小于4.00%,并且在弯曲平面附近,截面畸变率出现负值;截面畸变率对材料性能参数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强度系数、弹性模量、硬化指数和厚向异性指数。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钢板的强化特性明显,与普通板材相比更难矫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高强板矫平仿真模型,模拟了不同屈服强度下高强板的矫平过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板材在矫平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屈服强度对矫平力、残余应力和平直度的影响。针对1150 MPa屈服强度的板材矫平效果很不理想的现象,提出了2道次矫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高强板矫平过程中,纵向应力占据主导地位,而剪切应力可忽略不计;在大变形方案下,随着屈服强度的增加,板材边部的应力集中现象越严重,平直度越差;2道次矫平方案可以解决屈服强度为1150 MPa的超高强度钢板难以矫平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板材残余应力,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宽板V形弯曲过程进行研究,确定了相对弯曲半径对应变中性层位置以及变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弯曲过程的进行,相对弯曲半径减小,应变中性层内移系数与相对弯曲半径符合指数函数模型,变薄系数与相对弯曲半径符合指数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8.
厚度分布均匀性是管件液压成形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文章提出了厚度分布均匀性评价指标函数,建立了空心阶梯轴零件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通过模拟研究了材料的应变强化系数K、加工硬化指数n和厚向异性指数R对液压成形管件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高强热轧卷板SQ600MC焊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了SQ600MC的焊接性.采用热模拟测定了首钢生产的SQ600MC铜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得到SQ600MC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转变规律;最高硬度试验和斜Y冷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SQ600MC具有低的冷裂敏感性;焊接工艺试验表明热输入在14.26~20.16kJ/cm范围内SQ600MC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够满足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厚度(0、0.1及0.2 mm)的Ni层在不同的压下条件下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EDS能谱仪对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的组织及界面元素分布等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层的加入会明显阻止元素的扩散,并能减少界面氧化物的比例,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界面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