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理念下,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要求农业风险可控。因此,全面了解我国农业综合风险及其防范的总体特征,对于化解农业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基于此,首先从自然和人文层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综合风险的七个方面特征,即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约束风险增强、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多发频发重发、农业生物安全风险加剧、农业市场风险影响加剧、农业科技推广风险趋升、农业突发公共事件增多影响增强、农业政策沟通和执行偏差风险屡发。然后分析了我国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再次,分析了我国农业综合风险防范面临的四方面挑战,即农业综合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农业综合风险防范措施不系统、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科技支撑不深入、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政企社”作用不完善。最后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对策,即大力深化对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认识、科学推进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业综合风险防范的科技支撑、不断完善多元化的农业综合风险管理措施、优化农业贸易格局和政策、统筹优化农业风险管理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3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第二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暨北京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会议以"农业发展·国际合作·县域交流·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国际农业科技交流、特邀农业专家专题报告、特邀嘉宾论坛、县域农业专题研讨会、农业园区考察、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农业交流、国际农业合作、品牌农业展示等农业发展热点问题,从农业政策、农业  相似文献   

3.
高效节水是保证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业用水量将保持零增长或负增长,这需要将农业节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行包括保障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的推广、建立农业节水补偿和激励机制、提供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补贴、拓展节水农业筹资渠道、强化农业节水组织管理的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对策,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合理分配水资源,提升农业节水潜力,促进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供水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实现农业供水工程良性运行,节约农业用水的重大举措。介绍了广西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的背景、内容及成效,分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原因,并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力的角度,一般把农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农业的科学技术化,即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农业,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转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不断加速,农业生产三要素(资本、劳动力、土地)的组合方式不断变化,推动农业大户经营、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合作经营等多种农业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并增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着重分析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特点及其对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背景下的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农业综合开发概况农业综合开发(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CD)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翟晓力 《山西水利》2006,22(3):56-57
阐明了建立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新概念,提出了建设节水农业体系必须建立节水农业投融资体系、区域水资源宏观与微观调控体系、节水农业标准化体系、节水农业工程建设与管理体系、节水农业政策法规体系和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六大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刻不容缓。从农业节水角度,统计了我国2015—2020年水资源总量、供用水总量和农业用水情况,并对农业用水展开分析;阐述了2015—2019年我国农业耕地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相较于我国耕地红线面积,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面积不足1/3;针对农业节水灌溉面积、灌溉设施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农业节水灌溉管理体制滞后、缺乏对农业水利灌溉系统的重视、农业节水灌溉设备使用现状入手,指出了农业节水灌溉在能源、灌溉设备及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农业节水灌溉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对浙江农业的影响及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浙江频繁遭受洪涝、台风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其中,洪涝台旱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严重,造成的损失较大。尽管长期以来各地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但在多发性、极端性自然灾害面前,浙江农业防灾减灾意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仍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面对自然灾害新情况,应遵循自然灾害发生规律,从创新防灾减灾工作理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体系、完善灾害预警应急机制和救助保障机制等方面,切实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建筑工程概算编制办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农业建筑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首先应该从农业建筑工程设计开始。因为农业建筑工程设计概算是农业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建筑具有跨行业多、工程种类多、项目杂、覆盖面广的特点,因此,其工程设计概算更为复杂一些,有时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2.
节水农业的目标是高效用水,寻求效益、节水二者最佳组合点,即以灌溉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具有特色的节水模式和节水产业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节水农业的途径就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通过水综合治理、改进农业生态结构调整、改进耕作制度与种植制度等方式,达到高效用水,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以增加农业灌溉技术科技含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建设“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目标,确保全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要从规划设计、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先进成果应用、科学用水、水费改革、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体现“高质量、高效益和高科技含量”的原则。文章对已建成农业高效节水区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设施蔬菜与灌溉模式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有关设施农业和农业用水形势现状的阐述,分析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及其灌溉模式,倡议农业要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要发展节水、高产、高效的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15.
浅谈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节水农业不同于节水灌溉,它包括工程措施节水、农业措施节水和管理措施节水,是一个更加完整的节水概念。在水资源日益紧缺、大力提倡节水农业的新形势下,节水农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对农业节水措施的论述,旨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节水农业在维护区域水资源平衡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年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唐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唐山地区的农业节水现状,结合国内外农业节水技术先进经验,从农业生物节水、灌溉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论述今后唐山市农业节水的发展方向。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制度,实现农业节水技术的现代化,缓解用水紧张局面,实现唐山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分析我国农业节水现状基础上,从灌溉面积、基础设施、体制机制、节水技术、农业水价等方面探讨了农业节水中存在的不足,并从灌区工程升级改造、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节水标准定额制定、农业用水监管控制、先进节水技术研发、节水区划策略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节水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实施农业节水行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疏勒河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选取了地貌特征、气象特征、灌区类型、土壤类型、水质、农业种植结构、缺水程度7项指标组成农业节水区划指标体系。以灌区为单位,对疏勒河流域进行了农业节水区划,划分了7个农业节水发展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分区的农业节水发展对策与措施。农业节水区划结果可以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资源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节水高效农业发展重大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用水量大且效率很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的能力建设、改革节水农业投资机制、建立科学的节水水价体系、提高节水高效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节水设备和服务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农业纵向一体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构建以保障农民利益为核心的农业经营体制,将家庭经营、企业经营、行业经营以及合作经营有机链接,形成职责分明、利益共享的有机共同体,提高和保障农业在纵向一体化发展中各个环节的高效运行,将成为中国是否能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