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犀皮髹漆工艺的历史与古代犀皮漆器的基本面貌、犀皮漆的产地、工艺概况以及新探索.  相似文献   

2.
犀皮漆器的出土和传世实物主要出现在三国、南朝和明清时期,南朝之后至宋元,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未见有考证确凿的犀皮漆器发现。文献资料中对于犀皮漆称谓和工艺特征的记载有着多种不同观点的描述和议论,且存在与传世实物不对应的现象,犀皮漆及其发展给我们留下了种种疑点,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髹漆工艺。本文就犀皮漆文献记载中存在的疑点进行深入考证和剖析,对其发展过程及现象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3.
宗信 《中国生漆》2015,(2):32-36
犀皮漆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它源于先秦时期,繁荣于宋代,历经元,明,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犀皮的线纹和色彩的和合,迷离浮动,变幻莫测,表达着人与自然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隐含了中国人的天地人观念的技艺。  相似文献   

4.
糙皮侧耳菌漆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糙皮侧耳菌5.42产生的漆酶粗酶液通过超滤浓缩、DEAE-Cellulose和SephadexA-50纯化,得到纯化18.1倍漆酶,得率36%,用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用SDS-PAGE证明漆酶的分子量为61.4 kD,而用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酶液进行质谱检测分子量为60.5 kD。该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5.0。金属离子对酶活有很大的影响,其中K+、Mn2+、Cu2+有明显促进作用,Hg2+、Ag+、Ba2+等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酶与果胶酶按比例组合在一起,对荨麻生物脱胶取得良好的脱胶效果——木质素去除率为85%。  相似文献   

5.
权纯燮 《中国生漆》2010,29(2):44-48
本文从生漆的科学属性出发,着重阐述战国时代的楚国漆艺。对于楚国漆器所表现出的纷繁的面貌,尝试进行了分期研究,根据已出土的大量实物,按照楚国国家的发展进程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并对漆器与青铜器、陶器在造型上的承袭关系,不同时期内漆器的制作工艺、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作出了分析、比较。本文还对中国漆器的发展如中国用漆的起源和"漆政"问题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油性漆如醇酸漆、环氧酯漆等以它制造简单、施工方便、毒性很小、价格低廉、常温自干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欢迎,在国内涂料产品产量中仍占有相当比重.但是,  相似文献   

7.
李京 《中国生漆》2020,(3):7-11
《髹饰录》中所载"彰髹"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独特,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但古代漆器遗存中至今未见有考证确凿的"彰髹"漆器发现,导致"彰髹"工艺的具体特征与源流也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体系中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考辨"彰髹"工艺特征及其漆器实物,从而溯其源流,以完善对相关髹漆工艺的准确认知,为漆器的分类及命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关于《髹饰录》的研究一直是国外《髹饰录》研究方面的重点,其成果斐然,贡献良多。在二十世纪中期,时任东京国立博物馆馆员的荒川浩和先生也非常关注这部明代唯一的漆艺专著,并先后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由于其"明清漆工艺与《髹饰录》"一文的分析极富价值,特辑录翻译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志军 《中国生漆》2005,24(2):17-20
1漆艺文物的分类、出土状况及保存处理原理漆艺文物,按其胎骨质地可分为两大类:Ⅰ类是胎骨为有机物质。其胎骨有木胎、夹纻胎、竹胎、皮革胎及丝绸胎等,其中木胎漆器的数量最大。Ⅱ类是胎骨质地为无机物。其胎骨有金属胎、陶胎等,其中陶胎漆绘文物相对较多。在我国出土的漆艺文物中,Ⅰ类遗存最为著名的有:江陵望山楚墓和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漆器、云萝睡虎地秦汉墓出土的秦汉漆器、长沙马王堆汉墓和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西汉漆器等。Ⅱ类遗存中最著名的是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出土的漆底彩绘兵马俑。出土的Ⅰ类遗存由于年代久远,长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漆》2016,(2):1-6
作者系统梳理了江苏等地出土的宋元民用漆器,认为宋元民用漆器造型概括洗练,美感优雅静穆,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格调极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漆》2017,(1):43-47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取样量小、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在漆器分析方面发展迅速。本文阐述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现代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并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漆器方面的发展进行了综述。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分析漆膜的物理化学信息,可以获得漆器的产地、制作年代、制作工艺等相关信息,从而为漆器的研究与修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无损检测技术在漆器分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漆》2017,(3):22-24
漆器隶属中国古代漆艺,其历史悠久、纹样表现形式丰富。青铜纹样是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青铜纹样给中国漆艺的发展和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是漆器纹样创作的源泉。本文阐述了青铜纹样在漆器中表现形式的变迁,强调青铜纹样对漆器纹样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漆器纹样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元代江西行省吉安路的庐陵县成为除工部以外地方高档螺钿漆器的设计与生产中心。宋元时期,吉安螺钿漆器与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之间在造型、纹饰、色彩以及总体设计风格上基本类同。因此,两者间的联系是内在而深刻的,并形成自身独特的设计风格。元代庐陵生产的螺钿漆器占据着十分广泛的消费市场。庐陵高档螺钿漆器与当时以嘉兴路为代表的高档雕漆设计中心遥相呼应,共同推进元代高档陈设性漆器的设计、生产,在此基础上形成元代占主流地位的工艺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曹锴  王锐 《中国生漆》2020,(2):10-14
在中国漆器纹饰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对几何纹、动植物纹、云气纹、神怪纹、山水人物纹等纹饰高度关注,对于漆器中本就少量的女性人物图像纹饰关注较为欠缺。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漆器中女性人物图像进行梳理、分类,对其造型风格、表现手法、以及从器物类型来讨论女性人物图像漆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漆,是我们的先民早于世界发现并使用的涂料,漆器是由简单髹涂技法逐渐发展为使用多种材质表现文化艺术价值的多种髹漆技艺的集中展现。螺钿髹漆技法源自夏商,盛于西周,兴于唐宋,成于元明清,历代能工巧匠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就是其中之一。观古人器物的精和美,无非材质不变、工序不变,匠人的不计时日、持之以恒,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技艺、图案、器型等文化符号展现给后人,延续至今。为此,应该把传统工艺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基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主线,传统作品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继承和展示。  相似文献   

16.
李智瑛  孙晓彤 《中国生漆》2020,(1):34-36,48
漆器在中国的发展已有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积淀和组成部分,而作为其高端产品的雕漆对于国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常。可在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工序繁琐的古老艺术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有些人为求一时之利开创了所谓的注漆工艺,还美其名曰"现代雕漆"。另一方面,雕漆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只有少数的老匠人还在以文化遗产承传者的身份坚守着,而他们的作品又往往价格不菲让普通大众无法承受。那么如何有效调节传统技艺与现代工业发展的这种矛盾,并通过一种更加产业化的方式来继承和发展雕漆就变得日益迫切,而这也正是笔者所探究和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漆》2016,(4):70-73
雕漆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的精华,在当代社会市场认可度却日益缩减,使得雕漆工艺逐渐走向没落。而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也逐步提升,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雕漆工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应如何在当代社会形势下进行传统元素的传承与发展?这使得雕漆行业面临迫切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雕漆工艺作为漆器工艺中的特种工艺,历史悠久,艺术魅力独特,为很多藏家所喜爱。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雕漆器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不仅有利于雕漆作品在收藏市场的价值定位,同时更是推进传统雕漆器走进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点,特撰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