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香型或不同等级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的差异性,本文借助GC-MS对3种香型不同等级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含量进行分析,包括高、中、低端的浓香、酱香和清香型白酒(n=34).结果显示,白酒中EC检出率为100%.高端浓香型白酒中EC平均含量最高(201.3μg/kg),...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的检测方法,该法在5~1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2=0.99994,在5μg/kg、25μg/kg、100μg/kg 3个水平上的加标回收率为为91.3%~105.4%,RSD为0.33%~1.90%。实际样品的测试表明,白酒基酒和市售白酒样品中EC均有检出,分别为3.01~544.74μg/kg,2.82~192.67μg/kg,市售白酒的EC平均含量为52.79μg/kg,远低于白酒基酒样品的178.90μg/kg。首次发现EC的平均含量随着白酒等级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豉香型白酒香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冯志强  邱晓红 《酿酒》1995,(4):75-84
豉香型白酒香型研究冯志强,邱晓红(轻工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广州站,广州510315)概述豉香型白酒是广东省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性传统产品,其生产工艺特殊,成品酒酒度低,风味独具一格,深受省、港、澳消费者所喜爱,历年来出口量均达万吨,居我国白酒出口量...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C-MS)测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方法。采用1.0μl直接进样,HP-INNOWAX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SIM模式检测,定量离子(m/z)62,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值为0.9992,回收率为86.1%~94.9%,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RSD)为0.91%-4.1%%,能满足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5.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具有致突变性、免疫抑制性及心率抑制性的2A类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酿造酒等发酵产品中,对人体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制、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控制手段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为提高我国白酒产业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液-液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GC-MS)快速测定酱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的方法,并对酱香成品酒中的EC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10~400 ng/mL范围内,该方法线性良好,EC的线性相关系数r2=1.000,检出限为1.2μg/L;加标回收率为92.5%~100.23%,RSD<3.64%,方法准确性良好;不同酒样的EC含量测定结果的RSD<2.91%,方法精密度良好。326份酱香成品酒中EC的检出率为99.4%,平均含量为86.9μg/L,其中10.4%的EC含量超出了国际常用蒸馏酒标准(150μg/L)。采用暴露边界比(MOE)对酱香成品酒中EC进行风险评估,MOE值为35088,致癌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8.
氨基甲酸乙酯(EC)自然产生于发酵食品、烘焙食品和饮料酒中[1].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氨基甲酸乙酯归为2A类致癌物[3].重点对白酒蒸馏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减少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白酒的香气与香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青 《酿酒》2007,34(2):5-7
在描述了白酒的香气、香型概念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白酒的香气和香型的评价方法,香气的描述方法,香型及香气的特征、香气的主要来源.对现有的17种国家名白酒进行了香型分类,并展望了白酒香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海涛  辛茜 《酿酒》2022,(4):60-63
通过向基酒中添加不同浓度的FeCl3、MnCl2、CuCl2,探究这三种金属离子对白酒贮存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Fe3+对白酒中的EC产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Fe3+对白酒中的EC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n2+对白酒中的EC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Mn2+浓度越大,对白酒中EC产生的抑制效果越好;低浓度的Cu2+对白酒中的EC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u2+对白酒中的EC产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白酒通常采用甑桶一次蒸馏方式,不进行二次蒸馏。采用壶式蒸馏、常压蒸馏及减压蒸馏对浓香型原酒进行二次蒸馏,研究不同二次蒸馏方式对氨基甲酸乙酯(EC)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掐头去尾方法能够获得EC浓度较原酒低的二次蒸馏酒,EC大量存在于酒尾及残液中。壶式蒸馏时的EC相对去除率最高(92.76%),其次是减压蒸馏(89.55%)、常压蒸馏(81.46%)。慢火壶式蒸馏酒的EC浓度略低于快火,快、慢火壶式蒸馏对EC的去除无明显差异。二次蒸馏对不同EC浓度(233.33~1 162.94μg/L)的原酒均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EC相对去除率在89.91%~92.76%。壶式蒸馏过程中EC浓度随着酒精度的降低而呈现先下降后平稳再上升的趋势,二次蒸馏掐头去尾工艺能有效降低白酒中EC的含量。壶式蒸馏过程前期的EC主要来源于酒中本来存在的EC,而蒸馏过程后期的EC可能来自于氰化物等前体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状况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消费量数据和2010—2011年全国25省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调查数据,采用@Risk软件对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健康风险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 2010—2011年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072 mg/kg。18岁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8.09 ng/kg BW,暴露限值为37 083,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052。白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159.99 ng/kg BW,暴露限值为1 875,饮酒者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455。结论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白酒饮酒者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ethyl carbamate in various fermented foo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thyl carbamate (EC) was analyzed in fermented foods, comprising various matrices; subsequently, a risk assessment for EC was carried out. In total, 128 fermented foods were purchased from department stores and traditional markets in Korea. The samples comprised 55 lactic acid–fermented vegetable (kimchi), 53 fermented soybean paste (doenjang, gochujang, cheonggukjang, and ssamjang), 20 fermented fish products (jeotgal), 18 yoghurt, 37 bread, 12 cheese, and 23 vinegar samples. The level of EC in fermented soybean pastes ranged from not detectable to 240.2 ng g?1. EC was not detected in kimchi, jeotgals, yoghurt, and cheese. Bread and vinegar contained EC up to 3.70 and 16.79 ng g?1, respectively. The estimated daily intake and chronic daily intake of EC were 1.98 ng kg body weight (bw)?1 day?1, 1.50 ng kg bw?1 day?1, respectively. Excess cancer risk and margin of exposure of EC were 7.5 × 10?8 and 151,51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芝麻香型白酒是1949年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香型白酒,一直以来对其重要香气成分认识不清。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液液微萃取(LL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GC-FID)检测技术,共分析定量出86种香气成分。其中α-雪松烯和α-萜品醇首次在芝麻香型白酒中被定量,平均浓度分别为45.34μg/L和15.77μg/L。结合香气活力值(OAV)分析,发现景芝酒中重要的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醛、二甲基三硫、3-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和戊酸乙酯(OAV>1000)。剖析芝麻香型白酒的重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将为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A total of 75 wines including 30 white wines, 31 red wines, and 14 sparkling wines were obtained from several regions in China (Sinkiang, Tonghua, Huailai, Yantai, Changli, Shanxi, Gansu, and Ningxia). Ethyl carbamate (EC) was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The EC concentration ranged from less than 1.16 to 38.56 μg/L, and the concentrations in 17 wines exceeded the U.S. limit for table wines (15 μg/L). The concentrations of EC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white, red, and sparkling win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ean concentrations of 6.12, 9.22, and 14.03 μg/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 concentration and wine type suggested that EC concentrations in wines might be affected by vinification patterns, most likely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C precursors in different vinification processes. This work provides a novel clue for EC contamination in different wines.  相似文献   

16.
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危害、形成机制、分析和消除方法进行了综述,应加强对氨基甲酸乙酯这种致癌物质的认识,引起社会的关注。倡导建立氨基甲酸乙酯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国东南地区5省市居民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5省市18岁及以上人群黄酒消费量数据,以及2010、2011年在5省市采集黄酒样品的检测结果,采用简单分布膳食暴露评估方法对人群经黄酒摄入氨基甲酸乙酯进行估计,并对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5省市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103 mg/kg,最大值为0.498 mg/kg。18岁以上人群黄酒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13.4 ng/kg BW,暴露限值为22 388。黄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平均暴露量为427.8 ng/kg BW,暴露限值为701。结论 18岁及以上全部人群黄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在黄酒饮酒者中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8.
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甲酸乙酯(EC)是发酵食品和酒精饮品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的一种物质。近年来,随着黄酒产业的兴起,在有关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控制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在检索近年来氨基甲酸乙酯相关文献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发酵产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机理,以及黄酒食品安全性评价、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及其含量控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黄酒生产中降低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提升黄酒品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白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6种市售白云边年份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确定重要香气贡献物质,揭示香气成分与酒样年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固相微萃取为前处理手段,运用气相色谱及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初步确定了酒样中的香气成分,采用标准加入法和外标法建立了白酒中挥发性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对28种香气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为0.05~78.2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5.7%~12.8%,大部分物质的回收率在80%~120%之间。根据香气活力值进一步筛选出了17种有香气贡献的物质,其中有12种物质对所有酒样均有重要的香气贡献。结论不同年份的酒样,所含挥发性物质种类相似,但各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且香气贡献成分对不同酒样的贡献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12种物质的含量和香气活力值基本上随着酒龄的增加而递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有关氨基甲酸乙酯致癌机理、形成机理、含量降低方法以及检测方法的文献, 进行总结。结果 氨基甲酸乙酯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 在发酵食品中较为常见, 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检测方法主要有红外光谱法、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 结论 应建立对各种发酵食品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标准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 为我国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的制定和确保我国发酵食品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