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用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明胶/阿拉伯胶牛至精油微胶囊,研究该微胶囊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番茄灰霉菌、番茄早疫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0.34%,产率为83.69%,牛至精油经微胶囊化后对四种供试菌株的抑制效果更加持久。  相似文献   

2.
针对观赏植物孔雀草应用范围窄,缺少深加工途径,经济附加值低的问题,通过蒸馏法提取其精油,并通过气质联用仪对精油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出81种物质,占总峰面积的86.6%,大部分为萜类物质。精油主要成分为萜品油烯、3-甲基-6-(1-甲基乙亚基)环己-2-烯-1-酮、右旋柠檬烯、反式-β-罗勒烯、(Z)-罗勒烯酮、(E)-罗勒烯酮、石竹烯、胡椒酮,物质组成表明孔雀草精油具有增香、抑菌能力。利用菌落计数法验证了孔雀草精油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孔雀草精油对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沙门氏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薰衣草精油微胶囊释放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薰衣草精油微胶囊在不同温度下的释放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微胶囊技术有效抑制了薰衣草精油的易挥发性及易氧化性,提高了其热稳定性;随着温度升高,精油的释放速度加快;微胶囊在空气中的释放机理与Avrami′s公式和一级动力学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研究海藻酸钠薰衣草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浓度的Span85U、海藻酸钠浓度、去稳定剂以及固化时间等因素对薰衣草精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制备条件,并对制备的微胶囊性能进行检查,分析不同膜厚度和pH条件对胶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加入不同的物质,微胶囊膜厚度从20μm...  相似文献   

6.
7.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花蕾的精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丁香花精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频率60 KHz,超声时间45 min (2次),丁香花1 g,石油醚20 mL,浸提时间32 h。同时对这三种丁香花精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丁香精油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红丁香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有抑制作用;白丁香精油对这几类微生物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9.
薰衣草精油作为具有芳香治疗功能的物质,在日化、食品、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在生活中的长效利用受到限制。微胶囊法作为一种包合技术实现对薰衣草精油的封装,同时利用纺织技术将微胶囊与纺织品结合,实现精油在纺织品上的持久稳定释放,营造芳香生活环境。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对薰衣草精油微胶囊的制备技术以及芳香纺织品的构建方法进行阐述,并对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使用GC-MS联用技术对甜橙精油进行分析,从中鉴定了24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2.24%。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达到了78.24%;其次为β-蒎烯、(+)-柠檬烯-1,2-环氧化物、β-水芹烯、芳樟醇、α-蒎烯,含量依次为3.22%,1.89%,1.45%,1.28%,1.05%。甜橙精油的DPPH抗氧化研究表明,甜橙精油具有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且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精油浓度呈正相关,在精油浓度20%~100%范围内,y=55.11x+12.48,R2=0.994。抗菌实验结果显示,甜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鱼油为原料,经酯交换、磷酸化反应再中和合成了磷酸化改性鱼油。酯交换反应的工艺条件是65℃反应5h,n(甲醇):n(鱼油)=4.5:1,催化剂用量为鱼油质量的2.0%。该反应与传统工艺相比:改性深度大、催化剂活性高且可再生、酯交换鱼油色泽浅、稳定性好。磷酸化反应的工艺条件是,n(-OH):n(P2O5):n(H2O)=2.4:1:1.15,70℃下反应4h,60℃下水解1h。该产品外观为浅红至红棕色透明油状物、流动性好且乳液不分层。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作为测试菌,采用抑菌圈进行杀菌活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加脂后成革所要求的pH值范围内,该合成的磷酸化改性鱼油有一定的杀菌性。  相似文献   

12.
茅莓根和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最小抑菌浓度试验,研究茅莓根和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茅莓叶对对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7g/mL、10^-6g/mL,优于链霉素(10^-3g/mL、10^-5g/mL)和黄胺类(10^-4g/mL、10^-6g/mL)。  相似文献   

13.
从松树叶中提取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不同的溶剂从若干松树叶样品中提取了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所得精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树龄的松树叶中都含有相同组分:α-蒎烯、莰烯、β-蒎烯、α-异松油烯、醋酸冰片酯、反式-丁子香烯、二环大根香叶烯、α-紫穗槐烯、δ-杜松烯、α-杜松烯。其精油分为3种萜烯类:单萜烯、倍半萜烯、含氧萜烯。当水蒸汽蒸留时,所得精油中3种萜烯的含量达到92(wt)%以上。但提取法不同所得精油的主要组成发生变化: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精油中单萜烯含量为57.7(wt)%;乙醇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中含氧萜烯含量为75.47(wt)%;丙酮与水混合溶剂提取法所得精油中总萜烯含量为55.4(wt)%。  相似文献   

14.
文中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对海南产柠檬香茅进行精油提取,研究了提取时间、料液比、香茅粗细、香茅部位、提取液成分等因素对精油收率及主要成分存在影响,精油提取率为0.09-1.06%,50g 长2cm的干柠檬香茅在1400mL含8 g NaCl的水溶液,提取时间180min时精油出油率最高,为1.06%;随提取条件不同,精油成分有所变化,但主要成分无明显差异,主要为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醛、香叶醇和香叶酸,此五种主要成分的含量约占精油总量的86-96%。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试结果表明1%香茅精油乙醇溶液对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活性,清除率32%。  相似文献   

15.
对多组分新型生物微胶囊———SA/NaCS CaCl2/PMCG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SA质量分数、NaCS质量分数、PMCG质量分数及成膜时间等主要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A和NaCS存在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2.5%;随着PMCG质量分数增加及在PMCG中反应时间的延长,微胶囊膜越厚,机械强度则先增加后降低。最终得到膜层较薄、机械强度高、物化性质稳定的中空微胶囊,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白存 《应用化工》2012,(11):1940-1942
以柿叶为原料,用石油醚提取精油。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2(g/mL),提取率可达3.80%,RSD为0.430%。  相似文献   

17.
Films of quinoa flour (Chenopodium quinoa, W) incorporated with oregano (Origanum vulgare L.) and thyme (Thymus vulgaris L.) essential oils (EOs) at 0.5%, 1%, and 2% p/p were prepared to examine thei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type of EO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the physical and barrier parameters of the films. The increase in the EOs concentration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but decrease in the tensile strength, Young's modulus, solubility and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Films containing 1% and 2% EOs exhibit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S. aureus and E. coli. However, S. aureus was more sensitive to both EOs and the oregano was more efficient in the inactivation to both microorganisms. The incorporation of EOs as natural antibacterial agents may lead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ctive packaging materials to increase food safety.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6 , 133, 433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