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衡钢2号水平连铸机进行φ180mm圆管坯扩规改造的实践经验,通过重新设计结晶器、改造拉坯系统、优化生产工艺、采用电磁搅拌及二冷喷水冷却技术,成功地生产出合格的φ180mm圆管坯,铸坯合格率达到99.62%。  相似文献   

2.
铸坯角裂是连铸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连铸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南钢炼钢分厂在消化西德德马克小方坯连铸机的基础上,对二冷系统进行了改造,从而解决了角裂漏钢问题,为方坯连铸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经过对二冷室的改造,提高了铸坯质量、铸机作业率,使铸机达产率跨入了特等机的行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炼钢》2010,(6)
针对铸坯表面温度回升的产生机理,分析了拉速、二冷强度及二冷段长度对坯壳温度回升的影响,结合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厂大方坯连铸机的装备特点,对铸机的二冷区长度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优化了二冷工艺。铸机改造后实践表明,铸坯内部质量得到改善,铸坯缺陷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昆钢8^#方坯连铸机于2001年进行高效化改造,3年后,二冷室横梁弯曲变形严重,导致固定其上的喷淋水管、托辊歪斜,铸坯在二冷过程中抖动剧烈,拉坯阻力增大,使漏钢事故增多、铸坯跑偏、产生脱方质量问题,影响了生产正常进行。经过对二冷室横梁改造,上述状况有较大好转,最为显著的是解决了二冷各段位及铸坯的抖动现象,减少了漏钢事故,提高了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重钢炼钢厂在对1#s小方坯连铸机进行增流改造时,针对改造前铸机使用二冷压力水喷嘴生产中铸坯严重内裂问题,结合铸机特点首次引进气-水喷嘴,在公司钢研所进行测试并成功在铸机上大生产使用,最终解决了内裂,满足了小方坯铸机高效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炼钢厂5号连铸机在提高连铸机拉速生产实践中,因钢水凝固时间较短,铸坯出现了脱方、角部裂纹、鼓肚、凹陷等缺陷,直接影响铸坯质量合格率。本文针对联合特钢5号连铸机提速后,铸坯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铸坯缺陷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通过结晶器铜管结构及足辊的优化改造、二冷系统的优化改造、保护渣性能优化以及浇铸工艺的优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5号连铸机拉速由1.45m/min提高到2.0m/min,满足了炼钢工序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韶钢3号方坯连铸在断面改造后存在设备与工艺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生产及质量,通过对结晶器、电磁搅拌、二冷系统等优化后取得很好的效果,铸坯脱方现象明显减少,铸坯合格率达到了99.72%,生产稳定顺行,具备了开发优质钢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水钢炼钢厂2号连铸机二冷优化改造为研究对象,利用Procast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凝固传热模型,结合射钉实验,共同研究小方坯连铸机典型钢种拉坯工艺(拉速、过热度)对铸坯温度场分布的影响。通过对连铸机二冷制度的优化调整,探明二冷制度优化对提升铸坯凝固组织的作用,为首钢水钢连铸机二冷制度的优化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和改造方案,从而提高铸坯质量,降低钢坯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9.
铸坯表面裂纹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铸坯表层组织晶粒粗大和晶界析出导致的高温塑性较低。为了提高铸坯塑性,利用高温共聚焦技术研究和开发铸坯表层组织双相变控冷技术,研究钢种在双相变控冷工艺下的晶粒尺寸变化和晶界析出状态,并通过模拟计算获得铸坯表层双相变控冷工艺的关键技术参数。针对铸坯角部裂纹,通过冷却设备改造满足铸坯角部双相变控冷技术需求。在现场以包晶钢为对象钢种进行铸坯表层组织双相变控冷工艺的工业试验。通过分析铸坯相组织发现双相变控冷技术消除了铸坯表层晶界铁素体膜,并细化了表层晶粒尺寸。铸坯角部清理检查结果也证实了该技术对包晶钢角部裂纹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钢厂生产的Φ600 mm 20CrMnMoH大圆坯低倍出现的中间裂纹的问题,通过低倍酸洗和金相显微镜对铸坯中间裂纹进行观察,并结合钢水成分和连铸过程控制,分析认为连铸二冷区水量分配不合理和铸坯缓冷效果不好,是造成本次中间裂纹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降低二冷比水量至0.08 L/kg,优化二冷区三段水量分配比为45∶34∶21,使铸坯矫直处表面温度≥900℃;改造缓冷坑及优化缓冷工艺,采用热坯垫坑,入坑温度≥600℃,缓冷时间≥72 h,出坑温度≤200℃,避免了大圆坯中间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