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研究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红磷等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红磷等阻燃剂(经表面改性或细化处理)与LDPE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效果;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LDPE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但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则逐渐下降。当复合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红磷的质量比为50/25/6时,其对LDPE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玲 《上海塑料》2004,(4):17-20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阻燃体系的主体,用表面处理过的氢氧化镁(Mg(OH)2)作主阻燃剂,微胶囊化红磷作阻燃增效剂,重点探讨了Mg(OH)2和微胶囊化红磷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Mg(OH)2与红磷并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是LLDPE/LDPE的高效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Al(OH)_3/Mg(OH)_2混合物作LDPE的阻燃剂,研究了有机硅化合物和金属皂复合对LDPE的阻燃增效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有机硅和红磷的阻燃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4.
赵成刚 《塑料科技》2007,35(10):68-72
环保型无卤阻燃热缩管以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树脂,以微胶囊红磷和氢氧化镁为阻燃剂,加入自制的增容剂、复合润滑剂以及复合抗氧剂,制备的环保型无卤阻燃热缩管的环境物质指标符合欧盟RoHS指令要求,产品性能符合UL224标准要求,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自制的增容剂能够显著提高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基体树脂EVA/LDPE的相容性,产品表面光滑而且拉伸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无卤阻燃剂在LDPE/EVA共混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氢氧化铝为主阻燃剂,磷及氮化合物、硼酸盐和有机硅化合物作为阻燃增效剂,研究了LDPE/E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对各种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阻燃效果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铝与阻燃增效剂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加入有机硅能够提高LDPE/EVA共混物的阻燃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纳米级氢氧化镁为主阻燃剂,研究了其形态及对LDPE的阻燃性能。氢氧化镁复合阻燃体系可使LDPE达到难燃水平。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镁阻燃硅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别采用未处理氢氧化镁、有机硅处理氢氧化镁、硬脂酸处理氢氧化镁为阻燃剂,制备阻燃硅橡胶,研究了氢氧化镁种类对硅橡胶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阻燃硅橡胶的拉伸断面形貌,并通过热重分析对硅橡胶的阻燃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经有机硅处理的氢氧化镁为阻燃剂时,硅橡胶的阻燃效果优于采用其它两种氢氧化镁为阻燃剂的硅橡胶;有机硅处理氢氧化镁对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和电性能损害较小。添加60份有机硅改性氢氧化镁时,硅橡胶的极限氧指数达到36%,拉伸强度为6.4MPa,撕裂强度为32.9kN/m,邵尔A硬度为51度,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分别为5.8×1015Ω.cm和4.1×1015Ω,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分别为3.43和2.34×10-2。有机硅处理氢氧化镁在硅橡胶中分散较均匀,界面结合紧密,孔洞较少。  相似文献   

8.
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作为基体树脂,考查了不同偶联剂和处理方法对包覆超细Mg(OH)2效果的影响以及红磷与有机硅等阻燃协效剂、有机蒙脱土对Mg(OH)2的阻燃协效作用。结果表明,1.5%硅烷偶联剂处理的超细Mg(OH)2效果较好,红磷的用量在8~10份、有机硅在1~5份之内均对超细Mg(OH)2具有阻燃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囊材包覆与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乙烯(PE)中的阻燃性最好;8phr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从17.4%上升到22.5%;在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1.6、1.4和2.3,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三聚氰胺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6、2.1与2.0。  相似文献   

10.
LLDPE/LDPE/(E/VAC)/Mg(OH)2无卤阻燃电缆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为基体树脂,Mg(OH)2,微胶囊化红磷为主,辅助阻燃剂,制备了无卤阻燃电缆料,探讨了Mg(OH)2阻燃剂用量,粒径大小,表面处理方法及红磷的阻燃协同效应等对体系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配比为8/20/30的LLDPE/LDPE(E/VAC)体系中加入适量的经偶联剂处理的Mg(OH)2的微胶囊化红磷,可制得阻燃性好的电缆料。  相似文献   

11.
无卤阻燃聚乙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无卤阻燃剂Al(OH)3、Mg(OH)2、红磷等单独使用时对LDPE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对Mg(OH)2粒度,Al(OH)3/Mg(OH)2、红磷/Al(OH)3/Mg(OH)2复配体系的协同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将采用湿法表面改性后的氢氧化镁(Mg(OH)2)填充到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考察Mg(OH)2用量对Mg(OH)2/LDPE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比改性前后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Mg(OH)2可提高Mg(OH)2/LDPE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和耐热性,但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硬脂酸钠表面改性的Mg(OH)2可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减弱趋势变得平缓。  相似文献   

13.
阻燃抑烟软PVC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探讨了阻燃抑烟软PVC材料的配方设计,通过改变AJ(OH)3/Mg(OH)3的配比,及包覆红磷、硼酸锌的用量,观察PVC阻燃效果的变化,并综合其力学性能与流动性能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阻燃剂的最佳组合及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4.
阻燃剂氢氧化镁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阻燃剂氢氧化镁的特性、阻燃机理,制备方法以及改性技术进展,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环保型无卤阻燃聚丙烯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健 《工程塑料应用》2004,32(10):20-22
采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无卤阻燃剂研制环保型阻燃聚丙烯(PP),讨论各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对研制的阻燃PP进行了阻燃性能测试和燃烧热的测试。结果表明,Mg(OH)2复合阻燃体系和氮磷复合阻燃体系对PP均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研制的Mg(OH)2复合阻燃PP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表面改性方法对PP/Mg(OH)2无卤阻燃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加入采用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处理的氢氧化镁[Mg(OH)2]制备无卤阻燃PP复合材料。探讨了化学法和辐射法对PP/Mg(OH)2无卤阻燃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烷烃类偶联剂Ao-03进行表面改性的PP/Mg(OH)2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氧指数可以达到23.8%;拉伸强度变化不大,断裂伸长率达20%,是未处理PP/Mg(OH)2的9.5倍;冲击强度也最高,为未处理PP/Mg(OH)2的7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塑料的阻燃方法。着重阐述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氧化锑、红磷等塑料用无机阻燃剂的性质、开发现状、使用方法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加工工艺改善Mg(OH)_2在HDPE中的分散性,先用双螺杆塑化挤出机混合造粒,再采用三螺杆动态混炼挤出机挤出造粒,对不同振动参数(振幅、频率)下制取的含不同质量分数Mg(OH)_2的HDPE/Mg(OH)_2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螺杆动态混炼挤出机有利于提高Mg(OH)_2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Mg(OH)_2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值分别为25.9、26.8、27.3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