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野生植物田菁种子是豆科田菁属的果实。又名涝豆、咸青、野绿豆。经机械加工后,提取的胚乳胶(或称田仁胶粉)是工业上的重要材料,其提取量仅20%左右。尚残留80%左右的副产品——田菁籽粉(或称田肉粉),如何开发利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田菁籽粉含粗蛋白质33%左右,淀粉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叙述速冻脱皮去籽葡萄果粒加工工艺、操作要点、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豚鱼的去毒方法与去毒后风味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对我省餐饮业常见的私下加工的几种河豚鱼品种的毒性进行了检测,并用两种碱性去毒剂和一种非碱性去毒剂对河豚鱼的毒素进行了去毒方法的比较和筛选试验,同时还对去毒后鱼体风味的调整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方树莓籽粉灌胃对小鼠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 取SD小鼠80只, 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 分别为: 空白组、低剂量组(37.5 mg/(kg?d))、中剂量组(70 mg/(kg?d))、高剂量组(150 mg/(kg?d))。空白组给予蒸馏水对照, 其他组给予不同浓度的本品所配溶液。各组连续灌胃14 d, 测量小鼠体重后, 进行游泳, 游泳后测量小鼠力竭游泳时间, 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乳酸(lactic acid, LD)及肝糖原含量。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5), 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 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复方树莓籽粉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6.
含毒油料种籽蛋白质饼粕的充分利用是饲料和食品工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我国产量较高的菜籽蛋白质饼粕、棉籽蛋白质饼粕、桐籽蛋白质饼粕、蓖麻蛋白质饼粕中的毒素成分及相应的去毒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沙蒿籽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沙蒿籽粉的功能特性,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沙蒿多糖进行了单糖组成分析,以国外流行的食品添加剂亚麻籽粉作对照,测定了沙蒿籽粉的吸水性、持水性、起泡葺性以及在不同pH、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黏度.结果表明:沙蒿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6种单糖组成.沙蒿籽粉的吸水性、持水性和不同pH、不同温度及不同浓度下的黏度均显著高于亚麻籽粉,而且沙蒿籽粉的黏度对pH和温度的稳定性优于亚麻籽粉,但沙蒿籽粉的起泡性极弱,不如亚麻籽粉.由于沙蒿籽粉具有强吸水、持水性、高黏度和黏度稳定性,因此与亚麻籽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食品加工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运用碱炼、吸附、萃取、水蒸汽蒸馏等方法对大麻籽油进行了去毒试验。在国内首次对大麻籽油的去毒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提出了增加种子的成熟度,加强油籽的筛理工作是减少大麻籽油中毒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利用吸附、萃取、水蒸汽蒸馏的方法可去除一定的毒性物质。其中,水蒸汽蒸馏法可去除油中的毒性物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黄秋葵籽研发成袋装粉茶作为一种类咖啡饮品。本研究采用蒸制+烘制(Y1)、烘制(Y2)、酒泡+烘制(Y3)三种工艺对黄秋葵籽进行加工,并检测成品中多酚、黄酮、水浸出物的含量和含水量,结合感官审评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同工艺下黄秋葵籽袋装粉茶的品质特征,得出最优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三种工艺中蒸制+烘制(Y1)是最佳工艺,在此工艺下多酚含量为4.7%、黄酮含量为4.36mg/g、水浸出物含量为31.96%、含水量为2.39%,感官评分为91分,综合评价得分达到最高,为50.1分,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去籽后籽瓜副产物制备籽瓜粉,对籽瓜粉加工过程中护色工艺进行研究,提高新疆籽瓜利用率,为新疆籽瓜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抗坏血酸浓度、柠檬酸浓度和护色时间作为籽瓜果肉护色效果的3个影响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确定籽瓜果肉护色工艺最佳条件为:抗坏血酸浓度0.6 g/L、柠檬酸浓度8.5 g/L的混合酸溶液,护色时间为23 min,在此条件下,吸光值为0.323,护色效果最佳,从而保证籽瓜粉品质。  相似文献   

11.
去酰胺作用对谷朊粉功能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盐酸改性谷朊粉,探讨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去酰胺样品乳化性、溶解性影响。结果表明,去酰胺作用使谷朊粉功能性质显著改善,可使原谷朊粉乳化性、溶解性都有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去皮去籽葡萄罐头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通过去皮、去籽、护色,添加一定量的硬化剂,88℃低温滚动杀菌,制备葡萄罐头。  相似文献   

13.
郝广萍 《中国油脂》2020,45(8):45-50
为了探究牡丹籽油微囊粉是否具有抗帕金森病活性,实验分正常对照组、50μmol/L MPTP处理组、50μmol/L MPTP与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μg/mL)牡丹籽油微囊粉共处理组,将受精后1 d的转基因斑马鱼Vmat:GFP、Fli1:GFP胚胎和野生型斑马鱼AB胚胎做对应处理。受精后3 d时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转基因斑马鱼Vmat:GFP(n=8)多巴胺神经元的发育情况和转基因斑马鱼Fli1:GFP(n=8)脑部血管的发育情况;受精后5 d时用Zebrabox斑马鱼行为分析仪分析野生型斑马鱼AB(n=8)行为,通过qRT-PCR检测野生型斑马鱼AB(n=40)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syn、parkin、pink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TP处理组的斑马鱼多巴胺神经元缺失,脑部血管损伤,出现帕金森病行为,帕金森病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与MPTP处理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牡丹籽油微囊粉与MPTP共处理组的斑马鱼表现出多巴胺神经元缺失减少,脑部血管损伤降低,帕金森病行为缓解,相关基因异常表达趋于正常,且随着牡丹籽油微囊粉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效果愈加显著。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囊粉具有抗帕金森病活性,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的鲜味米渣深度水解蛋白粉(20%)和鱼肉水解蛋白粉(13.8%)为壁材,罂粟籽油为芯材,制备了罂粟籽油微胶囊鲜味粉。产品感官指标优良,包埋率达到99.2%,罂粟籽油微胶囊鲜味粉芯材过氧化值为4.53meq/kg,酸价0.50mgKOH/g,符合食用油的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脱脂绿茶籽粉为原料,用不同来源的蛋白酶在最适条件下对其进行水解,确定绿茶籽粉最适水解酶;并以水解度为指标,设计了4因素3水平试验,运用Design—Expert8.0.6统计分析软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绿茶籽粉蛋白酶解的最适酶为Alcalase;最佳水解工艺:pH8.85、酶用量938.6U/g、温度54.1℃、水解时间4.3h。在此条件下,预测水解度为71.2%,验证试验得到的水解度为71.66%,与预测值非常接近,证明研究中分析所得优化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蓖麻饼粕毒性成分分析及去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蓖麻饼粕中毒性物质的种类、性质、组成和检测方法,并简述了几种脱毒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苹果籽油,最佳萃取条件为超临界压力30 MPa,温度35℃,CO_2流量20 kg/h,萃取时间90 min,得率为21.73%;进行了苹果籽油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苹果籽油能够降低血清、肝脏组织中脂肪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具有抗氧化作用;进行苹果籽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证明无毒。  相似文献   

18.
无机砷具有较高的毒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多严重的危害,如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由于水稻比其他谷类作物更容易累积更多的砷,因此降低米中无机砷的含量从而降低人们通过食用大米而摄入无机砷的风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总结探讨了国外从水稻到熟米不同阶段有利于去除无机砷污染的不同方法和技术。而国内相关的研究很少,因此,方便且更适于中国居民膳食习惯的去除中国大米中无机砷的方法和技术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去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燕麦等农作物及动物饲料,它的去毒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综述了这些方法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其中辐照技术、吸附技术和臭氧去毒效果都很明显,是降低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20.
挤压处理对青稞粉的质构性质如糊化、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挤压处理对青稞粉的糊化度、膨胀率、水溶性指数(water solubility index,WSI)、吸水指数(water absorption index,WAI)、质构性质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含水量为13%,机筒温度为160℃(最高),螺杆转速为150r/min的条件下,糊化度达到94.50%。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挤压青稞粉从原始紧密包裹的质地变为海绵状多孔形态;挤压青稞粉的糊化温度(50.50℃)低于未挤压过的青稞粉(66.85℃);快速黏度分析(rapid viscosity analysis,RVA)显示挤压后的青稞粉变得更稳定并且更容易糊化,这与体外消化试验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