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4,(24)
<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以往的自身形象进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7)
<正>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正>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一、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1.新课程改革是国家的意志,是教育回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2)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众所周知,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重组教材由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涉及空间是非常广的,再加上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这是对互动性教学最好的阐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教学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建构,使学生得到某种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过程。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话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双方就文本的解读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的新式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该文根据当代建筑批评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引入了方式灵活、适应性强的"交往式"动态教学方法。在教与学过程中,一方面强调对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参与能力培养,另一方面着力推动教与学、学与用之间的协调互动。通过网络传媒、大师访谈、评论家课堂点评、跨专业师生交流等教学手段,将交往性、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课程训练中得以具体化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与思辨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二有机统一的。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互动,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不断前进。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地考虑到学情,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过程,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双向交流。要想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关注学情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师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