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28)
<正>古诗文是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典雅、凝练、简洁的书面语言,兴于周,盛于汉唐,延续至近世。《诗经》之古朴典雅,唐诗之宏大开阔,宋词之错落情深,明清诗歌之哲理闪烁……这些诗篇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向来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古典诗歌教学仍然保持了一种较为传统的样式,学生往往习以为常,对老师的讲解兴味索然。因此,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很明确地提出要求,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生能理解作品的思想,能够给予恰当的评价,且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这无疑为执教者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在实际鉴赏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如何避开误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本文旨在对此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正>古典诗歌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研究、讨论的热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成果,我们有责任将之传承下去,而课堂教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传统的诗歌教学,通常以"介绍背景——文本解读——讲解艺术特色——归纳主旨"的线性模式进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在理解和感受层面缺乏自我认知和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古典诗歌的学习和兴趣。因此,对古典诗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十分必要。诗歌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让学生从诗歌中找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8)
有人把诗歌比作人类精神的后花园,那么古典诗歌就是这座花园中最美的景色。它凝聚了美景,聚结了真情。古典诗歌以凝练的语言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人们或喜或悲的情感。学生在学习古典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读背是基础,重要的是学会鉴赏诗歌。本文谈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9)
针对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本文应用群文阅读的理念,从整合诗歌课程,立足必修教材,组合利用读本和选修教材,拓展课外诗歌,多种分类组合阅读角度探究有效提高古典诗歌阅读教学效益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9)
此教学古典诗词时,教师可以尝试从另外的视角感知诗歌内容,从景色感知、情感体验、人物体悟等维度,引领学生深入诗歌内核,从而提升古典诗词的教学效益。因此本文提出要和谐交融,体悟诗歌选景的秘秒;拓展延伸,感知诗歌抒情的艺术;猜测联想,感知诗歌悟人的策略,从而在转换视角下读出不一样的诗词意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6)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其具有一定的格式与韵律,是我国一种独有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如何紧扣教材中的古典诗歌,并由此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有效渗透美育,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在背景介绍中体会诗歌内涵;在字词鉴赏中感悟诗歌意境;在诗歌朗读中品味语言美感;在词句揣摩中理解作者情感四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诗歌的创作和发展离不开诗歌批评。当今的诗歌批评却存在着"边缘化"倾向和诸多批评误区,这严重阻碍了当前诗歌的发展。以诗评者为中心,构建诗评者"责任式"诗歌批评模式,才能使诗歌批评走出"边缘化"倾向和误区,面对新诗创作现实,推动当代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正>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格律诗,因其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而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在欣赏这类诗歌的时候,形式是我们必须赏析的内容,所以在运用文本细读法,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首先应该细析形式,从形式入手来体悟诗歌中所具有的意境和情感。下面具体分析,如何运用"文本细读法"细析古典诗歌形式。一、立足古典诗歌的"节奏",运用"文本细读法"韵律和节奏为中国古典诗歌所独有,"节奏"本是音乐术语,中国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近代是指1840年到1919年这80年。近代诗学中成就最突出的应该是那种非古典诗歌又非白话新诗的"近代诗歌"。钱仲联说:"近代诗歌达到了唐宋、清初以来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在它发展后期矗起的有一座高峰。"近代诗歌在诗歌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临终的古典诗歌达到高潮,又孕育了"新诗"。虽然近代诗歌在多数人看来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这一环却是必不可少的,值得用一些相关理论来分析它的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