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7)
王维诗中有自然之美,其原因在于:第一,诗人从"常境"中选择意象、语言和场景。第二,诗人在运用典故、景物布局和展现事物变化过程这几方面更自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9)
<正>作文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心中难解的结:亦步亦趋地教,学生写出来千篇一律;开放式地引导,有很多学生根本无从下手。作文教学该怎么开展?又该走向何方?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归纳为三个词:应需、求诚、写生,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有启发。一、树立"应需成文"的写作价值观先生说:"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地说。如果既不是表白,又无关感兴,那就不必  相似文献   

3.
语言之美     
《Planning》2015,(6)
<正>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欣赏积累优美的语言。从语言的根入手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探究语言之美的因由,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力。语言之美常常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语言之美在于形象性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用有效和生动的语言刻画和描写的有形或可见的表现,我们从生活中获得的真切感受往往在于事物的形象性,而不是它的概念性。因为鲜活的形象有着比概念本身更丰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自然之美在于人的存在和发现,也有人说自然之美不以人的存在而存在。可问题在于,没有了人的存在,自然的那种被人称为"美"的属性还叫"美"吗?也许应该叫"X"了。不同时代的人甚至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5.
汉语之美     
《Planning》2017,(4)
<正>记得小时候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啊,祖国的语言自然是美的,汉语又何尝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汉语之美,美在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仍在流行使用的文字,它的形体是由图形变化而来的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也被称作"方块字"。尽管汉字具有集形、声、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但它仍属表意文字。汉字的构造原理,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4)
<正>水无源不流。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使学生不断充实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提高写作水平,指导教师就要当好"开沟引泉"的人。许多人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什么好写,其实不然,农村学校的作文具有不少潜在的优势,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利用,自有源头活水来。一、怀欣赏之心,感受农村风光之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4)
园林摄影借助相机的记录与表达功能以直观的方式,多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中国园林自然之美、意境之美和人文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展现中国风景园林特有的造园技艺和手法。文章着力探讨如何利用摄影语言传递出园林景观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文化》2008,(8):24-25
1.在此项目中,您运用怎样的建筑语言诠释“亚洲的生活态度”这一主题? “大美无言”天地间蓝天、碧海、崇山峻岭,自然的美总是静静地存在着,随着春秋冬夏无声无息地自然转换着,青山绿水、竹林溪流,不需要多余的描绘、夸赞,也不需要任何人或物去打扰,更不需要试图去改变他们。含蓄无声地表达出对自然的崇尚、顺应和融合,就是东方美学思想的本质,也决定了东方人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离不开设计,设计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设计究竟该以什么作为评判的标准?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最美的一定是最真的,原初之态作为生命之始,有着不可抗拒的神秘感,平实质朴、末经雕琢的天然之态更接近生命的本真。表现在设计上是使用尽可能末加工的天然材料,把人为刻意的痕迹减小到最小的程度,使之更加接近于自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高速发展、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人们渴望与自然接近,回归自然,时代呼吁设计的平实质朴之美。  相似文献   

10.
乡村记忆     
<正>斯洛文尼亚是个极小的国家,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在地图上一点都不醒目,它却是欧洲最美的神秘之地。比起热门旅游胜地,独具慧眼的旅行者更乐享此地的静谧和原始之美。当提及国家的美丽时,斯洛文尼亚居民喜欢说上帝创造宇宙时也在分配着自然之美,在创造此地时,他有意藏起了一些地下之美。自斯洛文尼亚西南部河谷以南,一直延伸到意大利东北角的一片狭长高地,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喀斯特地貌风景,最早来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