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我国开展新课程改革制度后,中职院校实施的数学教学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其教学效果及作用均难以达到新时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因此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中职数学教师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借鉴新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教学模式教学不断创新。在这些形式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研究经验,将现代化中职数学教学要求与现实中中职数学教学活动的现状进行结合,将"学案导学"这个教学模式带入至中职数学教学中,探讨分析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不断促进中职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5)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说明了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局限性,并结合多个方面对"指数函数"数学实验微课设计与制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4)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中职数学教学能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文章主要探析"教学做合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数学教学应做出改革,才能够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中职数学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学习,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推动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中职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课堂讲解严重地脱离了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学习数学这种抽象学科时,如果失去学习的兴趣,就很难保障良好的课堂效果。本文针对中职数学"乐趣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2)
中职院校与普通中学有所不同,普通高中主要是进行学科学习,并没有分设专业,而中职院校则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中职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就开始进行专业地学习。因此,中职数学的教育策略不能完全与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一样,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结合中职院校的教育特点,融合专业需求,并且制定与专业发展道路相符合的中职数学教育策略。运用合理高效的数学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率,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6)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属于"新课标"教学要求下的必然选择。身为中职数学教师,应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深入探究教学实践,让微课能够有效地和中职数学课堂相结合,以此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确保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24)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构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探索和分析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结构,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教学生活化运用的实际价值。文章从运用生活情境导入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游戏导入数学知识,培养应用意识导入数学知识三个方面达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标,从而促使中职学生数学素养、学习水平和应用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
目前广大师生对于中职数学教学不够重视,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专业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数学教学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专业联系,使数学课能满足专业课程的需求,提高数学教师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本文以系统论、学习论、认知论为理论依托,阐述了中职数学多元表征的变式教学的基本功能、实践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搞好中职数学多元表征的变式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思考。目的是通过变式与多元表征相互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