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32)
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为教育的目的。"初中生物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在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素材的应用,借助生活化教学素材,激活初中生物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立足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对生活素材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9)
生活化教学源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让课堂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帮助学生实现生活的建构。多年来,这一教育理念已经在各类学校以及各个学科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教育理念联系更为密切和直接,所以该课程的教育理念更应该紧跟教育形势,在生活化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8)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化教育理念的主体思想。陶行知的这一生活化教育理念运用到中职德育课中表现为:一是评价体系的生活化;二是教学语言的生活化;三是教学方式的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使中职德育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精神的精髓。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陶行知教育精神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论,强调加强教育的生活实践性,要让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为孩子创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条件下,教师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关于这一点,陶行知先生有过专门的论述。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作用必须通过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我们应该倡导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生活化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而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生活化的课堂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17)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理论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生活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突出生活教育的主题,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打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以此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政治知识学习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生活教育"不仅是"生活"与"教育"的结合,更不是用"生活"来点缀"教育",而是教育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取生活之源,让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无限的生活紧密结合,给课堂注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文本数学"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数学",引领学生享受精彩纷呈的数学学习活动,生成智慧,促进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45)
<正>"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它将教学活动放入生活的大背景之中,将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实现了课堂与生活的"对话",更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诗意追寻,具有浓厚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本文就如何以"生活教育"为指导进行作文教学进行简要论述。"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4)
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生活化的美术课堂要求教师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变"课堂美术"为"生活美术",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参与课堂的兴趣,真正体会美术的生活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8)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伟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有游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儿童生活、有灵性的生活。教师应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从"区域"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