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神华煤直接液化装置膜分离系统为例,分析了膜分离系统运行现状,在对煤直接液化装置膜分离系统进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最终提出优化方案。采用该优化方案后,膜分离渗透侧氢气纯度从93%提高到95.5%,回收氢气10800Nm3/h,年节约生产费用4821万元。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础设计阶段煤液化装置减压塔抽真空系统循环水消耗量大的问题,结合装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按照循环水冷却改为空气冷却的思路,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与基础设计方案相比,采用优化方案可以节省循环水1904.35t/h,节约标油888t/a,装置年操作费用降低324.45万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针对首套工业化煤直接液化项目商业运行时油收率低于设计值的问题,根据煤液化装置最佳工况的生产操作数据,通过对比选择出适宜的热力学物性模型,应用Aspen One软件中的Hysys软件,模拟了高压和中压闪蒸分离工艺的操作效果,分析探讨了提高煤液化装置液化油收率的方法。现有高压分离和中压分离操作灵敏高,造成热高压分离罐和热中压分离罐易形成雾沫夹带,引起液化油的拔出率降低,影响液化油收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对热高压分离罐和热中压分离罐的运行工艺、设备设计的优化建议,同时建议两个闪蒸罐间增设液力透平,回收动力,减小管线的摩擦减薄,提高装置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减压蒸馏技术作为神华煤直接液化产品的固液分离手段,根据减压蒸馏技术在煤直接液化装置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暴露出的问题,总结了实施技术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设在美国的Syntroleum公司与澳大利亚Linc能源公司签订了协议备忘录(MOA),将在澳大利亚Queensland合作开发煤液化(CTL)项目。该协议把Syntroleum公司的气一液转化技术与№能源公司的地下煤气化(UOG)专门技术结合起来,它是Linc能源公司正在进行的Chinchilla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还包括早期开发的—套—体化发电厂。  相似文献   

6.
 通过含大量沥青质(PAA)的煤液化残渣(CLR)在微型反应釜的加氢试验,考察了温度、气氛、氢初压以及反应时间对CLR中油(Oil)、沥青质(PAA)和四氢呋喃不溶有机质(THFIS)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LR中的重质组分—PAA和残余煤可进一步加氢转化成Oil,CLR–A、B中PAA最高转化率分别为77.43%和80.54%;氮气压力的存在能促进CLR中残余煤转化成PAA,高压氢有利于残余煤和PAA加氢转化成Oil。试验得出,在本实验范围内CLR-A、B的适宜加氢温度均为450℃,最佳氢初压均为6 MPa,最优反应时间分别为60min、40min。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神华煤直接液化装置分馏系统的常压分馏塔及减压分馏塔进料加热炉改造前后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技术改造后的常压分馏塔提高了侧线油品拔出,降低了减压塔的进料负荷,延长了减压塔进料加热炉的运转周期。减压塔进料加热炉的投用使得减压塔塔底温度提高了28.8℃,煤液化生成油产量提高了8.6 t/h,减压塔塔底油渣的固含量提高了13.5%、软化点提高了53.5℃。煤直接液化装置分馏系统的技术改造使装置平均油收率提高了4.96%,增加企业年收益2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煤直接液化装置在高温、高压、临氢条件下运行,气、液、固三相流几乎贯穿工艺全过程,磨蚀状况尤为严重。本文根据煤直接液化磨蚀典型区域的分布状况,分析了磨蚀物的来源,提出了材质升级、内件优化、操作优化等延缓磨蚀的有效对策,从而将原仅使用几百小时的关键部位延长至数千小时,确保了装置的安全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9.
煤液化油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神华煤在连续液化装置的加氢液化油(试样1#)和实验室获得的液化油(试样2#)进行了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核磁共振谱图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两种液化油的平均分子结构式和相关的结构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推测了模型分子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试样1#和试样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8,299;平均分子式分别为C17H23N0.1S0.006O0.02和C23H21N0.02S0.002O0.1;试样1#的模型分子结构以含一个芳香环的部分氢化芳烃为主体;试样2#主要以含3~4个芳香环的缩合芳烃为结构单元;两种试样芳香环上均存在取代基,但取代基的碳数不一样,且存在少量氮和氧形成杂环。  相似文献   

10.
煤直接液化装置中,油煤浆通过煤粉、催化剂和溶剂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工艺中对油煤浆比例有着严格要求。因此煤粉及催化剂的精确计量和给料,对于油煤浆的精确配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科里奥利力与粉体质量的关系,并分析了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结合称重及给料系统的控制原理,论述了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如何满足精确计量的要求。另外,对给料设备在现场中出现的问题从原理上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实际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介绍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工业示范装置的运行情况,讨论其产业发展前景和产业化需要考虑的问题。结合该装置的4次开工、停工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造情况,对影响示范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示范装置经过技术改造后连续、稳定运行1 501 h,表明装置的运行是安全可控的;产品质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直接液化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标志着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装置工业化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中小型液化天然气装置净化和液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内蒙古锡林浩特液化天然气工程为例,介绍了中小型液化天然气装置净化和液化工艺方案的优化,根据气源条件,结合目前国内设备供应和技术支持现状,推荐采用MDEA脱酸性气体+分子筛脱水+复迭式制冷方案。  相似文献   

13.
美国石油资源丰富。自美国石油工业诞生135年至今,石油储量仍为采出油量的两倍,即每采一桶原油仍有两桶滞留在地下。美国约有468亿吨石油储量,其中大部分石油因埋藏在复杂的地质结构中及受常规技术的限制或超过了当今的采油水平而无法获得开采。作为继续致力于开发超出常规方法之外的原油开采先进技术的一部分,美国能源部(DOE)正在努力研究以气驱、化学驱或微生物驱开采油藏的各种更先进和更经济的方法。为此,能源部已选择下列机构在所述领域进行EOR研究:1、美国犹他大学正在关注雪佛龙公司在科罗拉多兰奇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期间,…  相似文献   

14.
煤液化残渣加氢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含大量沥青质的煤液化残渣在微型反应釜的加氢实验,考察了温度、气氛、H2初压以及反应时间对煤液化残渣中油(Oil)、沥青质(PAA)和四氢呋喃不溶有机质(THFIS)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液化残渣中的PAA和THFIS可进一步加氢转化成Oil,煤催化液化残渣与煤非催化液化残渣中的PAA最高转化率分别为77.43%和80.54%;N2压的存在能促进煤液化残渣中THFIS转化成PAA,高压H2有利于THFIS和PAA加氢转化成Oil.煤催化液化残渣和煤非催化液化残渣的最佳的加氢温度均为450℃,最佳的H2初压均为6 MPa,最优的反应时间分别为60 min和30 min.  相似文献   

15.
详细分析了煤液化油的两种切割方法(实沸点蒸馏法和气相色谱模拟蒸馏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重点探讨了各窄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表面张力、密度、黏度等物理性质及其多种测定方法和关联式法,从中选择出适合于测定煤液化油馏分这些物理性质的最佳方法:切割煤液化油采用实沸点蒸馏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选用冰点下降法,测定表面张力使用FaceCBVP-A3自动表面张力仪,测量密度和黏度分别以比重瓶法和玻璃毛细管黏度法为宜,进而通过各馏分的性质预测煤液化油全馏分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6.
17.
Chevron公司和美国能源部(DOE)正合作推进下一代可再生燃料的开发。DOE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试验室(NREL)和Chevron技术公司(CTV)签订了一项5年协议,研究并开发生物燃料生产技术。据称,其目标是为了有助于满足未来能源需求增长而进一步使世界能源来源差别化。通过这种政府一民间的合作,促进将纤维素生物质转化成生物燃料的下一代工艺技术的开发,从而拓宽能源配比范围。  相似文献   

18.
顾约伦 《高桥石化》2007,22(3):36-36
美国能源部(DOE)最近宣布与Broin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一座生物炼油厂,使杜邦公司开发的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得以实现工业化。杜邦公司说DOE这笔具体数字不详的资金将大大加速Broin公司建于Emmetsburg的生物炼油厂项目的进度。杜邦和Broin去年宣布结盟共同开发从玉米茎秆出发,为市场提供更高成本效益的乙醇。  相似文献   

19.
美国能源部长期以来在支持石油工业科技进步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在国际低温价的不利环境中,保持了对石油技术开发的投资,并对国内独立石油公司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1999年新公布的石油天然气研究开发与推广技术从现代钻井,完井与模拟系统等9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推动技术开发及新技术推广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美国能源部IDAHO国家工程与环境实验室(INEEL)开发出一种新型设计简单的多相流量计,可以精确经济地计量井口湿气,从而解决石油工业面临挑战性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