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李埠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江陵李埠地区地下断层、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利用常规的叠后时间偏移技术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地下地质信患。因此,针对江汉油田的Inline146、Inline166的地震资料,经GeoDepth软件的常规分析处理,其结果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较叠后时间偏移有许多优点:断层成像效果好、偏移归位准确、复杂构造成像效果好等。  相似文献   

2.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偏移效果。叠前时间偏移的速度分析是对CRP道集按一定间隔反复迭代修正,得到较准确的均方极速场。可得到信噪比较高、偏移归位较准确的成像剖面,叠前深度偏移是基于模型的,摆脱了地下介质为水平层状及各向同性的假设条件,利用射线追踪原理进行偏移,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利用层析成像等技术不断优化深度-速度模型,直至该模型达到较高精度,获得了偏移归位准确,较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深度剖面。图5参3。  相似文献   

3.
在利比亚WAHA地区,因表层岩石的断裂和垮塌,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使得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很困难。WAHA地区的地震资料由不同年度采集的七块资料拼接而成,一次覆盖面积约1200km^2,三维数据的覆盖次数从10次到300次,南北高差约120m,炮检距较小(对速度分析不利)。针对如此不利条件,采用三维叠前偏移技术,尤其是使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地震成像结果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射线追踪是叠前深度偏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提出一种全局扫描与局部扫描相结合的算法 ,根据地震波前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按球面波前扩散的原理 ,改进了Schneider方法中不合理的成分 ,将地下复杂介质离散化后 ,可看成局部各向同性介质。采用平面波扫描和球面波扫描两种形式 ,来获得地震波初至旅行时。数值模拟表明 ,该算法具有速度快 ,精度高 ,适合任意复杂地层的特点 ,是叠前深度偏移求取成像旅行时表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屏算子地震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波场延拓的非稳态相移公式出发,基于反问题求解中常用的摄动理论,利用单平方根算子的渐进展开,推导出了波动方程广义屏叠前深度偏移算子方程的高阶形式;针对散射波场计算项对于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问题,通过数学近似提出了有效提高稳定性的策略并应用到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从而得到一种稳定的高精度屏算子地震偏移成像方法。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对宽角度信息成像更好,是对传统广义屏算子的有效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成像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北端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地表条件及地质构造复杂,凹陷东、西两侧发育高角度逆断层,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工作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一是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碎屑岩储层的详细评价和横向预测;二是陡坡带局部构造的准确落实和成因机制研究。本文以近年精细采集的480km2三维资料为背景,针对构造主体部位的深层和东、西两个复杂构造陡坡带资料,开发及应用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大民屯凹陷资料特点的成像技术和流程。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发现了7个有利圈闭,预测有利含油面积32.7k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上拖缆船采集资料的规则性和对称性研究,得到了一套有效的3D叠前深度偏移和速度模型建立的流程。将海上3D数据抽提成共偏移距共方位角数据集。运用高性能的频率——波数域速度沿垂直方向变化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进行初始偏移。也用初始叠前v(z)偏移代替叠前时间偏移做AVO,或者在没有受到强横向变化影响时的目标成像。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v(x、y、z)计算后续的深度偏移。这种叠前深度偏移算法也是利用共偏移距共方位角数据集的规则性来减少内存和CPU的需求。偏移输出数据用于产生一组速度误差拾取值和沿分析面的加密网格作为3D层析的输入。灵活钧模型建立工具与3D层析技术匹配能够产生出地质上合理的速度模型。两个数据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在相对轻微的速度变化区域(正如所期望的那样)和速度变化复杂的情况下(如盐下成像)能够取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叠前偏移技术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资料处理中,偏移成像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介绍偏移技术分类、偏移成像方法、叠前时问偏移、叠前深度偏移以及叠前偏移的基础资料准备等偏移的关键方法及技术环节。并以实际资料分析叠前偏移处理获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过10年的努力,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推出了我国第1个自主创新的以深度成像为特色的油气勘探软件平台——STseis v2.0“神通”地震成像处理系统。其核心技术包括三维叠前时间偏移、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包括Kirchhoff积分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和三维偏移速度分析及建模。该系统包括12个子系统和1个标准处理流程,有60多个功能模块和100多个应用服务子程序,源代码达15万行。在“神威”I型机和联想32位机群上的测试表明:该软件的成像效果与国外同类软件总体基本相当,局部还有明显改善,特别在某些复杂构造区,其成像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0.
叠前偏移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系统介绍和分析几种常用的叠前偏移方法,在理论原理、前提条件、优缺点、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为正确使用这些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叠前偏移是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系统介绍和分析几种常用的叠前偏移方法,在理论原理、前提条件、优缺点、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为正确使用这些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象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那样的复杂地质构造,常规地震处理不能正确地成像,断裂引起的横向变化使得下伏构造也不能完全成像,而对于这种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却是一种正确的成像方法,但是,它需要非常精确的速度场信息。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后偏移是较快的方法,不过它们的假设前提通常有问题。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识别何种情况使用较简单的方法,以及确定各类偏移方法所需的速度模型。依据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Oliver测线的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是整个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GeoEast处理系统具有完整配套的基尔霍夫积分法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模块。本文就这一技术的功能、实现过程及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我们通过使用许多偏移和速度分析技术,用迭代生成了艾伯塔山前测线的深度图像。很明显,在对山前数据集的陡倾层进行成像时,逆冲断层带的地质构造不符合高程基准面校正和共中心点叠加的常规假设。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使用了地形偏移。在这种偏移中,用具有正确的激发和接收高程的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与常规处理相比,地形偏移能生成陡倾浅反射层的增强图像。除了地形偏移外,我们还将叠前深度偏移同不断地修改速度深度模型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准则,这些准则要求我们的速度计算能产生一个聚焦图像,而且共图像道集的偏移深度与炮检距无关。通过一系列涉及叠前偏移速度分析和构造解释的迭代和解释步骤计算出速度模型。深度偏移与速度模型的叠加一般能显示出速度边界和反射层之间的一致性。利用叠前逆时深度偏移再加上仔细的地质解释能产生效果很好的地震深度刮面。  相似文献   

16.
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技术在焉耆盆地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焉耆盆地地表条件及地下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剖面其连续性及信噪比较低,尤其成果剖面在偏移归位、断点、断面的成像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以及岩性解释的需要,为此,开展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原理以及偏移速度模型精确建立方法基础上,通过百分比偏移扫描速度,建立和优化了速度模型,讨论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叠前成像方法联合应用与配套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了叠前成像技术的理论优势,通过对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两种叠前成像方法的特点及其适应性条件的对比分析,指出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方法的联合应用,是当前叠前成像工作的一个理想之路。对影响陆地资料叠前成像效果的各种相关因素作了探讨,指出叠前配套处理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当前陆地资料叠前成像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叠后三维一步法偏移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实现地震资料的全三维处理中,叠后三维一步法偏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本文通过对一块浅海资料的一步法和两步偏移处理结果的对比,说明一步法偏移在改善陡倾角成像、确定断层位置和构造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波动方程炮域偏移中,成像条件的应用对于提供照明补偿和振幅恢复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波动方程保幅偏移,稳定的成像条件对于有效地恢复介质反射系数必不可少。通过对3界面水平层状模型和Marmousi模型试算,对比分析了各种成像条件,并依据成像结果对各种成像条件做出了评价。测试出最稳定的成像条件是基于平滑窗函数的,使用这种成像条件提高了成像的稳定性,明显改善了保幅效果,而且能够很好地压制偏移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