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7)
审美教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审美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习语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习语文中的好的意境,也能够学到语文中的一些好的精神品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包含很多的审美教育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和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审美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5)
<正>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郭沫若早就指出:"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须从感受美开始。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势必会引起学生的爱慕之感,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之情。教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特点,结合文本中体现出来的语言美及情感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通过引导,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审美教育就是说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欣赏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好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审美教育。本文旨在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意义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7)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优美文章,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中学语文教材中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都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那么,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9)
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枯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人物美,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可以从小建立,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使古诗词发挥美育作用,积极影响学生。新课标中对语文学科的功能和作用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和最新教育形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古诗词发挥其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1)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素材,语文教学中发现、研究、利用和转化这些素材,渗透审美教育,培育和发展学生审美素养,既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必须,也是语文课程特点的反映。结合统编一年级教材,阐述如何从审美教育的视角用好教材插图,提高语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从初读课文感受美、细读课文体验美、精读课文理解美、生活实践创造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语文课程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饱含中华文化的底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内涵。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学生语言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