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Planning》2018,(14)
幼儿园活动课的开放性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线,以幼儿体验为出发点,强调尊重与理解幼儿的行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做到:摆脱活动内容的封闭,活动时间灵活性、开放性,活动形式面向全体,活动空间多样化,活动课体现师幼关系的开放。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正>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课堂较为单调。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有了学生的充分参与,课堂活跃了,授课形式也多种多样,学生自主参与的程度明显提高了。所以,语文活动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有效而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次大改革,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手段。一、认识活动课的意义,保证真正落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课堂内容封闭,教学方法单一,制约着语文课堂的效率,影响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0)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实施活动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全面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文章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了活动教学实践,探索在生物课堂上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教学,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9)
本文以普通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课为研究对象。由于各种现实因素,探究活动课往往被教师忽略,而这恰恰跟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是不相符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明确高中历史活动探究课实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促使历史探究活动课的正常开展,引导教师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
"英语活动课"对传统的英语基础知识讲授课赋予了"活"的形式,学生在参与活动课的过程中,将基础知识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英语真正作为一种实用语言用于生活交际。"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正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在对英语活动课和微课做了理论概述之后,梳理并概括了微课的发展和内涵,结合英语活动课的特征,提出基于活动课的微课设计原则,且进一步设计了英语活动课的微课设计策略,以期这种新型的教学策略能够对英语口语学习带来创新的变革,很好地辅助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1)
传统教学方法枯燥沉闷,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低,其个人行为活动主要受主观兴趣驱使,导致小学教学课堂教育效率低,学生经常出现分心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学以文字性教育为主,长期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单一,更容易被学生抗拒。游戏化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有利于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参与教学互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善于运用智慧性评价,通过多样性的评价形式与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4)
<正>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以情景互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互动、体验等学习活动中主动查找问题,能使得英语教学富有情境趣味。围绕英语课堂活化教学结构,把好预学引导、协作互动、讨论沟通等方面环节,借助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在增强感知的过程中主动搜索相应资源素材。尊重学生学习心得和发展需要,为他们创设鲜活的情境氛围,更利于学生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自觉产生无穷的学习潜能动力,更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运用效果。由此可见,运用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6)
随着我国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学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让数学活动课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占据了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理论的意义,而开展数学活动课能够弥补这些缺陷。教师将活动课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6)
<正>互动教学是基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媒介之间的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形式,互动教学打破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教学方式,动态地看待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促进目标的达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要以情境形成师生间互动,导入新课,以问题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活动而让学生在互动中操练,从而促进技能的形成。1.借助情境互动,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