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过去的二十年里,转杯纺已显露出最有希望替代环锭纺这一简单易行而又广泛适用的纺纱系统。它已广泛应用于全世界。即使是最新一代的环锭纺仍然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1)钢丝圈速度为30~40米/分;(2)接头时间影响输出速度(产量);(3)纺细支纱时的张力控制将产量或输出速度限制在15~17米/分。  相似文献   

2.
喷气纺是目前国内外新型纺纱技术,它比转杯纺纱更具有速度快,产量高,质量优,成纱毛羽少,生产品种多等优点。这因为喷气纺是采用空气加捻技术,无高速回转机件。其纺纱速度可达250—300m/min,最高可达350m/min。其单锭产量比环锭纺提高15倍以上,比转杯纺提高卜2倍。2001年江苏通裕集团引进10台日本村田MIs802型喷气纺纱机共720锭(每台72头),其产量可以相当于环锭纺1万锭,转杯纺500~2000头,喷气纺纱机是目前纺纱领域里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的新型纺纱机。开发生产混纺多功能纱线和高仿真化纤面料。  相似文献   

3.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我厂广大革命群众和干部、在“鞍钢宪法”的光辉照耀下,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与上海纺织研究院、十五毛织厂等,组成了自拈纺纱三结合小组。重点试纺长毛绒纱,同时也试纺了部分精纺产品,针织缝编绒等。 通过自拈纺精纺产品的试验,已初步显示出良好效果。毛涤纶、毛涤粘花呢,纺纱速度达160米/分以上,比环锭纺13.8米/分,提高10倍以上,47s/2单位产量,自拈纺320公斤/千头时。与环锭纺16.16公斤/千锭时比,提高近19倍,断头率、自拈纺约130根/千头时,生产效率达78%左右。织造断头基本接近环锭纺水平,…  相似文献   

4.
1.环锭纺纺制的纱线 过去几十年里所有新型纺纱工艺都是围绕提高每个纺纱位的产量而开发的。气流纺纱和喷气纺纱尤其如此,它们是迄今为止仅有的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型纺纱工艺。但是,环锭纺纺制的纱一直是-而且现在仍然是-无可争议的质量基准。过去所有在提高生产率方面作出的努力都是以降低纱线质量为代价的。而且,在产品适用范围方面,任何新工艺都无法与环锭纺媲美。尽管许多人已对环锭纺判了死刑,但它至今仍毫无困难地生存下来。许多应用领域都需要质量较高的环锭纺纺制的纱。 2.纱线结构的重要性 在显微镜下观察环锭纺纺制的纱…  相似文献   

5.
气流纺在粗梳毛纺上的应用一、前言:气流纺纱是自由端纺纱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各种新型纺纱中较为成熟,并已大量推广的一种新技术。它主要有如下三大优点:1.适纺原料广(尤其适合短纤维):气流纺因其成纱原理与环锭纺不同,纤维长度不受牵伸机构两钳口握持距限制,它...  相似文献   

6.
CompactSpinning——ANewGenerationofRingSpinningProcess紧密纺是一种能显著提高纱线质量,改进纱线结构的新型环锭纺工艺,HerbertStaider博士通过本文介绍了这一工艺的基本原理,并讨论其成品纱的应用可能化环锭纺是占压倒优势的重要纱线生产工艺。在其长久的发展期间,该工艺无论从多种应用可能性来看,还是从成品纱的质量来看,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藉此环锭统在纺纱工艺中成为评判其它所有类型纱线质量的标准。迄今为止,人们持有这种观点,即对合成纤维纺纱而言,短纤维纺纱在环锭纺上达到了完美顶点。但这一情况已有所改变。E…  相似文献   

7.
涤/粘双股纱喷气纺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气纺纱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但其总体均匀度和纱疵不如环锭纺纱,喷气纺是包芯纺纱技术在商业中的成功运用,它在本质上是气流纺,在这种纺纱方法中,受到牵伸的须条在普通伸系统的输出罗拉和卷绕装置之间受到连续反应两股气流的作用,喷气纺的显著优点之一是在喷气纺纱机上可以纺支数范围较大的纱线,这对生产率较低的环锭纺起到补充作用,由于喷气纺是一种相对来说较新的技术,在此有必要简单研究一下喷气纺纱技术,建立“工艺-结构-性能”关系模型,以帮助特定的最终用户了解这种纱线,这可以通过以不同条件下生产的纱线进行比较,对纱线工艺参数,结构及性能的测定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该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纺纱机,无论用棉、暗纶或混纺,均可获得高速优质产品。当生产Ne30纱时,该机纺纱速度可达300米/分,是环锭精纺机40米/分的75倍,比N0802型机亦快50%左右。该机能纺超细纤维,即使纺纱速度达340米/分,其织物仍能保持低起球和柔软的特点。该机产  相似文献   

9.
1 喷气纺纱的特点1 1 喷气纺纱的成纱原理喷气纺纱是一种纺纱原理既不同于环锭纺 ,也不同于转杯纺的新型纺纱方法 ,它采用棉条直接喂入四罗拉双短胶圈超大牵伸装置 ,经过 2个喷嘴中方向相反的旋转气流对纱条进行假捻并包缠成纱 ,纱条引出后 ,通过电子清纱器 ,去除疵点后卷绕成筒子纱。1 2 喷气纺纱的主要特点( 1 )纺纱速度高。喷气纺纱采用旋转涡流假捻成纱 ,无高速回转机件 (如环锭纺中的锭子、钢丝圈等 )可以实现高速纺纱 ,最高纺纱速度可达30 0m/min ,每头产量相当于环锭纺单锭产量的1 0倍~ 1 5倍。( 2 )工艺流程短。喷气纺较环锭…  相似文献   

10.
《纺织器材》2009,36(1):18-18
喷气纺纱和转杯纺纱是目前国内外新型纺纱法中技术最成熟的两大纺织技术,其共同特点是速度快、产量高、工艺流程短。而喷气纺比转杯纺更具有质量优、成纱毛羽少、生产品种多等优点,其纺纱速度最高达350m/min,是环锭纺的15~20倍,是转杯纺的2~3倍。喷气纱与环锭纱相比,具有毛羽少、抗起球、耐磨性好、吸湿快干、织物硬挺性好、染色性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喷气纺纱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秦贞俊 《纺织导报》1995,(5):20-20,22,24
本文对近10年来喷气纺纱技术的发展作了介绍;从技术、纱线结构特征、纺纱质量及其在加工细旦纤维方面的优势论述了喷气纺纱的特点,并从投资及经济特点等方面与转杯纺和环锭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涡流纺作为纱线生产过程中速度最高的工序,能够大大降低纱线的生产成本,涡流纺能够取代一些成本较高的纺纱工序,比如环锭纺和转杯纺,并在纱线结构、纱线性能以及短流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纺纱速度和纱线线密度为基础主要讨论纺纱极限。  相似文献   

13.
赛络纺在棉/Modal氨纶包芯纺纱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用赛络纺技术进行棉/Modal氨纶包芯纺纱的应用探讨,并对赛络纺包芯纱和普通环锭纺包芯纱的纱线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当比较涤纶短纤维的转杯纺纱线和摩擦纺纱线的性质时 ,作者发现 ,摩擦纺纺纱系统生产的纱线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小的伸长、较差的均匀度、较高的刚度和较好的弹性。过去的 1 70年 ,环锭纺纺纱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和推荐。关于纺纱产量和质量 ,现在看来环锭纺纺纱系统似乎已经到达实用极限。因此最近几十年正致力于开发新的纺纱系统。今天 ,世界范围内已经普遍采用转杯纺和摩擦纺纺纱系统生产粗号短纤纱。纺织界已意识到转杯纺纺纱系统的潜力。最近几年 ,转杯纺纺纱系统实际支配着粗号纱领域的产业前景。摩擦纺纺纱是最近才引入的 ,…  相似文献   

15.
熊伟 《纺织学报》1995,16(1):27-28,17
为了探索环锭纺与转杯纺成纱的性能,我们用同样的生条分别在环锭纺与气流纺流程上进行了不同情况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一、纺纱流程 环锭纺:清花→梳棉→头并→贰并→粗纱→细纱(环锭)。 气流纺:清花→梳棉→头并→贰并→转杯纺。 二、质量比较1.五种不同纱特的成纱质量比较 通过以上的两条纺纱流程,纺83.7、58.5、48.6、36.4、29.2、23.3和18.2特棉纱,分别用Uster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环锭纺的成纱比转杯纺的成纱强力高20~40%,伸长小0.5~2.5%,单强CV值大0.5~2%,条干CV值差1.5~2.5%,粗节与细节多得很多,说明环锭纺成纱强力高,环锭纺成纱均匀。 2.改进工艺路线,进行83.7、58.3、48.6、29.2特纯棉的两种纺纱方法成纱质量比较(见表2) 工艺路线的改进如下: 环锭纺:清钢联(带自调匀整)→并条→粗纱→细纱 转杯纺:清花→梳棉→并条→转杯纺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ANOF)是一种新型耐高温的有机纤维,在防火、阻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PANOF纤维本身的特性使其在环锭纺纱系统中的可纺性能较差。故本文采用转杯纺纱技术纺制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ANOF)/羊毛混纺纱线,以提高可纺性能和改善纱线性能。文章通过对比各试纺方案,研究了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以提高混纺纱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7.
无锡蓝堡(无锡八纺机)在shanghaifex2005展示了一台精梳毛纺缆型纺细纱机(120锭)纺纱产Nm60全毛针织纱,锭速l0000转/分,捻度620捻/米,牵伸倍数21倍,钢令直径51mm,该机配套的“缆型纺装置”是上海毛麻研究所的专利产品,获纺织行业协会2004年科技创新奖,缆型纺纺纱时,当经牵伸后的须条在出细纱机前箝口时,有一个分割轮将其分割成两股以上的纤维束,那些纤维束在纺纱张力的作用下进入分割轮的分割槽内,并在纺纱加捻力的作用下围绕自身的捻心回转,从而具有一定的捻度。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新型纺纱工艺来提高纺纱产量的同时,必须兼顾提高传统纺纱水平的可能。由于每一种新工艺纺纱都伴随着某些局限性,牵涉到纺纱的支数范围和质量,另外,环锭纺在质量和品种多样化方面,仍占领先地位,因此要预测环锭纺将会消失是不可能的。但环锭纺在提高生产的可能性方面,存在着下列限制条件,必须加以考虑:(1)纱线承受张力的情况;(2)纱线受热效应的情况;(3)可允  相似文献   

19.
Drtat.  P 《国际纺织导报》2000,(3):16-16
自转杯纺纱作为产业推广以来 ,短纤维加工技术就开始探讨“纱线结构”。现在 ,除转杯纺外已增加了更多的纱线结构 ,如集聚纺和涡流纺。下面将简要介绍由日本Kyoto的Murata机械有限公司推向市场的涡流纺纱线结构。与环锭纺或集聚纺相比 ,涡流纺可获得完全不同的纱线结构 (图1)。气流喷射处理过程 ,它能产生与环锭纺非常相似的纱线结构 ,产量首次达到了转杯纺的 2 5倍。这是个显著的改进。而集聚纺对环锭纺的冲击来自早期的质量标准。如图 2所示 ,涡流纺在纱线结构上不等同于环锭纺 ,但差异很小。Uster统计量对照值可证实本…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环锭纺机和预先分别安排好的各工艺步骤间的可能衔接以及气流纺的发展潜力使得其他纺纱系统如目前的摩擦纺和喷气纺的实用化变得更为困难。喷气纺的优点是能以高于环锭纺8~10倍的速度纺制细支纱。但是这种纺纱方法的纤维原料范围较窄而且特殊的成纱结构限制了喷气纱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