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述了在避雷针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其保护范围进行造型,即以AuotoCAD为平台,采用Visual LISP语言,遵循国家标准,编写有关单支及双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函数,以此为基础进行计算机三维造型模拟。通过多次防雷工程设计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可以化繁为简,提高设计精度,节省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接地研究中提出并研制的一种新的防直击雷设施,阐述了它的作用原理、性能及作用。计算了它用于10kV线路防雷的效果,用击距法对这种线路的击针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避雷针的保护原理及计算方法做出了较详细的阐述。通过对保护范围的比较计算,分析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合理方法。设计部门或运行单位为了校验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通常采用手工计算及绘图办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利用MATLAB设计出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进行图形化显示及辅助分析,其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显示效果直观明了,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绘图是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防雷检测中,很多人在计算屋面上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时,直接运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给出的“滚球法”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的。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不完全正确,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别用折线法和滚球法计算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给出了计算结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两种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即折线法和滚球法。通过比较两种方法得到保护范围差别,且分析了两种方法对防雷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多雷达阵地很容易遭受直接雷击、难以防护特点,分别利用传统避雷针及主动式防雷器,设计了三套防直击雷保护方案.通过对避雷针数量和安装高度的优化配置,较好地解决了多针防雷铁塔对雷达信号的影响.由分析、计算及仿真研究,得出利用主动式防雷器的方案为最佳方案.该方案解决了导弹、电子对抗、技侦等类似大型军事阵地的防雷问题.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直击雷保护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直击雷保护设计软件的设计思路,即将多个避雷针保护范围转化为单斜或两两针之间的保护范围;并对DL/T62-1997新标准中bx值曲线进行数字化处理,即用直线逼近曲线,再通过三次线性插值法取值,实现bx值的程序查图。然后利用AutoLISP语言编程,完成计算过程及AutoCAD绘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接地研究中提出并研制的一种新的防直击雷设施,阐述了它的作用原理、性能及用途。计算了它用于10kV线路防雷的效果,用击距法对这种线路的击针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直击雷保护设计软件的设计思路,即将多个避雷针保护范围转化为单针或两两针之间的保护范围;并对DL/T620-1997新标准中bx值曲线进行数字化处理,即用直线逼近曲线,再通过三次线性插值法取值,实现bx值的程序查图.然后利用AutoLISP语言编程,完成计算过程及AutoCAD绘图.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建筑的防雷技术与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智能建筑中电子设备系统的基础上,对其防雷设计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指出了目前智能建筑防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新型的防雷设备,并对智能建筑的防雷设计要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利民煤矿处于山岭空旷地带,大气和地理位置均较复杂,其主要建筑物,如副井的天轮架、风机,供配电系统和信息化网络设备等易遭受雷电侵害,时防雷设计工作要求较高.2010年该矿副井天轮架和信息显示屏均遭受过雷击,引起事故.针对利民煤矿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防雷改造方案,方案实施后运行至今.未出现过雷击事故,防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23日故宫博物院锡庆门、箭亭等5个场所遭雷击.利用该日常规天气资料、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大气电场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该次雷击事件的天气背景和雷击时段大气电场、闪电分布的相关特征;根据雷击现场调查,分析了故宫遭雷击的具体原因和防雷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整改建议;提出了采取小范围雷电监测预警措施,进行故宫精细化雷电监测预警,改善故宫防雷现状.相关结论可以为文物古建场所的雷电监测预警以及防雷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深对北京地区雷电特征的认识,并为北京地区的防雷设计提供依据.利用2008—2009年快、慢天线雷电电场变化仪得到的资料对北京地区的雷电物理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每次地闪回击数频率分布和回击间的时间间隔都呈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特征。单次回击地闪的比例高达45%,平均地闪回击为3次,观测到的最大回击数为15次。相邻两次回击间隔时间在40ms和110ms出现峰值,观测到的最短回击间隔为2.2ms,回击间隔分布在40~100ms之间的高达60%以上。373例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强度之比平均为0.65,13%的地闪过程中至少有1次比首次回击强的继后回击。继后回击幅度较强,通常会伴随较短的先导持续时间和较长的回击间隔。  相似文献   

15.
2008-2009 年江苏省闪电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统计了江苏省气象部门雷电探测系统2008-2009年闪电记录,对江苏省闪电强度、闪电频数等闪电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江苏省的雷电流强度和闪电分布都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并且闪电频数和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呈相反分布;同时利用地闪记录与雷暴日数的关系,得出了适用于江苏13个地级市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With rampant growth and improvements in drilling technology,drilling of blast holes should no longer be viewed as an arduous sub-process in any mining or excavation process.Instead,it must be viewed as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to quickly and accurately measure the geo-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rock mass on-site,much in advance of the downstream operations.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even the slightest variation in lithology,ground conditions,blast designs vis-à-vis geologic features and explosives performance,results in drastic changes in fragmentation results.Keeping in mind the importance of state-of-the-art measurement-while-drilling(MWD) technique,the current paper focuses on integrating this technique with the blasting oper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blasting designs and results.The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blasting models,blastability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to review the state-of-the-art advancements and researches done in this area.In light of this,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future needs and implications on drill monitoring systems for improved information to enhance the blast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雷电的总体特点和湖南地区的雷击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基站遭雷击入侵的渠道,讨论了各种雷电入侵方式的影响,为无线通信基站进行雷击系统防护策略和措施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