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方法对铂锡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进行考察,并与链烷脱氢、环己烷脱氢和乙烷氢解等不同脱氢深度的几种反应相关联,发现催化剂中铂-锡相互作用的强弱与催化剂对深度脱氢的抑制作用的大小有相应的关系,证明可以通过制各方法及金属含量的变化调节金属与金属及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得到选择性、稳定性良好的链烷脱氢催化剂,而TPR方法是考察这种相互作用强弱的简易工具。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装置上,以水-乙醇为浸渍液溶剂制备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考察了溶剂中乙醇的作用。以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CO脉冲化学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无乙醇添加的精制水作浸渍液溶剂制备的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具有较高的Pt分散性、脱氢活性及较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膜分离技术提纯烷基苯厂某生产装置产生的含乙醇废水,通过渗透时间、渗透液乙醇浓度、膜通量等指标判断膜材料对乙醇废水的适用性.以膜提纯得到的乙醇溶液为原料,真空浸渍法制备贵金属铂(Pt)催化剂用于长链烷烃脱氢反应,通过微型反应装置进行催化剂评价实验,考察转化率、选择性、收率和催化剂失活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含乙醇废水经...  相似文献   

4.
以ZSM 22分子筛为酸性组分,制备了不同分子筛含量、不同金属负载量以及不同金属种类的加氢异构催化剂。采用XRD、氢氧滴定、N2吸附、吡啶吸附和SEM等表征工具对所用分子筛以及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详细的表征。以正癸烷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制备的催化剂的烷烃异构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将获得的反应结果与表征数据相关联。结果表明,对于长链烷烃加氢异构反应,当加氢功能不足时,长链烷烃加氢/脱氢反应为控制步骤;为了制备双功能平衡的加氢异构催化剂,Pd负载量要高于Pt,但当双功能平衡后2种催化剂的异构反应行为一致。对于长链烷烃加氢异构反应,加氢中心与酸性中心之间的距离不是影响催化剂异构选择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根据长链烷烃催化脱氢反应机理,采用某新型国产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建立了工业反应条件下的直链烷烃脱氢制单烯烃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催化剂失活模型。以在轴向连续流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C10~C13直链烷烃脱氢反应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函数包维尔(Powell)法优化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失活速率常数、失活级数与活化能,实验值与计算值拟合效果良好。动力学模型参数分析表明了所建模型动力学与热力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纯烃重整反应,TPT(程序升温滴定)及氢溢出等实验方法,研究铂锡、铂铼及铂铱双金属重整催化剂中第二金属组元作用.在500℃、0.980MPa条件下,正庚烷、甲基环戊烷以及环戊二烯-正庚烷混合原料的连续反应表明,锡组元必须与铂共载,在邻近铂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即能调节其金属功能,在改善催化剂选择性的同时提高稳定性,而分载铂锡催化剂则与单铂催化剂性能一样.铼组元无论是共载或分载均能起到类似作用,既有使积炭前身物开环裂解作用,又能使其选择性加氢而被消除掉的作用。在高温下,铱组元与铼组元同样地能产生氢溢出,分载铱与共载铱性能类似,都具有较强的开环裂解作用,它能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破坏积炭前身物减少积炭生成.  相似文献   

7.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9):55-55
中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烷基苯厂研制并生产的国产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再生技术在烷基苯装置上取得成功,其使用寿命和效果与新鲜脱氢催化剂相当,且比新购脱氢催化剂节省一半费用。 长期以来,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为国外公司所垄断,且  相似文献   

8.
以链烷烃中较难转化的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在铂锡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考察反应温度以及空速对正庚烷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积空速为10h~(-1)、氢油体积比为1 000、反应压力为700kPa的条件下,以铂锡双金属为重整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560℃时,正庚烷转化率为98.67%,甲苯选择性为51.71%,高温有利于正庚烷转化;低空速有利于脱氢环化反应,当体积空速为2h~(-1)、反应温度为540℃、其余条件相同时甲苯选择性为52.23%,较低空速有利于正庚烷脱氢环化生成甲苯。  相似文献   

9.
长链烷烃脱氢铂锡工业催化剂的表面积炭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程序升温氧化、差热分析、热重等方法考察了两种长链烷烃脱氢工业铂锡催化剂表面的积炭特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积炭不仅沉积在活性金属表面,而且也沉积在载体氧化铝的表面;金属表面的积炭具有较高的氢/炭比,约在450℃以下就可基本被烧除,而载体表面的积炭则是氢/炭比例较低、石墨化程度较高的炭,在450℃以上才开始燃烧。此外,金属表面的积炭对催化剂的脱氢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载体表面的积炭对催化剂的脱氢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抚顺石油化工公司洗涤剂化工厂研究开发的用于长链烷烃脱氢制取单烯合成烷基苯和脂肪醇的DEH-7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再生技术已通过辽宁省科委组织的鉴定。经实际生产应用检测,DEH-7再生催化剂的性能指标已达到美国UOP公司新催化剂的水平,其转化率为12%~13%,选择性90%~92%,该技术的问世,将给国内脱氢法制洗涤剂原料的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DEH-7长链烷烃脱氢催化剂再生技术通过鉴定$抚顺石油化工公司洗涤剂化工厂@赵建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穆斯堡尔谱学对共浸法、共沉淀法制备的铂锡重整催化剂中锡的状态进行了研究。共浸法催化剂在还原之后,锡是以多种形态存在。随着锡总含量的增加(铂含量不变),正四价锡维持不变,而正二价锡和铂锡合金相应增加。共浸法是由正四价的锡(SnAl2O5,SnO2)变为多种形态,再变为只含 SnO2的正四价形态。共沉淀法则始终保持为正四价(SnAl2O5,SnO2),只是颗粒大小不同。因此,认为离子态的锡对改善铂催化剂的催化性质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覆炭γ-Al2O3复合材料(CCA)为载体,制备了Pt-Sn/CCA系列催化剂,并对其脱氢活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Pt-Sn/CCA催化剂的脱氢活性与稳定性均优于以γ-Al2O3为载体的Pt-Sn催化剂;CCA载体上的覆炭量对于Pt-Sn/CCA的脱氢活性具有一定影响,催化剂中铂质量分数为0 7%时,在覆炭质量分数12 3%左右出现脱氢活性峰;同时,Pt-Sn/CCA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及抗结焦能力。这些结果显示,借助CCA载体可能为提高脱氢活性及抑制催化剂结焦失活开拓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工业失活Pt-Sn/γ-Al2 O3型PS-Ⅴ重整催化剂的载体形貌与微观结构,活性金属位置、尺寸与聚集状态等信息进行了深入表征.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结果显示失活剂载体结构完好,与新鲜剂无明显差异,但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失活剂中载体部分转化为蜂窝状或片状结构的α-Al2 O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结...  相似文献   

14.
重整催化剂活性铂原子的表面分散特性与催化剂的活性密切相关。借助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Cs-STEM),针对金属Pt、Sn质量分数均为0.3%左右的低负载量的工业Pt-Sn/γ-Al2O3重整催化剂,采用STEM方法研究了不同工业状态下Pt原子在催化剂载体表面的分散特性。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中活性元素Pt以单原子或小原子簇形式分散,催化剂失活的过程是活性Pt原子不断聚集的过程;当Pt-Sn金属聚集体尺寸大到不能再生分散时,则催化剂活性无法恢复。本研究从工业剂角度给出了金属原子分散性与催化剂性能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环戊烷脱氢异构反应为探针反应,结合程序升温还原、氢氧滴定等催化剂物化表征手段,研究了金属Pt、助剂Sn及载体等对Pt-Sn/Al2O3催化剂催化甲基环戊烷脱氢异构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添加助剂Sn后,甲基环戊烷转化率下降,目标产物苯选择性提高;催化剂的酸量略有增加,Pt的两种活性中心发生了变化, Pt与Sn之间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制备出Pt-Sn-K/Al_2O_3催化剂,考察了丙烷在这种催化剂上高温临氢脱氢反应的行为,与Pt-Sn/Al_2O_3催化剂比较,Pt-Sn-K/Al_2O_3催化剂的丙烯收率明显提高,稳定性也有所改善。对催化剂的脱氢活性与催化剂中Pt、Sn、K含量关系的研究表明,催化剂的Sn/Pt原子比应调整在较低数值(0.66—1.64),催化剂中K含量不宜过高,适宜的K含量为≤2.0%(w)。  相似文献   

17.
Pt金属催化剂的高成本和结焦失活是制约其在丙烷脱氢(PDH)工艺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Pt催化剂进行改性以及开发廉价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目前PDH的主流研究方向。本文对Pt/γ-Al2O3催化剂以添加助剂的手段进行性能优化,借助H2-TPR、TG、Raman、TEM等表征技术进行研究,发现Pt-Ga催化剂较Pt-Sn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表明适量引入Ga元素能够与Pt发生很好的协同作用。此外,制备了Ga-Mo非贵金属催化剂,降低了催化剂失活的速率,获得了良好的脱氢性能。  相似文献   

18.
Kaolinite and bentonite clay materials were used as support for preparing Pt, Sn, and platinum-tin (Pt-Sn) catalysts. The preparation of different catalysts (either mono- or bi-metals) was carried out via the conventional impregnation technique using a rota-evaporator. For preparing Pt or Sn catalysts, either chloroplatinic acid or tin chloride solutions were used. For bi-metal catalysts, a complex solution of both metal precursors (Pt and Sn) was used. All catalysts were physically characterized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analyses clarify the role of the type of support and the effect of adding tin on Pt catalyst. The structure of support clay material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interaction occurring between the impregnated metals and the clay support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Kaolinite and bentonite clay materials were used as support for preparing Pt, Sn, and platinum-tin (Pt-Sn) catalysts. The preparation of different catalysts (either mono- or bi-metals) was carried out via the conventional impregnation technique using a rota-evaporator. For preparing Pt or Sn catalysts, either chloroplatinic acid or tin chloride solutions were used. For bi-metal catalysts, a complex solution of both metal precursors (Pt and Sn) was used. All catalysts were physically characterized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analyses clarify the role of the type of support and the effect of adding tin on Pt catalyst. The structure of support clay material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interaction occurring between the impregnated metals and the clay support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0.
结合溶胶凝胶法和化学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Pt纳米簇-Sn丙烷脱氢催化剂。基于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BET、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TG等表征结果考察了载体干燥时间、制备方法、助剂Sn等对Pt纳米簇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聚乙烯基吡咯烷酮):m(Pt)=30:1,浸渍时间8 h,负载型Pt/SiO_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Sn助剂的添加对Pt/SiO_2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影响显著,添加适量Sn不仅增加了催化剂中的Brφ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而且显著抑制了催化剂上的积碳,明显改善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反应30 h后催化剂[N(Sn):N(Pt)=25]的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仍分别稳定在18.8%和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