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电谱技术快速测定车用润滑油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介电谱技术测定石油产品质量指标的技术原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了车用润滑油单级油和多级油的分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介电谱技术定量快速预测润滑油40℃粘度、100℃粘度的数学模型。其中,40℃粘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96,预测误差平均值为1.0542;100℃粘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84,预测误差平均值为0.0942。研究结果表明,介电谱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价油品的粘度指标。并且,与现存技术相比,其技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石油商技》2008,26(2):84-85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石油产品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燃料油及其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石油商技》2008,26(1):76-77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石油产品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燃料湍及其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石油商技》2006,24(6):40-41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石油产品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燃料油及其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石油商技》2006,24(4):60-61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石油产品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燃料油及其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石油商技》2007,25(2):48-49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石油产品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燃料油及其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石油商技》2007,25(1):76-77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石油产品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燃料油及其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石油商技》2006,24(3):88-89
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石油产品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上海石油商品应用研究所,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燃料油及其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石油商技》2013,(3):92-9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和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石油商技》2009,27(4):36-3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发(上海)中心分析评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专业从事石油产品分析测试20余年,属同行业资深企业。历年来,中心累计为千余家中外企业提供了油品检测服务,检测油样范围涉及润滑油(工业润滑油、内燃机油、金属加工油、石油产品添加剂等)和相关产品,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排放法规的发展和内燃机油的升级换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范亦工  胡华 《润滑油》2005,20(2):1-3
为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OEM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发动机硬件技术,严格的排放法规和新的发动机硬件共同驱动了润滑油的发展。文章简述了排放法规、发动机技术及润滑油规格三方面的发展,并讨论了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润滑油节能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解决汽车节能和排放的途径是改善汽车发动机设计,提高燃料质量和应用润滑油节能技术,重点讨论了润滑油的低粘度化(多级油)和摩擦改进剂是润滑油节能技术的关键以及摩擦改进的实际应用,并简要论述了国外润滑油的发展及节能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差分方程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差分建模理论和方法”.该方法具有模型级自适应与参数时变性的特点,可适用于油区中,长期规划时开发指标的预测.与灰色预报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由于灰色预报模型只考虑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仅仅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的函数,它要求原始时序规律性较强,这就对信息量有所限制,经矿场实际数据验证,其预报精度较中心差分预测模型要差,预报的时间要短.中心差分建模的模型即考虑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又考虑了自变量与其本身过去的关系,是用原始数据直接建模,它既可进行时间序列的预报,又可进行动态系统的分析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在石油机械领域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内涵;根据现代石油机械产品特点和石油机械制造业产品技术开发现状,详述了石油机械应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体系结构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介绍了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在国内外机械领域的应用情况;通过对我国石油机械产品研制开发模式的分析,结合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指出我国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油气地质理论的进展状况,为了促进21世纪油气勘探,在阐明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概念及内涵后,建议在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盆地“三场”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地质实体油气系统为主要单元,辅以油气藏形成的时空分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指导油气藏形成过程的详细剖析,力求做到静动结合、时空结合、今古结合,总结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部位,为编制钻探部署方案提供依据。上述全部内容定能藉助实验室物理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完善润滑油的关税鉴定,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和贝叶斯算法的天然气合成润滑油鉴别技术。方法 首先,提取了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和常规矿物油基润滑油的特征参数,并运用互信息方法对其进行特征指标选择,筛选出具有鉴别能力的特征指标。然后,对所选特征指标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建模,最终实现了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和常规矿物润滑油的分类鉴别。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鉴别天然气合成润滑油和常规矿物润滑油。结论 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润滑油行业和关税鉴定提供了一种全面和准确的鉴别工具。  相似文献   

17.
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促进了柴油机油质量标准升级,API CH-4及其以上规格高档柴油机油在多项性能上有较大提升。综述了近年来高档柴油机油添加剂和配方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为满足油品烟炱分散性、抗磨性、抗氧性和尾气后处理装置相容性等专项性能而采取的技术改进路线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高档柴油机油添加剂和配方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型结构添加剂单剂的开发、添加剂间配伍和协同作用的优化、润滑油稠化基础油配方优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国产高档柴油机油产品的研发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烷基化芳胺抗氧剂的结构组成,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了烷基化芳胺抗氧剂的结构组成,用TFOUT试验和热管试验考察了其性能。烷基化芳胺是一种油溶性好、配伍性强、无腐蚀性的无灰抗氧剂,用该剂调制的10W/30SF/CD通用内燃机油通过了全部发动机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19.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dividual requirements in the active standard for used petroleum products, especially for the water content, do not correspond to the real working conditions of used lubricant (UL) collectors and the real processing schemes for used lubricants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inexpediency of using UL collectors at local installations for preparing the lubricants for processing, particularly for reducing their water content, is noted. A classification was developed for UL that reflec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alities of the collectors’ work. The saponification number was proposed as an index of the presence of residues of alloying additives and products of aging.  相似文献   

20.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中地质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储层裂缝的空间分布和裂缝表征参数的定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前沿问题,人们常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构造裂缝的定量预测[1],确定储层裂缝的组系、方位和密度,弄清储层裂缝的三维分布。以辽河欢喜岭地区为实例进行了中生界古构造研究与恢复,反演了古区域应力场,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与相应的应力场计算模型,从构造力学和应力场的角度进行了该区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裂缝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