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铸态贝氏体钢不需热处理而在铸态下可直接得到,因此生产工艺可大大简化,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该钢是针对液态挤压钢质耙片而研制的.当钢的成分一定时,要获得贝氏体组织就要控制冷却条件.铸态贝氏体钢的组织是从液态开始,经连续冷却转变而形成.为真实反映Mo-Nb钢铸态组织的形成,可用CCT图模拟铸态条件,找出冷却速度与各种组织形成的规律,用以指导铸态贝氏体钢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研制的新型高强韧性耐磨钢,铸态空冷及淬火回火处理均可获得细小或隐晶马氏体,少量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以及碳化物,铸态淬火回火处理样品的U-型缺口冲击韧度αk=38~50J/cm^2,无缺口冲击韧度αk=140~290J/cm^2,HRC=53~56;锻后淬火回火处理样品U—型缺口冲击韧度αk=50.70J/cm^2,HRC=52~54,抗拉强度σk=1850—2000Mpa,所研制钢的冲击韧度较相近成分的贝氏体钢提高40%,采用高分辨电镜对新型钢的纳米结构原子像进行了观察,确定了贝氏体铁素体亚片条尺寸.  相似文献   

3.
研制的新型高强韧性耐磨钢 ,铸态空冷及淬火回火处理均可获得细小或隐晶马氏体 ,少量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以及碳化物 .铸态淬火回火处理样品的U 型缺口冲击韧度аk =38~ 5 0J cm2 ,无缺口冲击韧度аk =14 0~ 2 90J cm2 ,HRC =5 3~ 5 6 ;锻后淬火回火处理样品U 型缺口冲击韧度аk=5 0~ 70J cm2 ,HRC =5 2~ 5 4 ,抗拉强度σb=185 0~ 2 0 0 0Mpa .所研制钢的冲击韧度较相近成分的贝氏体钢提高 4 0 % .采用高分辨电镜对新型钢的纳米结构原子像进行了观察 ,确定了贝氏体铁素体亚片条尺寸 .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制了了以硅,锰为主的中碳Si-Mn奥氏体-贝氏体钢,可在铸态,正火和缓冷以及锻后空冷条件下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其冲击磨损性优于高锰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含碳量的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由于钢中含碳量的差别,在铸态和空冷条件下得到不同形态和数量的贝氏体。在低碳范围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随碳量增加,贝氏体量减少,形态发生变化,同时,马氏体量增多,在合适成分,空冷可得到近于半贝氏体和半马氏体组织,这种钢具有优良的综合软科学性能和高耐磨性,它比目前现场使用的几种典型耐磨材料有更高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含碳量的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由于钢中含碳量的差别,在铸态和空冷条件下得到不同形态和数量的贝氏体。在低碳范围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随碳量增加,贝氏体量减少,形态发生变化,同时,马氏体量增多.在合适成分,空冷可得到近于半贝氏体和半马氏体组织,这种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高耐磨性,它比目前现场使用的几种典型耐磨材料有更高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重载铁路辙叉发展要求,在已有发明应用的客运铁路贝氏体钢辙叉基础上,研究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满足辙叉心轨大尺寸下,热处理空冷态得到贝氏体组织,获得高强高韧性能,代替传统高锰钢辙叉材料。研究表明:研制的新型重载辙叉心轨贝氏体钢成分设计实现了在正火空冷态获得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贝氏体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断裂强度高达1 400 MPa,V型缺口的锻后回火态试样的冲击强度高达39.8 J。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51型中速磨煤机辊套的工作条件和失效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是以凿削为主的高应力碾碎磨料磨损。对钨铬合金白口铸铁的铸态组织、机械性能、抗磨性能和铸造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磨性能高,比原ZG50Mn辊套寿命提高4倍以上;工艺性能好,可在铸态下使用;材料立足国内资源,经济效益显著,耗钢量降低5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贝氏体灰口铸铁的组织和性能不仅与合金元素的正确选择及配合有关,而且还与铸件的冷却方式及冷却速度有关,与强化孕育及高温过热等工艺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利用冲天炉铁水,在砂型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铸态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的可能性,讨论了这种奥-贝球铁的含Ni量与其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塑性、韧性不高的原因,阐述了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贝氏体组织的形成规律。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rare earth(Re)and titanium(Ti)multi-modification on the impact wear behavior of Mn-B high-Si bainitic cast steel was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act wear resistance can be improved greatly with the addition of Re and Ti.Its wear loss is only about 1/3-1/2 as large as that of the unmodified bainitic cast steel.By the Re/Ti modification,coarse dendrite grains and bainitic/martensite duplex structure have been refined effectively,and the impact toughness ofthe bainitic cast steel is nearly tripled(10mm×10 mm×55 mm with unnotched sample).Consequently,the modified bauutic cast steel possesses good wear resistance under high impact.For both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bainitic cast steels,high hardness white layer and deformed zone are developed beneath the worn surface under the lugh impact wear,but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racks are different for these bainitic casting steels.Different models for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cracks for both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bairutic cast steels under high impact wear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处理,得到了由平均厚度约为120 nm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的残留奥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干滑动摩擦磨损相对耐磨性比回火马氏体组织提高19%,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3.
以A3废钢为主要原料,添加Si,Mn,Cr,Cu等多种微量合金元素,加入少量Mo、稀土进行微合金化和变质处理,在空冷条件下,获得了综合性能优良的贝氏体钢.主要研究了该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合金空冷贝氏体钢的生产工艺简单,贵重合金元素加入量少,生产成本低,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和耐磨性,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浸复合法制备了WC/Cu Zn Mn强化中碳钢表层复合材料,探讨了WC粒度、熔浸复合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体静载磨料磨损工况下,新型表层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是中碳钢基体的26倍,是水韧高锰钢的20倍,且可根据需要调节复合层厚度,故可在很大范围内替代整体耐磨材料,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高耐磨表层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用热穿-热轧法制备了新型贝氏体中空钢.研究了热处理对新型贝氏体钢和渗碳处理对中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贝氏体钢正火+低温回火热处理后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贝氏体和奥氏体组成;正火或淬火+低温回火后,新型贝氏体中空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正火+低温回火后,中空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新型贝氏体中空钢渗碳后空冷,渗层的组织为高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非渗层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实体中空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和渗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深松犁铲CO2焊/喷射高铬钼合金粉复合堆焊层耐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深松犁铲易磨损的问题.提出了CO2气保焊-喷射送粉复合堆焊新工艺,在深松犁铲易磨损部位制备高铬钼合金堆焊层.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磨料磨损试验机对堆焊层与基体的结合状况、微观组织结构和耐磨料磨损性能,进行观察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堆焊层组织主要由下贝氏体、残留奥氏体构成且堆焊层与基体间为良好的冶金结合.耐磨料磨损性能与传统深松犁铲相比提高2.38倍,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直接在铸态下使用的、且具有较高韧性(ak为49.3~80.3J/cm3,带U形缺口)和在小能量多冲击下具有很强加工硬化能力(锤后硬度HRC54~47)的奥氏体基锰钢。测试表明,该材质组织为稳定性很低并带有大量层错的奥氏体加少量。马氏体,耐磨性比传统的Mn13钢提高56%~73%。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65Mn钢制冷切锯片齿部重新电接触加热淬火工艺参数,齿部显微组织,硬化层深度,硬度及耐磨性,并进行了电接触淬火锯片实际寿命考核以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