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强 《现代雷达》2004,26(4):68-70
低副瓣机载雷达罩中维修孔对雷达天线副瓣的影响十分复杂 ,迫切需要理论分析 ,文中建立了维修孔的数学模型 ,采用矩量法对维修孔及孔盖中金属和介质附件中被激励的传导电流和感应电流进行了数值计算 ,得到了维修孔对天线副瓣影响的数值 ,理论分析与测试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天线副瓣对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地杂波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天线副瓣对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地杂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天线远区副瓣对雷达地杂波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雷达系统设计中要设法减小天线远区副瓣  相似文献   

3.
天线的超低副瓣特性是影响机载相控阵雷达下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传统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可靠性设计中是采用对n中取k的表决模型,该方法没有考虑失效T/R组件在天线阵列中所处的物理位置对于天线副瓣性能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阵可靠性的新模型,该模型统筹考虑了失效组件的物理位置因素的影响并归纳出新的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该可靠性新模型可用来指导机载相控阵天线的可靠性预计、分配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低副瓣阵列天线是现代雷达的普遍要求,但低副瓣天线的方向图指标通常受随机误差影响较大,设计时若不充分考虑随机误差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将会对实际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雷达阵列天线低副瓣波束的幅相随机误差分析方法,可确定低副瓣波束Taylor综合的合理副辫值和满足副瓣指标要求的幅相误差,并分析了幅相误差对阵列方向系数及波束指向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有效,可为天线阵面和馈电网络设计以及安装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影响机载相控阵雷达下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天线的超低副瓣特性。在传统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可靠性设计中是对n中取女的表决模型冗余量进行压缩,该方法没有考虑失效T/R组件的分布位置对天线超低副瓣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学归纳法建立了在收发组件失效分布约束奢件下,机载相控阵雷达天线阵的可靠性数学模型。该模型的正确性经过了仿真验证。通过实例比较说明了传统可靠性设计方法可能带来的工程设计风险。该模型可用来指导机载相控阵天线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载X 波段圆口径相控阵天线,文中提出了五种典型子阵划分方法,以解决相控阵天线瞬时宽带工作时宽角扫描波束色散的难题,同时,实现指向角偏差、第一副瓣电平、增益、平均副瓣电平、最大副瓣电平等典型参数性能最优化;在仿真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子阵划分方法与天线性能之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林幼权 《现代雷达》1995,17(5):61-68
通过理论推导,详细分析了机载预警雷达天线副瓣对雷达改善因子的影响,给出了天线副瓣与系统改善因子的关系式,估算了系统在不同天线副瓣和不同脉冲重复频率假设条件下的改善因子。  相似文献   

8.
刘晓 《火控雷达技术》1996,25(1):53-54,65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颖小巧的炮兵气象雷达探空仪接收天线。此天线寄生在雷达天线上,波束最大指向与雷达天线的电轴完全重合,且覆盖雷达天线主波束,该天线具有半功率点波瓣宽度窄,副瓣性能好,频率宽度大于5%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相控阵雷达由于阵列天线副瓣偏高容易被电子战系统进行副瓣侦察和干扰。在下一代相控阵雷达的研制中,智能天线已经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空时联合通道模型,重点阐述了智能天线接收波束形成与发射波束形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未来机载预警雷达能夠工作的环境,在很多重要方面向设计者提出了若干严酷的问題。这包括需要雷达在陆地的上空工作、探测远距离的很小目标(小于1米~2)以及在有干扰时也能工作。应指出,在未来环境中,影响机载预警雷达工作能力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天线副瓣性能。一般,副瓣性能受安装天线的飞机机身的影响,在整个最佳系统结构确定之前,要同时考虑到气动和电气这两个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一旦天线副瓣性能达到可以允许的水平,而后发现另一个限制是平台运动补偿误差。数字式处理技术的新进展,賦予动目标显示许多优点,但这仅在平台运动被精确补偿时才能实现。本文将讨论影响此性能的各种系统的情况及详述对天线的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用复传递函数表示音响系统的特性除振幅响应外还有相位响应,本文从线性系统分析的角度定义了音响系统的相位和群延迟失真,并讨论了所定义的群延迟物理意义。建立了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测量系统,指出了基于脉冲测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并给出了各种测量结果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赖天树  项志遴 《中国激光》1993,20(4):304-308
本文采用数字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干照明下摄像机的空间分辨率、数字滤波和离焦诸因素对微粒直径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判焦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2个激光位移传感器搭建非接触在线测厚实验装置,设计编写了厚度测量软件,软件通过串口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输出被测样品厚度。装置的测量范围为0.1 mm~10 mm,测量精确度为±25μm。用厚度标准尺作为样品,对装置进行标定后,采用不同厚度的样品,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厚度测量实验。分析了误差来源及解决办法,为后期精密、实用的冷轧钢板非接触式在线测厚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面形精度非球面加工,离不开面形测量和误差补偿加工。离线测量容易导致工件装夹误差,并带来非加工时间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一种利用接触式的微小测头与激光干涉位移测量计相结合的在位形状测量装置,直接对磨削后的工件表面进行在位形状误差测量。介绍了该在位测量方法的原理及非球面测量过程,探讨了回转对称轴在半径方向的误差与测头倾角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进行了补偿加工实验。对加工后的微小非球面进行了在位测量,并与超精密离线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根据等精度频率测量原理,分析测量精度、频率测量闸门时间及预置门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等精度测量频率的方法.该方法的思想核心是对粗测获得的输入信号频率值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分频因子,动态控制闸门时间,使得精测时,能够满足较宽的频率测量范围,并能够实现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光电扫描的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杨凌辉 《光电子.激光》2010,(12):1829-1833
为研究工作空间测量定位系统的误差传递特性,建立了单发射站方位角/俯仰角测量模型及双发射站单元坐标测量模型。提出了以扫描角测量误差为基础的精度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扫描角与方位角/俯仰角之间的测量误差传递关系优化了激光发射站的几何结构。推导了双发射站单元坐标测量误差传递函数,并通过对坐标测量误差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求出了双发射站单元的最佳测量位置。使用两台发射站测量了某大型夹具顶端平台的位移,并通过与激光跟踪仪进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得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当扫描角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时,双发射站系统可在5m×5m×3m的空间内实现优于0.25mm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无源光网络(PON)系统中测试用的光功率计,该功率计通过特殊设计的光路和电路结构来实现PON系统中对信号光功率测试的特殊要求,即要满足线路上3种光信号波长的同时测试、在线测试和1310nm信号的突发测试功能,从而大大方便PON系统的安装、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的调制脉冲声测量系统是TDS和数字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简化了TEF系统的实现条件,解决了全频带的测量动态问题。本系统曾在上海音像公司录音棚中进行过测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大幅提高CCD的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CCD使用方法。该方法是将像素间距为H的CCD器件的像素行沿与被测边缘垂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α来进行摆放。此时,单线阵CCD的最大测量误差减小为H×cosα,N个线阵CCD等距错排并以α角度斜放,最大测量误差将减小为(Hcosα)/N,当列间距为h的面阵CCD沿被测对象轴向斜放时,最大测量误差减小为h×sinα。分别采用单CCD和双CCD,对直径为5.000,8.000和12.000mm的三个标准杆件的直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双CCD斜放,可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该方法可从理论上彻底打破CCD像素间距的限制,并使CCD的测量精度大幅度地提高,进一步拓展CCD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一维线阵相控阵雷达测角同时波束转换技术中的单脉冲测角、堆积波束测角方法、基本精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线阵模型,通过在线阵单元加入相同信噪比的高斯噪声,对两种方法的测角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仿真数据可作为相关人员进行雷达系统俯仰测角方案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