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分析了基于正选脉宽调制(SPWM)的双Buck逆变器模型。考虑到单一的比例积分(PI)控制控制效果不佳,此处对双Buck逆变器引入嵌入式PI+重复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并对逆变器进行了状态反馈解耦。针对逆变器解耦前后的两种PI+重复控制的稳定性条件和补偿函数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总结出逆变器解耦后的重复控制等效控制对象和补偿器的设计更简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实际特点出发,对逆变器LCL滤波器参数设计进行了研究。从逆变器对滤波器的实际要求方面给出了LCL滤波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对100 kW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滤波器参数进行了设计。同时,针对实际系统,应用MATLAB仿真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LCL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性能良好,从而验证了这种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电磁灶用新型逆变器的设计和构造,并对电路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和性能估计,提供了实验情况分析.设计逆变器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选型早期电磁灶中采用传统的桥式逆变器。使用元件数量多,产品成本高。逆变器是电磁灶的主要部件。  相似文献   

4.
光伏微型逆变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对采用改进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拓扑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微型逆变器光伏并网方案的优势,说明了微型逆变器的设计要求。通过对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功率解耦环节进行分析,指出功率解耦环节是影响逆变器寿命的主要因素。归纳了能有效提高微型逆变器寿命的三种改进型功率解耦方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单级式与多级式微型逆变器拓扑,并说明了各类型拓扑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根据微型逆变器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一种逆变器损耗分析与计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一套完整的逆变器损耗分析计算方法,并以双Buck逆变器为例进行实际的计算与分析。在对开关损耗进行分析时考虑了器件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因而更为精确。通过损耗计算得出逆变器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主要的决定因数,对逆变器初始设计或进一步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提出的损耗计算方法适用于包括滞环电流控制型逆变器在内的各种变换器。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采用改进型功率解耦方案的微型逆变器拓扑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微型逆变器光伏并网方案的优势,说明了微型逆变器的设计要求。通过对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功率解耦环节进行分析,指出功率解耦环节是影响逆变器寿命的主要因素。归纳了能有效提高微型逆变器寿命的三种改进型功率解耦方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单级式与多级式微型逆变器拓扑,并说明了各类型拓扑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根据微型逆变器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通过在逆变器直流侧增加1个由辅助开关、谐振电感和箝位电容组成的谐振支路,可以实现逆变器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同时开关反并联二极管反向恢复电流得到抑制。逆变器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具有相同且固定的开关频率,主开关和辅助开关电压应力均等于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对逆变器的调制策略、软开关谐振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逆变器谐振参数的设计方法,设计了20 kW实验样机并完成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微电机》2015,(8)
功率逆变器作为常用电机驱动电源的核心部件由于其功率密度大、发热量多,对其热安全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对电驱动用功率逆变器进行三维温度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散热模式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探讨,所设计结构经仿真分析验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提高设计效率的同时,为功率逆变器散热结构的集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机频率PWM逆变器的分析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随机PWM方法可以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频谱呈连续分布而不影响基波分量,这样由逆变器供电的电动机的声学噪声和机械振动就会大大减小。然而,由于RPWM机理的分析和设计对于一般工程师来讲是比较繁琐的,这就限制了RPWM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驱动感应电机的随机频率PWM逆变器,并给出了可实现的设计程序。首先,直观分析了随机信号对逆变器输出电压频谱的影响,其次,进行了相关的量化设计,最后,采用SIMULINK仿真和实验的手段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RFPWM设计方案中,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谱是均匀随机分布的,而且声学噪声和机械振动都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驱动逆变器对功率密度具有很高要求,驱动逆变器的散热设计不仅影响电驱动系统能否可靠运行,同时散热系统的体积也成为制约逆变器功率密度的瓶颈。基于20 k W电动汽车Si C MOSFET风冷逆变器,分析散热器热阻与其几何尺寸的关系,在满足逆变器散热要求的条件下,对散热器风扇个数、散热沟槽数、肋片厚度以及散热器的沟槽长度进行设计,并分别采用热仿真和实验对理论设计进行比对。  相似文献   

11.
对某110 kV输电线路断裂的铜铝过渡设备线夹进行了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的开裂位置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及成分检测,借助X射线对铜铝过渡设备线夹焊接面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线夹元素成分正常,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缺陷,因此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工艺,保证焊接质量,对进入电网的铜铝过渡线夹进行严格检验.  相似文献   

12.
黄云  周家兴 《日用电器》2021,(7):49-53,66
为适应电子元器件装配自动化、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贴片式高密度元件逐渐成为电子行业的首选,作为保护性元器件的贴片式熔断器以其小型化、贴片化、耐高温、耐高压、成本低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贴片式熔断器经过耐焊接热可靠性测试后失效,产品出现阻值变化率异常的原因,根据贴片式熔断器的生产制造、使用的原理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失效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具体改善方案能解决耐焊接热可靠性失效,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火电厂锅炉连续排污的废水热能浪费及其利用价值,介绍了末阳火电厂利用排污水余热取暖的设计和使用效果。说明在火电厂利用废水余热节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4.
在详细分析励磁系统中励磁变压器三相电流不对称原因的基础上,对比了由励磁电压源不对称和同步回路故障引起的励磁变压器输出电流不对称的异同,并用仿真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即当励磁电压源不对称时,励磁变压器输出电流一相变大,而其他两相变小;而同步回路不正常时,励磁变压器输出电流是一相变小,其他两相或者都变大或者一相变大而另一相几乎不变。这一结论对于分析励磁系统电流不对称原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长沙市自来水公司为例,论述了实现城市供水调度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同时可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邹建明  甘艳 《华中电力》2008,21(3):24-27
系统地总结了2007年华中电网主网变压器类设备的在运情况、预度工作情况,检测工作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变压器非计划停运、变压器类设备事故和障碍情况,介绍了华中电网新教术、新设备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变压器类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中基于一种广泛使用的高性能单片机数据处理系统,针对某武器系统中燃气涡轮发电机组电压检测装置落后,无频率检测和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检查装置。设计中充分考虑机组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武器系统的现有检测水平,选用一些高精度、高性能的测量转换器件组成系统的硬件测量环节,并结合硬件电路给出了该检测仪的软件流程。该检测仪经过在部队的实际使用,实现了实时检测机组的输出电参数和燃气轮机排气温度的功能,并对各参数出现异常时能及时给予报警提示,其测量结果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直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方法,对滚筒洗衣机生产过程中的水量检测过程进行了过程分析和诊断,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向。将滚筒洗衣机水量检测的标准界限进行了更改,并对更改后的检测过程做了SPC统计分析和验证,纳入过程控制标准。本文将SPC应用于洗衣机生产过程中的过程诊断与过程标准的制订,对于今后业内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类似问题,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迷宫堰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 ,发现迷宫堰整体模型中出现了频率群的现象。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 ,我们由迷宫堰单宫的频率值和单片堰墙模态相似推出整体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中频率群的每群个数 ,并且取频率群的均值作为代表值。通过与水弹实验数据的对比 ,认为该代表值在结构的低阶频率区域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20.
郭策  郝倩  芮群娜  刘安 《日用电器》2021,(4):53-57,65
根据最新的GB 12021.2-2015《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无霜风冷冰箱标准耗电量由稳态耗电量和辅助装置耗电量组成,因为稳态耗电量在整个耗电量结果中占比较大,一般我们研究节能降耗均从稳态耗电量入手,比如降低冰箱内外的热传递、提高两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压缩机效率等.本文着重介绍带有辅助装置的冰箱,通过优化辅助装置的控制降低冰箱的耗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