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精密播种机田间植株分布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精密播种机接输种管后田间植株分布的动态模型。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种子与输这的碰撞,引入了综合摩擦系数分析输种过程,可提高模型预测田间株距分布精度。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采用OLGA软件建立了某油气混输管道几何模型,研究了管道停输和再启动过程中的瞬态流动规律。首先,分析了管道稳态运行时沿线温度、压力和持液率的分布特点,确定了沿线温度最小值所处位置及压力最大值所处位置,分析了环境温度和停输时间对运行参数的影响,确定了可保证温度最低点处原油温度高于其凝点的安全停输时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停输时间不应超过安全停输时间,否则容易出现管道凝管、启动压力过大等问题,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原油热输管道的最优运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降低原油热输管道的运行费用为目的,分析了原油加热管道在在稳态进行过程中运动费用的主要构成,以原油热输过程中的单位热力费用与单位电力费用之和即单位能耗费用作为目标幽数,给出了原油热输管道最优运行的一个新经济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原油温度沿管线的真实分布对原油热力特性和流体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及输率对泵效的影响因素,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对影响因素反映比较全面,准确,收敛速度比较快,数值稳定性比较好并使计  相似文献   

4.
以自主研发的YQH-100油气混输泵为研究对象, 采用Mixture混合模型和k-ε标准湍流模型, 通过在动叶片叶顶处加不同“裙边”形成的3种结构形式, 分别在含气率为0、0.1、0.3、0.5、0.7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 得出3种不同“裙边”结构下油气混输泵的性能曲线。从曲线中可以得知:第2种方案(“裙边”加在叶片背面)下油气混输泵的性能优于其他2种方案, 且该方案下油气混输泵的扬程和效率较原模型分别提高了1.92 m和0.34百分点, 也使得气体分布更加均匀, 因此该研究可为油气混输泵径向间隙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输油管线感应加热器的有限元模拟及其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部分原油粘度高、含蜡多,常温下会凝固,长距离管输需采用加热输送。根据输油管线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计算模型。通过大型有限元商业软件OPERA对感应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涡流在钢管中的分布规律,以及稳态情况下管道中温度的分布规律。根据不同电流参数和线圈参数对感应加热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实际工程中感应加热器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紊流模型基础上, 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新的模型,并利用PHOENICS软件对停输前后混油段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混油浓度变化图象和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竖直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密度差对层流边界层的影响会表现的比较明显且大于粘度差的影响.同时也验证了停输时,密度大的油品在管道下方所形成混油段长度无明显增大现象且小于油品以相反的方向输送时所形成的混油段长度.研究结果对于减少停输工况下的混油与停输再启动混油界面的跟踪与切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精密播种的统计模拟探讨——微型计算机模拟精播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子和植株分布是播种精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农业生产中作物裁培规划及机具选择的依据,也是播种机设计方案最优化的基础。本文是应用微型计算机来研究精密播种的种子分布予测。基于对精密播种台架试验粒距误差形成的分析,认为播种过程可分解为“充种”和“投种”两个阶段(研究田间植株分布时还包括“出苗”阶段),并提出了精播台架试验的统计模型。根据1500个实测粒距的统计特性,应用蒙特卡洛法在微型机上模拟了5000个粒距,模拟与实测的排种精度指标基本相符。从而证明了,统计模型和蒙特卡洛法可作为研究精播粒距分布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自主研发的YQH-100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的单一压缩级为研究对象,采用Mixture混合模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混输泵动、静叶轮毂半锥角为4.08°至12°的9种方案,在含气率为0、10%、30%、50%、70%的5种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因模拟结果相近,本文选取混输泵轮毂半锥角为4.08°、6°、8°、10°、12°的5种方案下的模拟结果进行阐述。结果表明:随着轮毂半锥角的增加,动叶扬程先降低后升高,静叶水力损失不断增大,混输泵扬程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过程,轴功率逐渐下降,效率逐渐升高; 不同轮毂半锥角的混输泵在各含气率下,扬程最大差值平均为3.04 m,效率最大差值平均为7.24%;半锥角增大动叶出口回流量减少,动叶内气相分布更加均匀,静叶流道内旋涡增多。  相似文献   

9.
埋地热油管道停输三维非稳态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埋地热油管道停输过程进行研究,结合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容积法建立埋地热油管道正常运行及停输过程的非稳态传热模型,考虑了管道正常运行及停输过程中管内原油粘度,密度,比热,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同时考虑了停输过程原油凝固潜热对温降的影响,地表温度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数值模拟了埋地热油管道运行至第二年3月末停输温降过程。研究表明,随着停输时间的延长,管道沿线各截面处管内原油固化过程各异且土壤温度场变化明显,确定合理停输时间,为管道安全启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原油顺序输送混油模型,利用PHOENICS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出了混油浓度变化图象和曲线.表明在原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粘度差的影响,给出了不同管道倾角条件下浓度场的分布;同时也验证了停输时,密度大的油品在管道下方所形成混油段长度无明显增大现象且小于油品以相反的方向输送时所形成的混油段长度.研究结果对于减少停输工况下的混油与停输再启动混油界面的跟踪与切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分析常规烟囱内筒的流动特征,包括流动角区的分布、流动压降的分布,以及横截面积和侧面积对流动阻力的影响.针对半圆形内筒压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优弧弓形内筒,可有效结合圆形内筒和半圆形内筒的优点,具有结构紧凑、横截面积小且流动压降低的特点.研究表明,当内筒横截面积相同时,优弧弓形内筒的压降小于半圆形...  相似文献   

12.
利用CFD软件FLUENT对流体在热管换热器中纵向冲刷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对流场中压降、温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情况下纵向冲刷时的流体压降小于横向冲刷,但纵向冲刷时传热效果较差;纵向冲刷时流体压降受管间距与热管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热管长度成正比。在热管上加装纵向翅片可有效地改善流体纵向冲刷的换热效果,并且使流场内温度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3.
利用CFD计算方法,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同周长、同横截面和同迎风面矩形翅片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矩形翅片椭圆管和圆管的换热和阻力特性,以及速度、温度、压力的内部流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矩形翅片椭圆管的换热性能优于圆管换热器;矩形翅片椭圆管尾部涡流小,出口速度均匀;与圆管相比,椭圆管矩形翅片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减少阻力损失,增强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ANSYS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管壳式换热器的参数化模型,在ANSYSFLUENT中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换热器壳程流体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分析了折流板间距及弦高对换热效率和壳程流体压降的影响,对于设计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的换热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强化换热场协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流换热中三场协同关系对传热的影响;并对圆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结垢厚度下,圆管内层流换热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之间协同度的变化,对数值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换热和阻力特性。对不同污垢厚度圆管的综合性能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利用商业软件Fluent模拟了烟气在不同流速下流经椭圆H型翅片管的流动和换热过程.利用软件生成了翅片的温度分布云图和烟气的速度云图,比较分析了在不同烟气流速下,翅片的开缝情况对翅片管换热以及阻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开缝的椭圆H型翅片管与纵开缝的相比,其传热效率更高,阻力更小.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with a rotated aligned tube bank is designed and utilized in a cement plant. The heat exchanger is numerically modeled with various tube pitches in order to obtain correlations of the shell-sid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and friction factor. Then,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i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maximize the heat transfer rate and minimize the pressure drop. Pareto optimal solutions are obtained,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heat transfer rate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pressure drop, and vice versa. In addition, heat exchanger effectiveness, total cost, and the ratio of the heat transfer rate to the fan/pumping power demonstrate different variations with the two objective functions. Several selection criteria are discus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sign and to help designers select an appropriate solution based on actual requirements. Two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sign schemes are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design under the same heat transfer rate. Results show that pressure drop decreases by 67.9% and 69.7%, respectively, and total annual cost decreases by 2.4% and 16.3%,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以交叉缩放椭圆强化换热管为几何模型,对管内的传热和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渡段流场不同于直管段,纵向涡流较大,湍流强度和湍动能都较大,过渡段强化传热效果明显好于直管段,但阻力也增加了;并且发现随着椭圆长轴与短轴之比的增加,换热增强,为交叉缩放椭圆强化换热管在换热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某电厂光管式改造成膜式省煤器的运行实践和流场实验结果,建立了膜片间烟气的速度场和飞灰场分布曲线及函数关系式,阐述了膜式省煤器管外烟气流场的特点,分析,论证了采用传统方法计算膜式省煤器磨损量使用寿命的缺陷;提出了较切合实际的建议,对今后膜式省煤器的设计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两相不互溶双组分汽(气)- 液混合物在有折流板的壳管式换热器壳侧的流动和传热研究进行了回顺,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