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哲  陈妙 《重庆建筑》2021,20(11):19-2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聚落进入转型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湘西通道县高团村是典型的侗族古村寨,是百里侗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该文以高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史料考证的方法,研究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探究其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分为形成初期、发展时期、逆向发展时期和稳定时期四个阶段,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技术是导致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发生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雨桐  叶娇 《城市建筑》2023,(8):101-104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联合作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迁过程。文章的重点研究对象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范围为同仁市中心城区,作者将分四个时期总结古、近、今三大时间跨度的同仁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并剖析促进其演变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城市未来发展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同仁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同仁城市的未来规划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炜  周伟 《华中建筑》2014,(9):136-139
淅川县地处古代南襄盆地之藩篱、古"南襄隘道"西线水路之要冲、丹江之北岸。该文结合淅川明清老城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分析出区域政治、交通、山水等要素对老城选址的影响,并由此切入,探讨古县城发展历史沿革和空间形态演变动力机制;以相关文献、史料及历史图像为基础,还原其"方正规矩,南北相错"的城垣形态、"一环两轴,棋盘分隔"的街巷空间、"北政南居、沿街商业"的建筑布局,展现出老城的地域营建特色。  相似文献   

4.
媒体城     
李丹 《建筑知识》2011,(3):54-59
西安是马清运的家乡,存有汉唐文化中的舒展大度、庄重雄浑的特质。它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历史变迁,目前的城市空间合理继承、发扬了隋唐以来的城市格局,城市中也存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明清古城垣尚存较好,建筑风格有古典的也有现代的,在这个城市中可以看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西安广播电视中心很好地融合了这个城市中的建筑所包含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安徽建筑》2019,(10):46-48
文章基于西方建筑中巴西利卡形制在历史进程中所出现的空间形式,分析了从古罗马时期广场巴西利卡到基督教巴西利卡的演变过程,以及学习建筑史论对专业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该文结合南通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探究古城通州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古城防御空间形态的演变;以相关文献、史料及现存遗址为基础,还原其"水包城,城包水"的城垣形态和城市格局,展现南通历史城镇的城池防御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北京的城砖都是专供皇室工程使用的,系"钦工物料",其材质、工艺皆属砖中上品. 北京古城垣是使用城砖最多的建筑.明代之前,元大都城垣为土城,只有城门处以砖包砌.  相似文献   

8.
"钦工砖"是指专为敕建工程烧制的各种规格建筑用砖,其材质当属砖中上品,系"钦工物料"。明清时期,北京的钦工砖大多用于修筑城垣,如果说城墙是一部砖石砌筑的史书,这些城砖无疑就是构成这部巨著的字符。正是这些珍贵的古城砖,钤记着明清两代的兴衰变迁,记录了北京几百年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说,每一块城砖都镌刻着历史长河流淌的遗痕。明初筑建南京城和凤阳中都城时即已普遍用砖铭的形式来记录与城砖生产相关的内容,此后,北京城垣的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蒙田(Michelde Montaigne)曾经来到罗马,虽然那时古罗马的遗迹都还淹没在地下,他还是走遍这座城市,行走在"古老城垣"和"房子的屋脊之上",去体会古罗马帝国的伟大。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通过考古挖掘,寻找古罗马的胜迹,对历史性建筑修复与再利用,更进一步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建筑艺术产生了强烈的推崇。王瑞珠先生在对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与规划的研究中指出:"早期的文物保护思潮是和崇拜历史与传统的浪漫主义思潮相联系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文物修复运  相似文献   

10.
福建长汀特色分析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汀享有全球“客家首府”的美誉,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红色政权所在地,兼具客家化和革命历史化的内涵。长汀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旨在恢复汀州“三山两水、一轴三圈”的环境风貌,引入“片区”概念,建立起覆盖点、线、面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对古城进行空间整治与容量调整。  相似文献   

11.
李炎  梁晨 《华中建筑》2014,(4):142-147
南阳古城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代宛城、唐宋小城、明代唐王府城和清末"梅花城"的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它们勾勒出了古城历史发展的前后传承脉络。其中,城市水系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在古城的选址、城市对外交通、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防洪涝减灾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反映出水系与城市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成为深入探研和把握古城历史发展规律与特色内涵的不可或缺的线索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林源 《华中建筑》2004,22(B07):A0096-A0099
山西新绛(古为绛州)是一座创建于隋唐的古州城。虽历经千余年的变化,隋唐时期的城市格局仍基本保留了下来,城中还留存有多处元及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是研究隋唐时期地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3个层次的空间组构模式演变过程,最终呈现多种反向覆盖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展,旨在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当代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畅  周玄星 《华中建筑》2008,26(4):168-173
该文总结出《管子》的主要城市思想,即适用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并通过南宋临安、宋元泉州、隋江都与唐扬州、明清赣州几个古代城市实例,分析其各自的特点,从其营建实践中寻找《管子》城市思想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并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李炎 《华中建筑》2010,28(5):181-185
明初南阳城为唐王的藩封之地,同时兼为府城、县城。城内建立起了以唐王府为核心,众多府邸、官署林立的内部格局。该文以地方文献和历史遗迹为依据,就明代南阳城的城池规模,唐王府的位置、范围以及诸多府邸、官署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考察,对城内外的空间布局特点展开一定的推测。  相似文献   

16.
南唐金陵城格局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唐(937~975年)复兴了六朝的城市繁华,进而为后来的明朝城市建设奠定了格局基础,是南京城市建设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城”与“市”结合。后主李煜的诗词和经历为南京历史留下意蕴无穷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7.
贾亭立 《城市规划》2017,(12):97-103
中国古代城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城池规模是古代筑城形制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通过对反映明代筑城规模的城池城周数据的全面梳理与量化分析,探寻明代城池规模的分布规律,发现:明代城池规模表现出明显的等级特征和地域特征。影响城池规模的因素,既有人为因素,包括等级、历史、政治、经济、人口等,又有客观因素,包括位置、地理环境等,但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等级仍是主导明代城池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萍  陈华 《室内设计》2016,(2):46-51
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 年)的永泰古城以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成为 明长城边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 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 代军事堡城。该文通过实地测绘、调研和对 文史资料的整理,分析永泰古城选址、空间 布局,以及军事建筑、传统建筑、水利设施 等建筑文化遗产的特色;明确永泰古城文化 遗产保护面临的客观问题;从文化遗产整 体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社区营造机制三个 角度探讨永泰古城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途径,探索长城沿线军事寨堡文化遗产保护 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桂林山水园林是喀斯特地貌下区域风景营建的优秀代表,体现着城市、人与风景要素协调共生的人居理念。通过古代文献解读与地理时空分析,探究在人文与自然联动作用下桂林山水园林形塑的时空过程与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桂林山水园林依托于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的独特风景基底而建设,营建数量和规模由唐至清持续增长,宋元为营建高峰;园林类型随时间逐渐丰富完善,公共园林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桂林山水园林的形塑过程在时间上可分为由山水到园林的初步建构(唐至宋元)和园林体系的完善(明清)2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鲜明的地域园林体系。在空间上,从散点式发展逐渐转化为城景相融一体化发展,形塑出桂林城园一体的风景面貌;3)山水环境支撑、政治经济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及游赏文化助推4方面的综合驱动作用,塑造了具有真山真水、类型多元、城景相融、开放共享等显著特征的桂林喀斯特区域风景园林系统。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风景特征的保护与文化传承,并对当代山水城市景观塑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旌表制度是古代统治者推行社会伦理思想的重要手段,主要形式为旌表门闾,以门为载体树立物化标志。本文以历史文献为根据,梳理了旌表制度的对象和方式的历史演变过程,得出秦汉魏晋"榜其闾里",唐宋"树阙表闾",元明清"立坊旌表"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