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田喜洲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2,24(6):17-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脱颖而出,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对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面古镇旅游发展方兴未 ,开发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如何开发古镇,保护古镇,使两者达到协调发展。对这一论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对巴渝历史古镇保护的区域性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从重庆的区域和地理环境入手,讨论“巴”文化的由来、延续和发展,对巴渝地区传统聚居所产生的作用,讨论在巴渝山地、江河环境中传统古镇和建筑形态的一些特征。面对城镇化发展对古镇的保护和文化延续带来的影响,以及今天对古镇保护的客观要求,提出对重庆区域古镇保护工作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总结酉阳龙潭古镇人居环境的构成特点入手,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环境等方面,结合山地地域特色与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特色,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发展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白沙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核心区东海沱村落也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在选址、布局以及营建手法上都彰显着巴渝地区典型山、水古镇的智慧与魅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通方式的改变,古镇的发展与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该文通过对东海沱村落人居环境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结合修缮、改造、新建等措施,从整体空间格局、视线通廊、街巷肌理、建筑风貌、景观节点等多个方面对东海沱村落规划建设做出引导构思,在保护原有空间格局与人文要素的前提下,发掘古镇环境要素价值,让古镇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山水人居环境的研究角度,在挖掘与传承、协调与共生、保护与发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对古镇建成环境、古镇的规划与发展以及传统建筑空间形态的整合与设计三方面的剖析和论述,将山、水、城镇形态、建筑空间纳为一体讨论,论文力求把握该类型山地小城镇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新的经济、文化、城镇聚居形态下的建筑美学构成价值和文化发展价值,以期对古镇今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在分析江津白沙历史文化特征与古镇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白沙古镇保护思路和策略性保护方向,对丰富巴渝古镇保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地古镇五凤溪的实地调研,对古镇街巷空间形态、现存古建筑和建筑特点进行了探索,并针对其保护现状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地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已成为新时期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以重庆市丰盛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为例,在借鉴已有保护规划编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核心,立足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特性、空间属性和结构层次等多维特性,将保护与发展的观念贯穿于规划的各个层面,借助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对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实现历史古镇规划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乡土聚落景观的场所性诠释——以巴渝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巴渝古镇为代表的历史乡土聚落景观为例,基于不同尺度下乡土聚落景观的场所性认知图式,分析了巴渝乡土聚落景观的在地性和在场性生成背景,以及多核心中心、多维度方位、开放性领域等空间结构特征,指出营建当代乡土聚落景观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柞水凤凰古镇的概况,探讨了古镇的保护价值,分析了古镇现有的保护措施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建议,以充分发挥古镇的旅游资源,使古镇成为一个繁荣的历史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通过对重庆目前建筑的现状分析,对建筑文化遗失的反思,论述本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重庆在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应如何发扬巴渝风格建筑,在思想与设计上重视巴渝风格特色,以及应该如何去延续和发扬巴渝风格建筑。我们开始巴渝风格建筑的回归时,我们应该为把重庆建设成为拥有一个具有巴渝风格与国际化相交融的现代都市而努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