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处女作《我和爸爸》在2003年的成功问世,徐静蕾完成了从青春演员到才女导演的华丽转身.从影像空间视角分析徐静蕾影片中的女性命运.认为徐静蕾的影片以时间为轴绘制了从封闭到传统文化,再到现代文化的层层递进的空间转换,彰显了女性的痛苦挣扎、他者"被看"的命运及后现代主义的奋斗女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不朽瑰宝,唐诗不仅生动展现了唐代这一封建社会空前发达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盛况,也真实反映了处于封建宗法制度及男性权力压迫下的唐代女性凄凉悲惨的命运际遇.其根本成因正是女性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婚姻爱情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处境.诗歌于传统的现实批判精神与社会忧患意识中也体现出诗人自身对于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3.
女性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商品与质量》2011,(S7):162-163
中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社会,女性一直以勤劳、贤惠、富有爱心为时代特征。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女性逐渐从家庭走向社会,社会角色日渐明朗,独立人格特征愈来愈突出,在复杂的社会人际交往中,因女性自身的特性和弱点,逐渐在犯罪领域出现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平安时期摄关白、一夫多妻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贵族女性集中了多重社会矛盾,她们不仅成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还要承受男性的性压迫.苦难的命运激发起她们强烈的内省精神.她们以敏锐纤细的感受将生活体验艺术地表达出来,这种纤细、内省又与日本平安时期烂熟的贵族文化精神高度一致.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与女性作家的主观务件在深层次上的遇合,成就了平安女性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在平安时期摄关白、一夫多妻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贵族女性集中了多重社会矛盾,她们不仅成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还要承受男性的性压迫。苦难的命运激发起她们强烈的内省精神。她们以敏锐纤细的感受将生活体验艺术地表达出来,这种纤细、内省又与日本平安时期烂熟的贵族文化精神高度一致。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与女性作家的主观条件在深层次上的遇合,成就了平安女性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以英国社会文化发展和妇女解放为切入点,论述了英国文学女性形象的嬗变,得出这些女性形象是沿着女奴—女权—女性—女人的路线发展的,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逐步觉醒以及女性精神文化追求的演化意义。考察这种嬗变可以换一个角色重新审视英国传统妇女文化,对女性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认为小说《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是颇具代表性的悲剧女性。阐述了田小娥的悲惨命运和悲剧意识,分析了田小娥悲剧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夏洛蒂的《简爱》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塑造了两个世纪东西方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之下的女性——简爱和白流苏。尽管两者的出生与家庭不尽相同,但同样面对人生命运的坎坷,勇于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反抗与挣扎,追求真爱与自由,体现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权精神。简爱满怀微笑返回失明的罗彻斯特的庄园,范柳原伴随着炮声回到惊慌失措的白流苏身边。从女权主义角度看,两个女人在不同的逆境中都坚持着平等独立的人格,追求了不同的真爱。  相似文献   

9.
将新时期底层女性写作置于中国社会文化和女性命运的变迁中进行考察,以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为切入点,通过3位女性作家自身经验的文本呈现,探讨底层叙事中女性主体构建的多重面相.无论是郑小琼于底层书写中的自我构建,余秀华于身体困顿中的自我突显,还是范雨素于细琐日常中的自我呈现,都殊途同归地呈现了底层女性的现实困境与主体焦虑,隐现了...  相似文献   

10.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交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体意识的提升是促进男女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因为女性主体意识的提升和妇女解放的理念和实践,将直接影响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深入剖析《家》的前提下,从巴金笔下大家庭中女性悲剧性命运的视角探讨了现代女性自我实现的问题,同时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形成的根源,分析了传统悲剧性生存困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凌叔华和林海音都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后者与前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可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的赓续和不同时代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恶母"书写成为女性文学中一道引人注目的写作景观。铁凝、徐小斌等女作家一改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与心理定势,纷纷反思与拆解传统母性的崇高社会人格,对母亲和母爱情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展示,塑造了一大批"恶母"形象,彰显了在传统话语中被遮蔽的母亲的生存境况,解构了男权文化建立的"母亲神话"。这些对母亲的多元化言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空间,具有重要的女性文学意义、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族传统女性婚礼服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颇具寓意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出人们对于生命的信仰和对子孙繁衍的希冀,彰显出中国传统社会心理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通过对汉族传统女性婚礼服的设计意识、色彩选择和图案运用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体现出的东方式审美风格与西方文明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张爱玲笔下,不同年龄女性的命运悲剧,并揭示其悲剧的根源。首先:通过分析葛(?)龙,白流苏,等女性形象。揭示出人性的贪婪、贪图享乐和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无知是导致其悲剧性的根源。同时通过对曹七巧等形象的分析,揭示出中年女性的悲剧源自其矛盾的处境。最后,通过对郑夫人、许太太等老年女性形象的分析,凸现出张爱玲小说中老年女性的寂寞人生。  相似文献   

17.
肚兜是最具中国风情的传统内衣,它既具有款式、装饰、工艺等美学价值,又具有文化寓意的价值。肚兜这件我国传统的保护胸腹的贴身服饰品,从简到繁,从遮掩到张扬,伴随着各种人生的礼仪,其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审美的演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女性是肚兜艺术的创造者,反之肚兜也影响了女性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她们的生活情感与价值。本文依据实物和文献作为研究依据,从性别视角分析肚兜在两性文化、母性文化、女性自身价值三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章介绍了喀什传统的与维吾尔女性相关的习俗礼仪,从这种习俗礼仪中可以看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这种礼仪的内容密切相关,但是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家庭教育对女性的教育内容中并没有使女性在礼仪中有更好的待遇,这种家庭教育没有使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喀什传统家庭对女性的教育观念对维吾尔女性受正规教育的制约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且首先要从转变喀什维吾尔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和喀什有关维吾尔女性礼仪和女性社会地位之间的密切关系入手。从而也应该重视喀什女性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9.
庐隐是描写恋爱的专家,也是书写女性情感悲剧的先驱者。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细腻、委婉、感伤地诉说着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彷徨于歧路的情感世界。在强大的夫权话语系统下,新女性进退维谷,苦闷徘徊。庐隐的作品谱写了一曲五四知识女性情感命运的悲歌,成为五四新文化浪潮的绝唱。  相似文献   

20.
在主流文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却在私情歌谣中重新获得了这种权力.她们以混乱、破碎和非理性的语言形式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以此表达了女性的情思和精神,改变了其在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女性从被言说的他者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