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正>达马索的小狗翁贝托·埃可与让·克劳德·卡里埃尔曾经在《书无止境》一书中就阅读这个话题展开对话,还讨论过一个尼古拉·埃德姆·雷蒂夫写的故事——这是一个十八世纪的法国作家,我并没有读过——那个故事竟然跟我父亲给我讲过的一个故事很像,而且一九八〇年的时候,我差点就把它写进自己的小说《自行车上的革命》里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2)
<正>这是我第一次集中阅读廖静仁先生的小说。以前读得最多的是他的散文和诗歌,他写小说则是近两年的事。这多少让人感到好奇,一个从未写过小说的人会把小说写成什么样子?一个甚至连散文和诗歌都已多年不写的人突然写起了小说到底会基于怎样的一种想法?带着这些好奇,我集中读了他最近创作的六个中篇小说:《圆满》《桃花红了,梨花白了》《铜锣》《天火》《时光里的那些事儿》《祈福的<胡呐喊>》,将近二十万字的篇幅。读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没想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6)
<正>请以"行走在风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导写】这个命题的关键词是"风",需要先挖掘它的内涵。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比如春风、秋风、晨风、晚风等,它还有广泛的外延,比如学风、家风、艺术之风等,动笔前要选好角度。以"春风"为例,通过写景来突出春天的生机盎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正>写诗的人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十二岁的汪曾祺和马原、张炜等年轻人有过对谈,在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写作,他坦言受到"西方现代派的影响比较大"。汪曾祺当时的小说就体现得很明显,但汪先生却拿他的诗歌来举例,"年轻的时候一开始写诗",写的是"别人不懂自己也不懂的诗"。二〇一九年初,新版《汪曾祺全集》出版,其中第十一卷《诗歌、杂著》中收入了迄今发现的汪先生四十年代初的诗歌,真是"别人不懂自己也不懂"。只有其中写于一九四一年的《消  相似文献   

5.
当代士兵     
每天,都发表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一部小说诗歌的题目叫安宁安宁的意境柳绿、花红浇透农家的日子亮翠城里的笑容散文的题目叫和平和平鸽子哟盛开碧空鸽们摘下千万道道银线线未得泥土局金、尿栋小说的题目叫团圆团圆的人们生机盎然老槐树下的故事不再是《白毛女》《窦娥冤》而是《瞧这一家子》或《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当代士兵,每天都发表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一部小说当代士兵@狼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
<正>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英国)阿瑟·克拉克导写这是一道带有思辨色彩的文题,下笔之前需要理清"生长"与"长大"的辩证关系,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文章立意的深度。"生长"与"长大"是对一般生物体而言的,对人而言就是成长与成熟,对一个团体乃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2)
<正>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乔纳森·弗兰岑,曾在一篇关于艾丽丝·门罗的评论中"表白",他喜欢短篇小说,因为它会让作家"无处可藏":"你不能靠喋喋不休一路披荆斩棘;读到最后一页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如果你没什么可讲,我很快就会知道。"即便是一遍遍讲述同样的故事,短篇小说也需要作者创造出新鲜的人物和情境,"在此过程中所运用的才华属于最好的那种。"读到《一无所有的春天》《五颜六色的黑》之前,我对作者彭湖一无所知,不好贸然根据这两篇小说评断她的叙事才能,但我相信,其中已显露无遗:她对这个世界有话想讲,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4)
奥康纳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好人难寻》是奥康纳写于1953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并收录在同名小说集中。本文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及故事发展情节的解析来展现人物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从而剖析该小说中的冷漠主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8)
<正>文题"探索"就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请以"我的一次探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这是全命题作文,要求记叙自己的一次探索经历。一、要精选素材每个人成长过程中,肯定都有过各种各样的探索经历,比如探索月亮为什么会有圆有缺,探寻鸟儿能够自由飞翔的原因,寻找植物荣枯的规律。在这些探索中,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非常顺利,有的充满曲折。动笔之前,应把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最难忘、最有启发意义的"探索"故事筛选出来,作为写作对象。这样在写作时既能如数家珍,更能写精彩。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正>我喜欢小说,不是因为它的情节跌宕,更多的是因为我喜欢小说里的人物。我喜欢史铁生,是因为在地坛里,他思索着人生,最终懂得了生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史铁生曾写过一篇名为《命若琴弦》的文章,说的是一个老瞎子为了让徒弟(小瞎子)能有勇气走完人生旅途,在明知"药方"是假的情况下,依然告诉徒弟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得到复明药方。这就是一种生的力量,也正如欧亨利的常春藤叶,正是因为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