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纺织机电子送经和卷取系统的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CAN总线的送经和卷取的系统。该系统以CAN总线为通信方式,利用ARM主控制器,设计了电子送经和卷取系统的CAN总线通信硬件电路和相关软件,实现了主控结点与卷取驱动器和送经驱动器的高效通信,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郭成镇  何迪 《通信技术》2012,45(7):51-53,74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信技术也在逐步成熟,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也称为是多点通信、数字化、开放式的底层控制网络,它主要应用于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的双向串行多节点的数字通信系统以及工业生产现场。这里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PLC网络通信方案。该方案通过给上位机PC和每台PLC各自配置一个RS232-CAN网关,使上位机PC和PLC拥有CAN总线通信的能力,从而构建基于CAN总线的PLC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非智能适配卡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通过解决计算机总线与CAN控制器SJA1000的逻辑与时序配合问题,实现了计算机与CAN控制器的有效通信。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轨卫星控制器重构时无法使用JTAG烧录,其工作环境限制而导致更新DSP程序难的问题,以DSP TMS320F28335为例,提出一种通过串口方式在线重构DSP控制器的方案;又由于卫星在轨时DSP控制器有可能被单粒子打翻,文中提出一种主控程序冗余,以及定期或指令形式重构主程序的方法,降低单粒子翻转使控制器失效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嵌入式Linux的CAN总线驱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虽然CAN总线通信控制芯片众多,但是要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下扩展CAN总线设备需要设计相应的驱动程序。文中针对CAN总线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优点和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丰富的片内资源,实现了在S3C2410上CAN总线设备的硬件扩展设计,介绍了嵌入式Linux系统上的CAN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流程以及设计方法和技巧,并描述了CAN设备驱动程序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CAN现场总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测控仪表系统的CAN总线通信方案。然后分别以内嵌CAN控制器的DSP芯片TMS320LF2407和CAN232智能CAN接口卡为例说明了它们与CAN总线通信的工程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由MPC8280处理器、CAN通信控制器SJA1000和FlexRay通信控制器MFR4310构成的CPU单元及其总线接口驱动程序设计。为了实现CPU单元在分布式飞行控制计算机的内部总线可靠通信,分析了两种总线控制器的读写时序,并采用CPLD设计了接口逻辑。以MFR4310为例,阐述了VxWorks下的总线控制器驱动程序设计和移植。按照样例飞行控制计算机各单元间的通信协议,建立了多节点的测试平台,对满负载的通信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接口逻辑正确、驱动程序工作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仪表的CAN总线通信的实现过程,对MSP430FG4618单片机、CAN控制器SJA1000、以及CAN收发器82C250进行了探究,并以它为处理器进行硬件设计,使CAN总线的通讯更加直观。本文在分析论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有关性能特点及CAN协议规范后,完成了CAN通信卡的电路设计;在软件上实现了PC机通过CAN通信卡对CAN现场总线仪表实现远程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TMS320F2812和USBI00的CAN—USB总线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成  刘晓刚  刘春生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2):176-178,18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CAN控制器和USB芯片的USB总线和CAN总线的通信模块的设计,提出了一种使用USB接口实现CAN总线网络与计算机连接的方案。利用USBl00芯片可在不了解任何USB协议的情况下,完成计算机RS232串口升级为USB接口,同时CAN接口采用DSP片上CAN控制器,硬件设计极为简单。在DSP的控制下,PC机与CAN节点可以双向通信,通信波特率可高达1Mb/s,传输数据稳定,可靠。实验证明,运用TMS320F2812片上eCAN模块来构成CAN总线通信系统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0.
恶劣的空间环境会诱发星上载荷的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表面充放电效应等问题,导致星上设备在轨发生各种故障。为保证卫星寿命及载荷安全可靠运行,在设计过程中须对载荷进行系统化的防辐射设计。文中针对对航天器载荷影响最大的单粒子效应从电子技术方面给出了汉明码设计和闩锁检测电路设计。经过实践证明,该设计易于实现,能够有效解决单粒子翻转效应和单粒子锁定效应,有效保证星上载荷安全,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