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网兴 《新建筑》1990,(3):48-49
高层建筑的主体,是指裙房上面的那部分。它的视觉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中、远距离的,近距离往往难以看到它的全貌。根据人的视觉特征,人对事物细部的认知一般是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的主体型体尺度的设计,我们认为应以人的视觉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即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主体的整体性格式塔心理学对人的视知觉研究表明,人感知任何一事物,并不是先感知到事物的个别成分,而是先知觉到事物的整体结构,然后才会注意到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根据人的这一视觉特征,我们在塑造任何艺术式样时,都应重点去表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8)
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人在学会语言前,就已经会看了。人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理解都是通过视觉维系的,人总是通过自身所相信或理解的事物影响自身的观看结果。无论是凝视、一瞥、注视,背后总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操控观看结果。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涵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视觉信息积累的事物印象形成进行分析,结合时空观念研究人对事物的视觉感知形式。从二维、三维、四维角度,分析了苏州园林视觉空间映像,阐述了与建筑设计在空间形式方面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建筑师》2018,(1)
正题目:唤醒感知的场所THEME:THE PLACE TO AWAKEN PERCEPTIONS题旨:感知,是我们自以为一直拥有,但实际上已渐渐离我们远去的一种能力。面对着我们熟悉的环境,我们不能像第一次感知一个新事物一样保持高度的敏感与热情。对事物的模式化认知是一堵看不见的墙,隔在我们的感知与真实的世界之间。熟视无睹,更是造成我们对身边日常事物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5.
《建筑师》2017,(2)
正出题人:章明张姿题目:唤醒感知的场所题旨:感知,是我们自以为一直拥有,但实际上已渐渐离我们远去的一种能力。面对着我们熟悉的环境,我们不能像第一次感知一个新事物一样保持高度的敏感与热情。对事物的模式化的认知是一堵看不见的墙,隔在我们的感知与真实的世界之间。熟视无睹,更是造成我们对身边的日常事物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6.
《建筑师》2017,(3)
<正>出题人:章明张姿题目:唤醒感知的场所题旨:感知,是我们自以为一直拥有,但实际上已渐渐离我们远去的一种能力。面对着我们熟悉的环境,我们不能像第一次感知一个新事物一样保持高度的敏感与热情。对事物的模式化认知是一堵看不见的墙,隔在我们的感知与真实的世界之间。熟视无睹,更是造成我们对身边日常事物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7.
原点     
正原点做为起初的数学用语被视为数轴的基点和坐标中心,它象征事物的岀发点、根本点,象征事物的初始状态、原生状态,也象征着事物的均等状态、中庸状态。正是因为原点具有这些象征,也赋予了与人生轨迹相关联的、充满诗性的意义。正如歌中唱到:我们经历了那么多考验,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直到能若无其事地聊起从前……  相似文献   

8.
与丁武先生谈设计,总是能于轻松中得到一种享受,而这种享受,并不是能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获得的.这样的轻松与艺术修养,对待事物的心态,以及自身文化的底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
作文可以记录美好的过去,可以抒发真情的实感,可以写下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产生既是我们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了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本文对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以及习作教学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居》2012,(6):17-22
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厚实乌漆的大门,小小的天井……这些都是我们身临其境所感知的石库门印象,其实石库门的前身并非如此,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带有浓厚的西方建筑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