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22):102-106,110
提出了一种利用采样值改进相关系数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出各种运行方式下发生的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在分析单相瞬时接地和永久接地,线路两端断路器跳开后的电气量的基础上,利用经过滤波的采样值,进行相关性的分析,以此来判别故障的性质。Matlab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易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内积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实现方案。在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且故障相两端断路器跳开后,求出健全相电压和与故障相端电压的内积为始化内积,健全相电压和与故障相端电压一阶导数电压的内积为补偿内积。对于永久性故障,经短暂态后,始化内积小于补偿内积,两内积曲线不会出现交点。对于瞬时性故障,在二次电弧初始阶段,始化内积小于补偿内积;随着电弧电阻增加,始化内积逐渐增加,补偿内积逐渐减小,两内积曲线出现交点;在恢复电压阶段,两内积呈低频振荡曲线且相位相差90°,并相互交错再次出现交点。基于上述现象,通过两内积曲线是否出现交点来区别永久性和瞬时性故障,并当出现第二个交点时可以确定瞬时性故障已进入恢复电压阶段。该方法不需要整定,在断路器单相跳开后启动判据,实现简便,不需要频域计算、不受低频振荡分量的影响。EMTP仿真和实际录波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提出一种基于序分量无功功率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实现方法。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且故障相两端断路器跳开后,在永久性故障下,线路侧各相电压和电流值经短暂时间过渡到稳态,之后各序分量无功功率基本保持恒定;在瞬时性故障二次电弧尚未熄弧阶段,电弧电压和故障相端电压随电弧拉长不断升高,正序无功与负序无功呈现相反方向的增减变化。基于这一现象,采用线路侧断开处的正序与负序无功功率分量的变化率来区别永久性和瞬时性故障。在二次电弧熄弧瞬间,故障相电压相位会后移90°,此时正序与负序无功功率分别有不同极性的跃变,通过检测序分量无功功率的突变来捕捉熄弧时刻。该方法实现简单,耐过渡电阻能力强,受故障位置影响小,能适用于重负载线路。EMTP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自适应单相重合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代控制技术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 ,把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自适应单相重合闸中 ,并分析了原理实现的可行性 ,为牵引供电系统中自适应重合闸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控制技术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要求,把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自适应单相重合闸中,并分析了原理实现的可行性,为牵引供电系统中自适应重合闸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瞬时性故障时可靠重合,永久性故障时可靠不重合的目标,对单相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首先根据瞬时性故障过程三个阶段不同特征以及线路是否带并联电抗器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原理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各类判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基于恢复电压阶段的判据虽无法判断熄弧时刻,但原理简单,易于实用化,是现阶段实用化研究的重点,而基于二次电弧阶段的判据虽然能够判断出熄弧时刻,但是原理复杂,对硬件要求高,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单相重合闸存在盲目合闸引发二次冲击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断开相端电压工频分量相位特征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永久性故障识别方法。瞬时性故障时,断开相两侧端电压的电容耦合工频分量同向,电磁感应工频分量反向,两侧端电压的相位差在0°~90°,波形呈正相关;而永久性故障时,断开相两侧端电压工频分量主要由相位相反的电磁感应分量构成,两侧端电压的相位差在90°~180°,波形呈负相关。利用端电压互相关系数反映两侧电压的相位特征以实现单相永久故障判别,同时为了避免误判远端永久性故障为瞬时性故障,引入电压幅值辅助判据。大量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判别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低频自振分量的影响,其算法计算量小且判别原理简单、易于整定,具有优异的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自适应重合闸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自动重合闸性能不佳,因此能够提高重合闸成功率、避免重合于永久性故障的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的概念进行了讨论,以故障点电流是否为零来界定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指出影响重合成功的因素主要是故障性质,但还受重合闸时序的影响,因而自适应重合闸应包括故障性质判别和重合闸时序的优化两个方面内容。分别总结评述了单相自适应重合闸、三相自适应重合闸以及同杆并架平行双回线路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现状。展望了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小波包能谱的实现方法,在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中建立了带并联电抗器的高压输电线路仿真模型,并利用小波包能谱对线路的故障性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瞬时性故障跳闸后故障相端电压的小波包能谱与该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的小波包能谱之比,远大于永久性故障时二者之比。根据上述特征,提出了自适应重合闸判据,此判据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性质,且不受系统负荷电流、故障位置、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重合闸重合于永久性故障,根据永久性故障过渡电阻较瞬时性故障过渡电阻小且衰减速度快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故障相相角的自适应重合闸判断方法。利用MATLAB中PSB模块进行仿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提出了最终的判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用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漏电保护故障选线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HHT法的故障线路选线法.根据信号内部及边界的波形特征,利用原始信号产生子波形,再用相似波型加权匹配法对端点效应进行拓延,使EMD分解得到的包络曲线端点处包含了所有原始信号的信息,消除了端点效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HHT方法不仅有效抑制了端点效应,而且提高了故障支路的判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判断二次电弧的自适应重合闸作为一种注重可靠性的重合闸动作方式通过测量线路熄弧特征量来进行重合闸闭锁判别。一般自适应研究是以重合闸系统判断完全正确且没有误动可能作为前提,忽略了重合闸动作在暂态过程中的误动于永久性故障下可能对系统产生的危害。由于在故障跳闸后系统暂态能量随时间呈现波动状态,依照时间轴上暂态能量分布对系统重合闸进行大冲击闭锁,可大幅减小由于探测量波动、探测误差、设备误动等对系统暂态稳定性造成的冲击。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比原有方法在防误动、可靠闭锁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电力系统单相自适应重合闸优化算法。该算法能够正确进行瞬时故障与永久故障的区分。当瞬时性故障发生时,在短路点电弧熄灭后的恢复电压阶段,断开相各电气量的关系与永久性故障将有本质的不同。在详细分析断开相工频电气量的基础上,用滤波后的采样值对4种判据建立3种相似性测度及模糊隶属函数:用绝对值指数法确定幅值的隶属度,用相关系数测度建立2种相位判据的隶属度,用数量积法确定功率方向的隶属度,并进行模糊综合故障性质识别。给出了相应的模糊数学模型。经过大量仿真试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宫钰  赵妍  董爽 《电测与仪表》2016,53(3):109-116
针对带并联电抗器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单相瞬时性故障时存在的拍频现象,提出了基于随机子空间(SSI)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故障性质判定域的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以故障相端部恢复电压为特征量,经EMD预处理、稳定图定阶、SSI辨识,获得系统的特征根。根据两种故障性质的特征根在复平面的分布特点定义了故障性质的判定域,该判定域以系统正常运行时的特征根为参考点,以系统频率允许偏差为半径。经SSI辨识获得的特征根全部落在判定域内判定为永久性故障,否则判定为瞬时性故障。文中同时给出了故障判别的定量指标,以实现故障性质的自动识别。大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准确的判别故障性质,不受过渡电阻、故障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且判别结果无交叉区域。  相似文献   

16.
单相重合闸自适应零序电流加速保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单相重合闸过程中暂态零序电流的特征及其对傅氏算法和傅氏加差分算法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发现暂态零序电流主要由非周期分量和高频分量组成,对于傅氏算法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傅氏加差分算法,高频分量的影响较大。根据暂态零序电流的特征,提出了单相重合时自适应零序电流加速保护的方案,解决了常规方案需要延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单相重合闸过程中暂态零序电流的特征及其对傅氏算法和傅氏加差分算法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发现暂态零序电流主要由非周期分量和高频分量组成,对于傅氏算法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对于傅氏加差分算法,高频分量的影响较大.根据暂态零序电流的特征,提出了单相重合时自适应零序电流加速保护的方案,解决了常规方案需要延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柴英博  解璞 《电测与仪表》2021,58(6):153-160
由于直流微网中元件的特性与采用的控制方法,其往往呈现出惯性小的特点.当负载突变时,电压也会发生剧烈变化.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下垂控制方法,并将电压变化率引入下垂系数中,控制了蓄电池的充放电动作,使得微网在原有储能元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惯性.详细讨论了算法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在MAT-LAB/Simuli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