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东非海岸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陆续有大的气田发现,展示了巨大的勘探前景。但有关坦桑尼亚盆地烃源岩发育层位、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及油气来源的研究报道较少。根据研究区钻井地球化学资料,结合沉积及构造演化特征,对坦桑尼亚盆地烃源岩特征和油气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二叠系湖沼相烃源岩以倾气型为主;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倾油型为主;下—中侏罗统泻湖相、局限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倾油型为主。该盆地深水区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大(为-30.8‰~-21.0‰),甲烷氢同位素组成重(大于-120‰),且热演化程度高,为原油裂解气,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中侏罗统局限海相腐泥型烃源岩,下三叠统湖相烃源岩也可能有部分贡献;推测下—中侏罗统倾油型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该盆地海域,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以板块构造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结合西非深水区油气勘探现状和深水油气藏研究结果,总结了西非深水区油气地质特征,并探讨了深水区油气勘探前景。西非海岸盆地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前裂谷、裂谷和后裂谷3个阶段。受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西非海岸盆地烃源岩主要包括裂谷阶段下白垩统湖相烃源岩、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海相烃源岩和古近系——新近系海相烃源岩3套;深水区储层以后裂谷阶段上白垩统和古近系——新近系深水浊积砂岩为主;主要圈闭类型为构造-地层或构造-岩性圈闭,其次为构造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西非海岸盆地中以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勘探前景最好,其次是科特迪瓦盆地、贝宁盆地和塞内加尔盆地深水区,杜阿拉盆地和里奥穆尼盆地深水区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宽扎盆地深水区目前勘探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西沙漠盆地是埃及三大主要含油气区之一,已发现大量的油气田,现处勘探发现中期,预探风险增大。为此,在详细评价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运用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剩余资源潜力。研究认为,中侏罗统Khatatba组Safa段和Zahra段煤系暗色泥页岩以及上白垩统Abu Roash组AR-F段暗色泥页岩是盆地的3套主力烃源岩,各凹陷烃源岩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Khatatba组烃源岩TOC含量在0.5%~10%,裂解烃S2含量高,为中等-很好烃源岩;Abu Roash组AR-F段烃源岩TOC主要在0.5%~3%,裂解烃S2含量中-高,属中等-好烃源岩。这3套烃源岩有机质干酪根类型以混合Ⅱ型为主,其次是Ⅲ型,少量为Ⅰ型。指出Khatatba组2套烃源岩全盆处于热演化成熟大量生排烃阶段,凹陷中心达高熟生烃、局部过熟生气阶段,油气并生;Abu Roash组AR-F段烃源岩仅Abu Gharadig和Natrun凹陷进入成熟生烃阶段。提出盆地北部地区主要由侏罗系Khatatba组烃源岩供给油气,东南部地区则有侏罗系Khatatba组和白垩系AR-F段双源供烃。计算表明,盆地剩余可采资源量达6.51×108 t,剩余资源潜力很好;其中,南部Abu Gharadig凹陷古生界、侏罗系和下白垩统AEB,北部Matruh凹陷古生界、Faghur凹陷上白垩统,油气探明程度低,剩余资源可观,为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藏岗巴盆地是青藏高原南部重要的中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在大地构造上属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盆地自三叠纪以来经历了裂谷拉张、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造山的全过程,由于逆冲叠覆构造作用及挤压褶皱作用的影响,原型特征遭到破坏。为了落实岗巴盆地烃源问题,针对岗巴盆地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属于改造型盆地的特点,根据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分析,开展了烃源岩评价:岗巴盆地烃源岩为侏罗系海相黑色泥岩、页岩和白垩系黑色、灰色泥岩、页岩、泥灰岩,烃源岩总体上呈现东厚西薄的展布特点,其中侏罗系黑色泥岩、页岩为好的烃源岩,下白垩统下部泥岩、页岩为中等烃源岩,下白垩统上部-上白垩统下部泥岩、页岩、泥灰岩为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过渡型(Ⅱ型)为主;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R。分析表明烃源岩处于凝析油-湿气演化阶段;岗巴地区随地壳增厚壳内放射性生热加剧和随岩石层底熔减薄底部加热增强这一双向加热过程形成的特殊的地壳和上地幔多层热结构模式控制了烃源岩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系发育特征与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已进入储量发现高峰期,围绕延长组烃源岩的石油资源和来自上古生界煤系地层的天然气资源基本探明。随着盆地油气勘探的深入,急需寻找新的油气勘探接替领域。研究认为,古老海相烃源岩发育2套:即中上奥陶统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系和中上元古界海相碎屑岩烃源岩系。中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在不同海域有不同的特征。中奥陶统海相烃源岩发育于盆地东部华北海台内盐坳周边,以泥灰岩为主,单层厚度薄,但层系多,有机质丰度差-中等,高成熟度,有规模生烃潜力,对奥陶系盐下自源气藏有重要贡献。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盆地西部和南部“L”型秦祁海槽斜坡相带,以泥页岩、泥灰岩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累计厚度大,在天环凹陷上达到高-过成熟生气阶段,分布范围有限,在盆地西缘逆冲带上盘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生烃潜力较大。而中上元古界海相泥岩烃源岩系在邻区为有效烃源岩,以泥板岩为主,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高过成熟度。在盆地本部甘陕裂陷槽新钻井中也有部分揭示。围绕2套海相烃源岩系分布的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和中上元古界深层海相层系是未来天然气勘探的2个新领域,其中5个有利勘探区带天然气勘探潜力大,有望形成天然气勘探接替区带。  相似文献   

6.
塞内加尔盆地是西非海岸最大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但总体勘探程度较低,还有较多待解决问题,制约了盆地的油气勘探进程。通过对塞内加尔盆地北部次盆白垩系的钻井、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综合分析,对研究区2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并利用测井相、地震相预测了主力烃源岩的分布。结果表明:下白垩统Albian阶烃源岩w (TOC)平均值为1.2%,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上白垩统Cenomanian-Turonian阶烃源岩w (TOC)平均值为1.4%,干酪根类型以Ⅱ、Ⅲ型为主;白垩系烃源岩Ro为0.60%~1.00%,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次盆北部陆架边缘D1井、L井附近,以及南部凹陷的深水沉积区域,其中Albian阶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北部次盆下一步勘探有利区确定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中国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对三江盆地、鸡西盆地、通化盆地、柳河盆地和红庙子盆地进行了野外样品采集、烃源岩地球化学与岩矿测试,同时统计了其他盆地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结果表明,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有机质成熟度受莫霍面埋深的影响。下白垩统沉积时研究区北部水体较浅,泥岩累积厚度大、粉砂质含量高,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差-中的标准,干酪根主要为Ⅱ2-Ⅲ型,目前处于成熟-高熟阶段。研究区南部水体相对较深,泥岩平均累计厚度为233~446 m,但泥岩质纯,有机质丰度较高,主要发育Ⅰ-Ⅱ2型干酪根,目前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烃源岩脆性矿物含量较高,脆性较大,主要发育粘土矿物间孔缝、粒内孔和有机孔,具有微孔-中孔的孔喉结构,常规油气和页岩气勘探均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定量评价盆地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是油气勘探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天草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但究竟哪一套地层是主要烃源岩尚不清楚,也未见对其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的报道.以天草凹陷天2井暗色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指标定量或定性刻画了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特征,结果揭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热演化处于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应为天草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苏红图组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但其烃源岩成熟度不高,为天草凹陷的次要烃源岩;石炭系和侏罗系烃源岩虽有机碳含量高,但生烃潜量值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现今Ro>3.0%,处于过成熟阶段,属枯竭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黄海盆地位于黄海海域北部,为中新生代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尚处于早期评价阶段。通过对盆地东部钻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化参数分析,认为:上侏罗统烃源岩是具一定潜力的中等烃源岩,也是目前发现原油的油源岩和有效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是本区目前最好的烃源岩,但成熟度偏低,应作为具有一定潜力的潜在油源岩或有效烃源岩加以重视。此次研究对该地区烃源岩的认识起了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对油气勘探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泥岩是该盆地目前唯一证实的烃源岩。对该套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盆地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由于构造反转、剥蚀和高地温梯度,现今生烃门限深度普遍偏浅;平面上,由北西西向南东东方向生烃门限深度变深;有效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阿普第阶下部和巴列姆阶;盆地北部斜坡带浅层油气存在生物降解作用,与其深层油藏存在明显亲缘关系;推测盆地存在多个生烃灶。  相似文献   

11.
西非Rio Muni盆地经过50余年的油气勘探,在深水区取得显著的勘探成果。该盆地属于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分为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盆地内发育3套烃源岩,阿尔布—上阿普第阶海相泥岩和微晶灰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坎佩尼阶和桑托阶深水浊积砂体是盆地的主力产层。盆地重力滑脱和盐拱作用较发育,油气成藏具有以下特征:盐拱冲断控制着有利勘探区带;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油藏类型和分布;储层优劣控制着油藏的商业性。  相似文献   

12.
利比亚锡尔特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锡尔特盆地是利比亚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属北非克拉通内裂谷盆地。盆地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古生代克拉通边缘坳陷、早白垩世--晚始新世裂谷和渐新世以后的坳陷阶段。发育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主要的烃源岩,其中上白垩统锡尔特页岩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储集层分布于基底至古近系渐新统的各个层段,前白垩系储层以碎屑岩为主,上白垩统及其上储层以碳酸盐岩为主;盖层主要为上白垩统和古近系下始新统页岩、泥灰岩和蒸发岩。受北西-南东向正断层控制,形成了一系列与断层走向一致的地垒和地堑,对应于3个大致平行的地垒隆起,可划分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油气聚集带,纵向上可以划分出前地堑和地堑充填阶段两大套含油层系。综合评价认为,盆地具备3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Ⅰ类区位于地垒带,Ⅱ类区位于地堑带,Ⅲ类区位于盆地北部海域。  相似文献   

13.
羌塘盆地迄今为止共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液态油苗,多处油页岩,表明盆地具备生烃的物质基础。上侏罗统索瓦组烃源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平均含量为0.1%~1.90%,以中等至好烃源岩为主;其次为泥质岩,仅在北羌塘坳陷中、西部有所分布,有机碳含量介于3.71%~28.14%之间,为好烃源岩。根据干酪根显微组分的分析结果认为索瓦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94%~2.7%之间,烃源岩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构造运动造成索瓦组烃源岩抬升剥蚀,综合分析认为该烃源岩总体上对整个盆地的油气远景贡献较差,但在北羌塘坳陷西部和东北部仍可作为重要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传统研究认为北部湾盆地主力烃源岩为整个流二段湖相烃源岩。应用大量原油和岩石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沉积和地质资料,重新对北部湾盆地流二段烃源岩进行了生烃和油气成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纪沉积的流二段不同层段烃源岩的质量差异较大,明显存在着优质(油页岩)、好和一般3种不同类型的烃源岩。3类烃源岩的生烃和成藏研究表明,3类烃源岩对油藏的贡献各不相同,其中优质烃源岩[丰度高、类型好(Ⅰ型)、产油率达500mg/gTOC]贡献最大,它对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原油产量的贡献高达80%;好烃源岩[丰度中等、类型较好(Ⅱ1型)、产油率为300mg/gTOC]次之,对原油产量的贡献仅为20%;而一般烃源岩[丰度较低、类型较差(Ⅱ2)、产油率仅为200mg/gTOC]对凹陷原油的贡献极少。由此表明,厚度不大(厚约为50~100m)、质量极好的流二段底部优质湖相烃源岩才是北部湾盆地真正的主力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主要成藏于流二段、流三段、长流组和角尾组,而好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则主要成藏于流一段和涠洲组。3类烃源岩丰度、类型、生烃能力及成藏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北部湾盆地的油气勘探必须寻找到优质烃源岩才能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5套可能的烃源岩,并在很多构造圈闭发现了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油气。长期以来对该地区有效烃源岩及所发现油气的来源存在很大争议。通过对南缘地区24条地面剖面及28口探井烃源岩岩心系统采样分析研究认为,不仅二叠系与侏罗系是南缘地区重要的烃源岩,三叠系是可能的烃源岩,白垩系与古近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烃源岩。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很高、类型好,以I、II型有机质为主;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变化大,且类型较差,以II、III型有机质为主;白垩系和古近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但有机质类型好,以I、II型有机质为主。5套烃源岩目前成熟度差异较大,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高、过成熟阶段,白垩系烃源岩处于未成熟-高成熟阶段,古近系烃源岩处于未成熟-成熟演化阶段。5套烃源岩大量生烃时期明显不同:中二叠统烃源岩主要在晚侏罗世-古近纪,侏罗系在晚白垩世-新近纪;白垩系从始新世延续现今,在上新世初达到生油高峰;古近系中新世末期进入生油门限开始生油,目前仍未达生油高峰。白垩系在南缘中部地区为有效生烃源岩,古近系在南缘西部地区是有效的生油源岩。  相似文献   

16.
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和山西组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分析、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并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甘泉地区上古生界发育多套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煤和暗色泥岩。②山西组有机质丰度高,是较好的烃源岩,本溪组有机质丰度则相对较低,品质相对较差;本溪组烃源岩以腐殖型Ⅲ类为主,山西组烃源岩则多为腐殖型Ⅲ类,其次为腐泥-腐殖型Ⅱ2类。③本溪组和山西组烃源岩成熟度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④上古生界烃源岩在甘泉地区广泛分布,本溪组烃源岩累计厚度为10~20 m,山西组烃源岩累计厚度为50~80 m,整体均为较优质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但除阿克莫木气田外,并无其他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主力烃源岩层认识不清。通过对喀什凹陷9个野外剖面系统采样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下石炭统和中-下侏罗统为喀什凹陷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其中下石炭统Ⅱ型海相泥岩和泥灰岩为中等-好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大,现今处于高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中侏罗统杨叶组Ⅱ型湖相泥岩和下侏罗统康苏组Ⅲ型沼泽相泥岩较次,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以生油和轻质油为主。油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孜苇油苗、克拉托油砂和阿克1井油源均来自于石炭系,研究认为石炭系为喀什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且分布范围局限,对油气成藏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8.
The Masila Basin is an important hydrocarbon province in Yemen but the origin of its hydrocarbon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 Upper Jurassic source rocks in the Madbi Formation and assess the results of basin mode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burial history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his source rock has generated commercial volumes of hydrocarbons which migrated into Jurassic and Lower Cretaceous reservoir rocks. Cuttings samples of shales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Madbi Formation from boreholes in the centre-west of the Masila Basin were analysed using organic geochemistry (Rock-Eval pyrolysis, extract analysis) and organic petrology. The shales generally contain more than 2.0 wt % TOC and have very good to excellent hydrocarbon potential. Kerogen is predominantly algal Type II with minor Type I.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Rr 0.69–0.91%. Thermal and burial history models indicate that the Madbi Formation source rock entered the early-mature to mature stage in the Late Cretaceous to Early Terti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began in the Late Cretaceous, reaching maximum rates during the Early Tertiary. Cretaceous subsidence had only a minor influence on source rock maturation and OM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