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模糊数学在工程项目评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探讨工程项目评标指标体系的前提下 ,建立基于模糊数学的投标方案的优选模型 ,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优化方案进行项目决策时,为减少当前建设项目方案比选方法中存在的主观性,建立项目评审专家的个人模糊偏好矩阵并进行集结获得群模糊偏好关系,按照方案集结排序向量选出最优方案,进而总结出基于模糊偏好关系的建设项目方案比选程序。在此基础上,以某矿业工程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该矿的优化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得出最佳优化方案后运用价值工程分析对优化方案中的措施进行排序。综合运用模糊偏好关系和价值工程,为项目的方案和措施决策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鹏 《山西建筑》2014,(34):219-221
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路及具体步骤,根据工程质量的评定方法,建立了工程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模糊评判在工程质量评定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程方案优选中的模糊问题,基于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将同时考虑隶属度、非隶属度及犹豫度的区间直觉模糊数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先排序。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差异确定直觉模糊判断矩阵,依据决策者权重,计算各方案判断矩阵的熵权,从而得到各方案在不同属性下的最终熵权,并依据大小排序确定最优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案例,通过计算和分析证明了本方法在工程方案优选问题中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建筑装饰工程的模糊估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宇平  王清湘 《工业建筑》2002,32(2):22-23,27
针对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的特点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建立了建筑装饰工程的模糊估价模型 ,并以一实例介绍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评价值为模糊数的工程方案优选问题,通过 Z-numbers 模糊数方法建立模糊评价矩阵,考虑了各决策主体的可靠程度,将模糊推理引入 PROMETHE 方法,对方案进行优先排序。运用 Matlab 的模糊推理系统工具箱构建模糊规则模型,计算每两对方案的差别度,采用模糊语言评价代替优先函数的选择,得到各方案在不同属性下的优先指数,并根据综合优序级别值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排序,获得最优方案。最后通过一个工程案例进行计算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对工程方案优选问题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层次模糊决策法在工程项目评标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探讨工程项目评标指标体系的前提下 ,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工程项目评标方法。利用此方法 ,能够使评标活动更加趋于公正、合理 ,通过对工程项目投标方案进行比较 ,择优选择中标单位  相似文献   

8.
目前,公路工程地质评价尚不成熟,无法定量地对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宜性做出评价。本文应用区间数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工程地质评价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将区间数理论和数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极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使评价结果更精确。以孔隙度为例,示范了指标层隶属度区间的确定方法,并求得5个岩石样品模糊集合为A=(0.1,0.05,0.25,0.2,0.2),隶属度区间为[0.05,0.2]。  相似文献   

9.
黄宝珍 《山西建筑》2007,33(7):251-252
针对模糊估算模型在对已有工程造价资料整理中的不精确方面,分析了模糊贴近度与灰色关联度各自的特点与适用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色理论的模糊估算模型,以使造价估算方法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地基处理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优选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程结构逐步向大型化、复杂化、非规范化方向发展,对重大工程在其工作期间的安全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以深圳市民中心钢牛腿结构的健康监测为研究背景,提出采用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并系统论述了该方法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可有效地对牛腿结构应力场状态进行时时的在线监测,且该方法识别精度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
张旭 《重庆建筑》2011,(10):12-15
本文阐述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桥梁工程的技术状况和运行状态评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例子详细介绍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桥梁工程评判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综合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应用于桥梁工程评判的重要性,对桥梁工程的评判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建筑工程方案模糊层次综合优选模型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建筑工程方案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工程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将模糊数学理论、集值统计原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建筑工程方案模糊层次综合优选模型.用一实例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合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岩石工程中各种岩体的力学参数往往具有模糊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在计算中表现为有限元控制方程中各个物理量均是模糊数。有限元计算结果也模糊数。利用编写的模糊有限元程序,对向家坝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典型坡面稳定性进行了模糊有限元分析,同时分析了参数模糊性对人工高边坡应力和位移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向家坝水电站左岸高边坡岩石力学参数模糊性将引起边坡拉应力区分布范围出现较大的变化,边坡加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拉应力区深度变化对加固范围选择的影响,以降低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介绍了结构优化的4个层次,分析了结构型式优化的重要地位及传统"硬聚类"与模糊聚类方法的特征,指出了模糊聚类分析能更客观的反映结构类别的过渡性特征;其次,给出了FKM的基本原理与算法,建立了基于FKM聚类分析的高层建筑结构智能型式优化方法,利用20个工程实例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给出了模糊聚类中心及其聚类结果;最后,给出了利用FKM进行高层建筑结构型式优化的工程实例,其结果与工程实际一致。实践表明,FKM聚类分析方法能更有效地用于高层建筑结构智能型式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利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模糊逻辑的推理方法,实现了对环境规模的“影响”因素和潜在事故的危害“后果”这两个方面的模糊识别,建立了基坑开挖工程对不同环境影响的控制等级模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复杂双孔隧道施工安全稳定模糊数学分析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双孔复杂公路隧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基本关联因素,并针对某一实际的公路复杂隧道安全施工及稳定性工程条件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是可行的,可供实际及类似工程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薛秉亮 《山西建筑》2010,36(36):201-202
介绍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模糊综合评判的主要步骤,并通过工程实例作了验证分析,从而更加客观的分析和防范建筑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影响下裂隙岩质边坡变形的Fuzzy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根据裂隙岩质边坡工程实际,采用 Fuzzy 数学理论中的 Fuzzy 测度理论,将工程开挖引起裂隙岩质边坡移动变形这一客观现象视为一模糊事件,依此建立了在地下水影响下岩体移动变形预测分析的 Fuzzy 测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边坡岩体移动变形参数进行反分析,并可对边坡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岩体移动变形进行定量计算,进而对地下水影响下岩质边坡总体稳定性和稳定程度进行预测。对已有的矿山边坡岩体移动变形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预测,结果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trategy for the efficient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with random variables and fuzzy variables using fuzzy based optimised subset simulation (SS) approach. The proposed method relies on the performance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which involve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and fuzzy variables for the modelling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The values of the fuzzy variables for every alpha level are first obtained using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Therefore, the set values of the fuzzy variable bou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is is evaluated using optimisation and efficient SS approach. The rationale behind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to locate a failure domain or region where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minimised or maximised and compute the reliability using S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 this study inherits the benefits of direct Monte Carlo approach in propagating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al parameters but also demonstrate more robustness against the latter. The methodology can be applied to any engineering structures, and the applicability is demonstrated here, using a buried pipe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