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炳玉 《测井技术》2017,(6):665-670
昆北油田Q区块储层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主,含油井段长,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较差,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通过开展多学科结合的测井解释评价研究,分析淡水泥浆对阵列感应和双侧向测井的不同影响,明确了阵列感应测井在油水层测井识别时明显优于双侧向测井;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多样,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选择对储层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应用加权累加方法建立了常规测井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性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和图版,有效解决了该区块的油、水层测井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岩心物性分析、岩电等实验数据,结合CMR测井资料,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路建立了南翼山Ⅰ+Ⅱ油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参数的解释模型。选取试油试采层段数据,结合Rt-POR两参数Pickett交会图技术,建立了Ⅰ+Ⅱ油组油水层测井精细解释图版。由此对南翼山新钻的多口井进行了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水层识别。经生产测试资料检验,该法对南翼山Ⅰ+Ⅱ油组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有较高的分辨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莫北油气田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莫××2井区油气界面难以确定和莫××5井区油层和水层关系不清等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结合地质研究进行地层划分、储层特征描述等基础性研究,根据莫北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应用孔隙度与电阻率比值法建立储层流体识别测井解释图版,确定莫××2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油气藏的油气界面和油水界面,并利用特殊项目((MRIL-P)型核磁共振测井和组件式地层重复测试(MDT)的井下流体光谱分析(OFA)方法)对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进行标定,结合试油结论验证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的正确性;其次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确定莫××5井区的油水界面分布规律,分析部分开发井的出水原因,以合理选择试油井段提高油井采收率;最后,根据CBL/VDL对比测井,研究提高固井质量评价的方法和规律.通过研究认为①莫××2井区的油气界面比原方案认识提高了18m,油水界面比原方案认识提高了5n,含油高度比原认识增加了13m,为合理部署开发井位提供了科学依据.②利用孔隙度与电阻率比值法可以较好地划分气、油和水层.③MRIL-P核磁共振测井能准确划分油、气、水层界面,MDT及井下流体光谱分析能有效识别储层流体性质,可作为常规测井解释方法的验证和标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昌吉油田吉7井区测井资料及所鉆取的岩心等资料,对该区储层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储层测井曲线与试油结果,识别出油层、油水同层、含油层、水层等。利用油层图版技术对测井曲线作进一步完善分析,确定出了该区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为该区储量研究、储层评价和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店油田白秋区块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张店油田白秋区块岩性较细,泥质含量高的储层特点,通过应用测井、岩心、试油等资料,在含油性、岩性、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白秋区块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和油水层识别标准,并进行了测井二次解释和储量计算,新增石油控制储量354.81×104t。  相似文献   

6.
利用也门1区块风险探井Aybed-1井的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四性关系,建立针对本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资料评价方法;探索使用了“导电孔隙模型识别油气层技术”、“流体声阻抗比值识别油水层技术”,并结合声成像及多极子声波测井资料来进行裂缝识别和评价,建立测井解释油气水层的判别标准和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评价结果与该井的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利用也门1区块风险探井Aybed-1井的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地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四性关系,建立针对本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资料评价方法;探索使用了“导电孔隙模型识别油气层技术”、“流体声阻抗比值识别油水层技术”,并结合声成像及多极子声波测井资料来进行裂缝识别和评价,建立测井解释油气水层的判别标准和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评价结果与该井的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水层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为朝阳沟油田主体区块以外区域,大体分为主体西北区和东南区,研究目的层为扶余油层。研究区分布广、储层埋深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由于受构造、岩性、断层活动的多期性及复杂化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油水纵向分布形式多样,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针对扶余油层储层流体识别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地层水矿化度、储层物性及压实作用对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影响的研究,提出以储层埋深分层段建立油水层识别标准的方法。在朝长地区评价井中应用建立的油水层识别标准,结合多井对比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油水层综合解释,经试油验证该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油水层解释精度,也为提交朝长地区探明储量提供了可靠的油水层解释标准。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长8砂体发育,厚度大,岩心大都有油斑,测井电性为中高电阻率(30~150 Ω·m),常规解释结论多为油层或油水层.但压裂改造后试油结果却大都产水,测井解释符合率极低.通过对地质、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对比,从储层物性、岩心、地层水及原油性质4个方面分析了该区长8中高电阻率储层出水原因,提出了常规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综合识别中高电阻率水层的解释方法,完善了该区的解释图版,提高了长8储层测井解释准确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是阜东斜坡区油气勘探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利用测井资料,结合钻井、录井、试油资料,对油气信息进行捕捉,通过测井项目中技术与高技术对比,分析二者油、水层测井特性,实现通用测井项目的油、水层测井特征描述。采用逐级分类方法,运用有机烃评价技术、岩心实验电阻率与测井电阻率对比技术,对油水层进行解释识别。利用已钻试井的测井资料建立了油、水层识别图版,确定了油、水、干层的判别标准,解决了阜东斜坡带油层识别难得问题,降低了该区油气勘探中油层被忽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塔河石炭系低阻油藏被披覆于奥陶系顶面古地貌隆起上的低幅度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所控制,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以正确识别。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岩心分析、薄片观察、地层水分析及压汞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塔河油田石炭系油层低阻成因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矿化度高及束缚水饱和度高是造成其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为此,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并根据测井参数解释结果、测试及录井资料,利用交汇图,建立了油水层识别标准。该标准应用于实际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集油田西南缘是一个受断层与岩性双重控制的含油区块,该区块具有含油层位多、含油井段长、单层含油厚度薄、储层物性差的特征,岩屑录井显示为荧光、油迹等级别,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并具有不同性质流体气测数值分异性较差、中浅层系与深层系气测成分构成不同、地化含量不同的油气异常显示特点。在分析本区的录井显示特点及制作大量交会图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录井异常显示的识别标准,分中浅层与深层系建立了气测、地化异常显示解释图版。这些图版经新井验证,能够满足本区解释评价的要求,特别是对E王30井精细解释并经试油验证成功,为核三段中浅层系一些原来认为干层、差油层的层挖潜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3.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层差异小,常规测井解释符合率一直不高,但该地区储集层属中孔隙度、中低渗透率储层,较适宜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进行流体性质识别。通过对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核磁共振测井识别流体性质的3种方法进行优选,确定适合该地区的核磁共振测井模式,在定性识别流体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核磁共振测井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实现了定量解释。该方法在B井工业油流井发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地解决了该地区流体性质识别难问题,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地质、岩心分析、测井、录井及试油资料为基础,在研究储层岩电关系及"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低阻成因研究,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结合RMT测井技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断层+岩性、低阻油气层的测井识别方法,提高了南阳凹陷白秋地区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为南阳凹陷低阻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模型,根据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试油资料、录井资料,结合核磁、高分辨率感应和偶极子声波测井新技术,建立了利用阵列感应径向侵入特征定性识别油水层方法;根据核磁测井T2谱的差谱和移谱建立了核磁测井定性、定量评价标准;利用交叉偶极子纵横波重叠法识别油水层的方法。综合上述测井新技术方法,建立了适合梨树凹地区测井评价标准,为梨树凹地区后期开发、油水层的评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测井的准确解析是油藏精细描述和储层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胡154井区长4+5段的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明确了该区长4+5段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的解释图版,同时在结合试油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确定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及有效厚度下限值,确定了该区的孔隙度下限值为6%,渗透率下限值为0.08×10-3μm2,声波时差下限值为205μs/m,有效厚度的起算值为0.4m。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塔中4油田CⅢ油组合砾砂岩段储层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针对含砾砂岩段.开展了储层特性和油水层解释标准研究.分析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及关系.讨论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电性的影响,岩性和胶结物的变化对含砾砂岩段储层物性、含油性、电性的影响。通过物性、饱和度分析资料、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录井和薄片含油性产状描述资料,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着重讨论了含砾砂岩段储层的油层、水层及干层识别的下限值确定方法,建立了储层油、气、水、干层的解释标准及解释图版,为储层参数模型建立和油气层识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储层岩石物理相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它对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类岩石物理相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孔—渗关系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岩电关系和测井响应特征。为此充分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等新技术,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将储集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物理相,在此基础上分类建立了该区块测井参数精细评价模型和油水层判别标准,使研究区的油水层判别精度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以上,基本解决了本区油水层判别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萨北开发区油水同层测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弥补三次加密井可调厚度小造成的产能不足,通过取心、试油、模拟射孔等方法研完认为萨北开发区油水同层具有一定的潜力。在分别对萨葡油层组和高台子油层组油水同层段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按地质条件约束的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并以渗流理论为指导,分析总结了2种储层产液变化模式,建立了研究区油水同层测井解释标准,应用符合率达到82.6%。补射偏油同层,在三次加密调整中可作为潜力补充,基本达到三次加密井产能设计方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