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升平开发区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与产能关系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火山岩岩性多样,通过野外观测、岩心宏观和微观等综合研究确定了火山岩储层不同岩性主要孔隙类型,以原生气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应用常规压汞资料对孔隙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利用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等先进方法对孔隙、喉道特征及储层流体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Ⅱ类、Ⅲ类喉道为主,存在少量的Ⅰ类喉道.具有孔喉比大、喉道数量少、孔隙匹配性差的特征,反映喉道特征对火山岩储层气井产能影响非常大,对今后火山岩气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韩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性分析、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方法,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孔隙、晶间孔隙、微裂缝,以溶蚀孔隙为主要类型;喉道类型以细喉道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型为主,其次是小孔-细喉道型、大孔-中粗喉道型;孔喉半径越大,低渗透储层的渗透性越好;分选系数和歪度系数反映了低渗透储层喉道大小不均一、类型多样及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特别是运用了恒速压汞孔隙结构分析方法,对大情字井油田乾157井区青三段储层砂体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讨论了孔隙类型、喉道特征、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以及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粒内孔为主;喉道类型可划分为孔隙缩小型喉道、收缩型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和...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数据、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对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该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正常粒间孔隙、缩小粒间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该区储层具有较低的排驱压力和毛细管压力中值,微观孔隙结构发育良好,属于中-粗孔喉。根据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孔隙喉道半径平均值与进汞饱和度5个参数,将该区储层分为4类,即大孔粗喉道孔隙类型、中孔中喉道孔隙类型、中小孔小喉道孔隙类型和小孔微喉道孔隙类型,评价结果分别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条件、压实作用以及胶结作用影响,其中以沉积作用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物性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5.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段储层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中孔、中喉的特点,对渗透率有贡献的主要是大于2.5μm喉道。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物性和有机质等分析测试工作,揭示了页岩油储层矿物成分、物性、有机质和岩性等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分析研究了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结构等特征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测试和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陆源碎屑,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很低,有机碳含量为0.52%~9.32%,干酪根类型为Ⅰ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0.7%~0.93%,岩性主要为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含泥质灰岩,含少量灰质白云岩。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对罗69井10块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定性观察和定量统计。根据孔隙特征将孔隙分为微孔隙和微裂缝,微孔隙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晶内孔。微裂缝、溶蚀孔、大孔径晶间孔和粒间孔是页岩油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因主要孔隙类型和发育情况不同,不同岩性的岩石储集性存在差异,灰质白云岩储集性最好,灰质泥岩、泥质灰岩和含泥质灰岩依次变差,灰岩最差。  相似文献   

7.
方帆  李相明 《河南石油》2007,21(2):18-20
八面河油田面120区沙三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孔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方解石、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白云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中孔、中喉的特点,对渗透率有贡献的主要是大于2.5μm喉道。影响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研究区储层的主要空间。  相似文献   

8.
孔隙研究是储层研究的核心,对油气的聚集和运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区长2储层内有效孔隙发育较差,属低孔低渗型致密储集层。在大量岩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技术等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区长2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其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划分出了四类孔喉结构,其中前三种为研究区有效储层,后一种为非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9.
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喉道主要为片状、弯片状及点状喉道。Ⅱ、Ⅲ油组的物性比Ⅰ油组好,平面上孔隙分布具分区性。孔喉配置主要为大孔中喉,次为大孔粗喉及中孔中喉。孔隙结构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的影响。以马36井Ⅱ油组砂岩为例,建立了孔隙演化定量模式,反映了孔隙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Y区块长6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成岩演化过程对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为主;成岩演化目前均已达到晚成岩A期;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沉积微相直接影响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的程度;压实作用是造成孔隙减小的主要因素;而碳酸岩、浊沸石等的胶结作用一方面降低粒间孔隙,一方面支撑骨架,增强储层抗压实能力,同时为后期的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提供了空间和物质基础;另外,溶蚀作用的多次发生,改变了孔隙结构,使得次生孔隙发育。  相似文献   

11.
川北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川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储层110块物性样品、83块薄片样品以及22块压汞分析数据为基础,通过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分析研究表明: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礁灰岩以及细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的晶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以及裂缝为主;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2%~6%,渗透率主要介于...  相似文献   

12.
岐口凹陷沙河街组次生孔隙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徽  何幼斌 《海洋石油》2006,26(2):7-12
通过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深部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孔隙研究,认为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发育七种孔隙类型及四种喉道类型,对次生孔隙的结构特征与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系统地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形成机制,认为次生孔隙的形成以有机成因为主,无机成因为辅,二者共同作用形成。深入探讨了影响次生孔隙发育的地质因素,并根据孔隙结构及其它多种因素对储层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太原组灰岩进行了研究。太原组灰岩沉积于陆表海潮坪环境,储集岩主要由(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组成。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大类,次生成因的溶蚀孔、缝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和岩溶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由于岩溶作用,使得灰岩的次生溶孔、缝发育。储层以特低孔渗为特征,孔隙结构普遍较差,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其结构特征分为3大类:溶孔型、裂隙—溶孔型和裂隙型。古岩溶和裂缝的发育有利于有效灰岩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成藏动力对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束缚水饱和度是评价油层含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前入研究普遍认为,砂岩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与砂岩类型、孔隙度和孔隙结构有关,粒度中值和孔隙度的影响最大。笔者认为,束缚水饱和度不仅取决于储层本身,还取决于储层之外的其他因素,其中成藏动力是决定其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砂岩储层为孔隙型储层,它由微孔隙与有效孔隙组成。微孔隙完全被束缚水占据,流体在微孔隙中不能渗流;有效孔隙中充满油、气和水,水又分为可动水与束缚水,束缚水为亲水岩石孔壁及孔角上的薄膜滞留水。当有适当的外力驱动时,这部分束缚水是可以流动的,其含量取决于成藏动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卡拉沙依组储层物性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砂岩储层尽管埋深达4800~5200m,但仍具中等物性条件,孔隙度一般为8%~12%,最高可达20%,渗透率一般为(10~100)×10-3μm2,最大可达1000×10-3μm2以上。压汞资料显示该储层喉道偏粗,具中孔粗喉的孔隙结构特点。铸体薄片和电镜照片显示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溶蚀形成的粒间孔、粒内孔和残余原生粒间孔,其次为填隙物微粉晶灰质(溶蚀)晶间孔、裂缝孔等。孔隙度和渗透率受物源和沉积相影响较明显,在距物源近、河道砂岩多而厚的地方,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变高。在目前对长石溶蚀孔隙的空间发育规律尚难预测的情况下,储层预测的手段仍只是依靠沉积相和地震等对砂体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渝西地区是重要的深层页岩气潜力区。该文以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总有机碳(TOC)测试、X射线衍射、低温氮吸附实验、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等技术手段,通过对储层特征、沉积环境的系统研究,建立FHH分形模型,综合讨论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层矿物组分脆性矿物以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TOC平均值为2.84%,达到过成熟阶段;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及生物化石孔隙、溶蚀孔隙、粒间孔、晶间孔以及微裂缝。纳米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储集空间,孔隙的孔径集中于40 nm以下。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值为2.76~2.85,表明孔隙结构相对复杂,具有非均质性,部分样品表现为双重分形特征。将纳米孔划分为渗透孔隙和吸附孔隙,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负相关性,平均孔径越小,孔隙体积越小,分形维数越接近于3。  相似文献   

17.
以鄂西黄陵背斜南翼秭地2井下寒武统水井沱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水井沱组一段和二段选取代表性页岩样品,利用CO2和N2物理吸附、高压压汞、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多尺度孔隙结构测试技术和观察手段以及有机质孔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甲烷等温吸附实验以及其他测试手段,描述了页岩地球化学、矿物组成和岩相特征,研究了页岩孔隙类型、孔隙形态、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等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了页岩甲烷吸附能力,讨论了页岩孔隙发育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秭地2井水井沱组一段和二段富有机质黑色页岩成熟度Ro约为2.5%,页岩岩相主要有硅质页岩、混合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页岩有机质孔隙形状多样、边界不规则,孔径偏小,大多孔径<50 nm;无机质孔/缝丰富,成因类型多,孔隙形状多变;页岩微孔(孔径为0.3~2.0 nm)中的有机质微孔十分发育,孔径在2~5 nm介孔中的有机质介孔占有较大比例;孔径>5 nm的介孔+宏孔中的无机质孔隙占优势;页岩比表面积大、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强;硅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相对较好;页岩有机碳含量、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含量以及页岩岩相等因素对页岩孔隙发育和孔隙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