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全氢罩式退火条件下,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色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全氢罩式退火工艺和消除实际生产中带钢的表面氧化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方法 使用全氢罩式退火炉研究了试验钢成分和退火温度对其表面氧化色的影响.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分散谱仪(EDS),对试验钢表面氧化色的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 退火后产生氧化色的试验钢表面附着有大量直径为100~300 nm的颗粒状氧化物,其组成主要为Mn2O3、MnO、SiO2/SiOx等.这些颗粒状氧化物使试验钢表面在宏观下呈浅蓝色.随退火温度从570℃升高到585℃,36Mn和50Mn钢产生氧化色钢卷的比例分别从1.69%和21.9%上升至6.27%和53.1%;17Mn和25Mn钢在570℃至585℃之间退火,不产生氧化色,当退火温度提高到660℃时,全部产生氧化色.结论 带钢产生表面氧化色的主要原因是,在退火过程中,发生了合金元素的表面富集和选择性氧化.在退火过程中,没有发生Fe的氧化.退火温度和Mn含量对氧化色的产生有显著影响,退火温度和Mn含量越高,越易产生表面氧化色.  相似文献   

2.
纯铁带钢退火后表面碳黑和氧化色的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振亚 《轧钢》2011,28(1):67-69
针对未经脱脂处理就直接在罩式炉中进行退火处理的冷轧纯铁带钢表面常出现碳黑和氧化色等表面缺陷的问题,分析得出碳黑的主要成因是残留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而形成分子碳沉积在带钢表面,氧化色的主要成因是出炉温度过高。通过实施大流量吹氢而创造出还原性较强的炉内气氛、定期清洁罩式炉、确保出炉温度低于150℃等措施后,基本避免了碳黑和氧化色缺陷。  相似文献   

3.
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实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测分析了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的基本构成和厚度分布情况,为优化酸洗工艺,提高冷轧成品表面质量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冷轧带钢表面清洁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大俊  邓菡  周一林 《轧钢》2002,19(1):10-11
通过对影响带钢表面清洁度因素的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 ,利用改变轧辊的粗糙度、优化乳化液系统等措施 ,改善了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  相似文献   

5.
冷轧带钢表面氧化缺陷的控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丽 《金属世界》2010,(6):45-47
带钢氧化色缺陷曾经一度困扰我厂,严重影响了带钢表面质量。结合我厂的成功攻关实践,文章介绍了冷轧带钢表面的氧化色缺陷的不同形貌特征,从煤气制氢机组和罩式炉两个机组的实际生产特点出发,详细分析了氧化色缺陷的可能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减少冷轧板表面氧化缺陷的可靠控制措施,与大家共同交流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0.18mm极薄规格巧料的振动纹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带钢厚度、轧制速度、辊缝中摩擦系数、带钢张力以及轧制润滑条件对冷轧过程自激垂直振动的影响。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和调整乳化液性能指标,成功解决了1420mm冷连轧机900m/min左右高速轧制T5料时第5机架的振动问题,抑制了带钢表面振动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包钢冷轧带钢平整后力学性能波动较大,板形控制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不同平整延伸率对带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厚040mm带钢适宜的平整延伸率为06%;厚116、200mm带钢适宜的平整延伸率为08%;厚240mm带钢适宜的平整延伸率为10%。  相似文献   

8.
采用EPMA、EDS对CSP工艺生产440MPa冷轧含磷IF高强钢带表面氧化色进行了研究,分析氧化色形成原理,讨论了罩式炉退火气氛、合金元素对氧化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钢中Mn、Ti含量添加微量的Nb、Si合金,退火初期采用120 m3/h氮气吹扫,并在550~180 ℃进行冷却时增加氢气吹扫,冷轧板形采用微边浪模式均可抑制氧化色的产生,同时降低生产成本3.7%。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实验及数据统计,分析了冷轧带钢粘结缺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带钢材质与热轧原料板形是影响粘结的主要因素,冷轧卷取张力和罩式退火冷却制度等也会影响粘结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冷轧板中产生孔洞缺陷,从轧制工艺因素考虑,必须选择合适的辊型。此外,还必须考虑材质因素,要对冷轧原材料中夹杂物的大小、形态和分布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1.
冷轧钢卷粘结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菡 《轧钢》2006,23(2):61-63
分析了冷轧钢卷粘结产生的机理.结合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冷轧厂的实际情况,通过优化卷取张力、调整成品机架工作辊粗糙度、合理安排轧制顺序、优化退火工艺,可有效地控制粘结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闻潮  孙清泉  朱科峰 《轧钢》2010,27(3):62-64
针对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板厂产品易出现黑斑缺陷问题,从原料、工艺等方面分析了黑斑缺陷成因,并提出了控制带钢板形,优化卷取张力及退火工艺、加强乳化液管理等措施,较好控制了黑斑缺陷,产品合格率达96%。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在冷轧钢表面制备复合纳米硅烷膜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塔菲尔曲线研究了硅烷膜在3.50%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与自腐蚀电位。实验表明,形成复合纳米硅烷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8h、水解溶液的pH为10、水解溶液各组分的体积比为V(y-APS硅烷):V(乙醇):V(水)=7:22:75、浸涂时间20min、固化温度90℃、固化时间20min。纳米材料最佳用量为0.3g·L^-1。通过阳极极化曲线研究了存在与不存在纳米材料的硅烷膜的耐蚀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在相同超电势下存在与不存在硅烷膜的冷轧钢在腐蚀前后的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复合纳米硅烷膜的耐蚀性能明显优于纯y-APS硅烷膜。  相似文献   

14.
林震  羡小超  谭世语 《表面技术》2012,(5):50-52,55
采用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胺和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混合体系,对冷轧钢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通过监测硅烷水解液在不同水解时间的pH值和电导率,研究其稳定性能,并研究了硅烷含量和水解溶剂中乙醇的含量对所制备硅烷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硅烷体系的水解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混合硅烷含量为2%,水解溶剂中乙醇含量为20%时,所制备硅烷膜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且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冷轧带钢的脱脂机理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李九岭  汪晓林  郑洪道 《轧钢》2006,23(5):39-42
介绍了冷轧带钢脱脂剂的组成及性质,并对化学脱脂、电解脱脂和机械作用脱脂的原理以及脱脂泡沫控制机理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横折是指热轧板卷开卷过程中,在板卷的某个部位出现垂直于轧向的条状折痕。矫直后,折痕变密,影响了钢板的表面质量。本文介绍了通过改变轧制工艺消除Q235B热轧钢带横折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冷轧带钢板形检测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丙强  杨利坡  孙建亮 《轧钢》2011,28(2):44-46
摘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主流板形仪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冷轧带钢接触式板形仪检测辊的结构形式和应用特点。同时,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整辊智能型板形仪,其板形检测精度达02I,闭环控制精度达5~7I。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油醚提取带钢表面轧制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带钢表面含油量.利用CCl4提取带钢表面油脂,用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出油类物质在2 930,2 960,3 030 cm-1谱带处的吸光度,根据三个吸光度计算得出带钢表面总的含油量.结果表明,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均能测定冷轧带钢表面的含油量,两种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冷轧钢表面进行磷化处理和硅烷化处理,应用极化曲线、硫酸铜点滴和盐水全浸泡测试其耐蚀性能,并对其与有机涂层间的结合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硅烷化处理形成的硅烷膜耐蚀性能及与有机涂层间的结合力明显优于未处理的磷化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磷化膜的结构较为疏松,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膜表面致密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