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决一直以来供电企业所面临的窃电预防及查处问题,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反窃电功能发展的现状,通过对现存的窃电手段和反窃电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在远程集抄海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正态分布的离群点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的反窃电方法。利用Matlab对电压、电流海量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并引入基于正态分布的离群点算法,依据拉依达准则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窃电嫌疑户。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提出的离群点算法和窃电户查找流程能够高效筛选出窃电用户,为传统反窃电研究和高效反窃电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空关联矩阵的配电台区反窃电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配电台区窃电用户难发现、窃电量预估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关联矩阵的配电台区反窃电预警方法。首先,构建配电台区数据清洗方法,采用线性插值算法对低压户表采集的缺失数据进行补正,以消除配电台区量测数据缺失对模型的影响。其次,构建配电台区窃电分析算法,通过台区线损波动率、线损与电流差异曲线的变点时间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判断台区是否存在窃电行为。再次,构建窃电用户的时空关联分析模型,通过变点、离群点和关联检测分析窃电嫌疑用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计及用户窃电时间和用电容量等特性,提供预估窃电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压台区反窃电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离群点检测的低压台区用户窃电识别方法。首先,基于线损特征搜寻与待检测台区最相似的k个最近邻台区;接着,基于k个最近邻台区的线损率分析待检测台区某段时间线损率是否异常,若线损率异常计算该台区所有用户该段时间负荷曲线之间的离散Fréchet距离;最后,基于离散Fréchet距离计算台区每个用户负荷曲线的局部离群点因子,同时采用邻域查询优化技术提高计算效率,局部离群点因子越大的用户窃电嫌疑越大。该方法输出待检测台区所有用户窃电嫌疑度排序,只需要检测排序靠前的用户即可检测出大部分窃电用户,大大提高了反窃电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阶段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窃电的行为,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反窃电模型,分析用户用电数据、异常事件以及线损,介绍随机森林算法以及其在反窃电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进行验证测试,认为随机森林算法在反窃电领域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反窃电措施已很难迅速、有效地发现窃电用户。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分布的离群点检测方法,同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窃电方式呈现隐蔽性、多样性和高科技等特点,传统的人工稽核方法无法快速解决当前窃电频发问题。文章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远程集抄的海量数据,通过对新型典型窃电案例的分析,提出基于K-means聚类算法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所采参数,建立多维特征因子关联模型,确定窃电嫌疑用户。基于该思路的防窃电系统,在预防和打击窃电用户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电力公司面临的线损控制和反窃电要求,开发了综合反窃电远程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了基于窃电原理的专用变压器用电远程稽查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窃电行为,并通过GPRS与监测主站通信。采用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挖掘算法,从大范围用户中筛选可疑用户,并重点跟踪。综合反窃电远程在线监测系统采用3层体系架构,具有远程稽查、实时监测和用电异常分析等功能,通过在部分电力公司中的应用,有效地发现并减少了窃电行为。  相似文献   

8.
作为打击窃电行为的供电企业与被打击的窃电户,利益已成为两者"矛盾"的触发点。窃电行为不仅影响用户正常用电,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而且严重扰乱正常供电秩序,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安全隐患。首先从用户、供电企业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分析当前反窃电工作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几种常见窃电手段的特点,最后以防窃电断路器以及高压电能表反窃电技术为重点,将技术防范手段和管理方法相结合,进行基于多种方式并存的反窃电措施研究与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配用电大数据背景下用电数据离群点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实际数据集中异常用电样本获取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核函数改进的电力用户用电数据离群点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模糊聚类的方法将用户分类;然后提取每一类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集进行降维;最后利用高斯核函数改进局部离群因子算法,提出高斯核密度局部离群因子(Gaussian kernel densitybased local outlier factor,GKLOF)算法,通过理论推导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GKLOF算法的特性。选取了5000个用户真实的用电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以及较为稳定的判定阈值,并且受局部数据分布的影响较小,更加适用于用户用电行为复杂多样以及实际数据集中所有用户用电行为类型信息未知情况下的离群点检测。  相似文献   

10.
反窃电作为供电企业用电管理工作的核心构成部分,在剖析和处置用户窃电行为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基于用电特点剖析的窃电行为鉴别手段,能明显提升搜集数据的合理性。本文主要围绕窃电行为识别方法的总体设计构思展开分析,通过用户用电量多指标综合评分等手段,利用大数据算法对目标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特征模型,创新提出了基于用户行为特征大数据的用电异常识别技术路线,并探究其具体建设过程,旨在提高供电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价问题及电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祖斌 《湖北电力》2002,26(1):46-48
针对我国电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电价的成因和各种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和电价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对国外电力市场现有的发展成果和运行经验进行了总结、分类;特别是对长期合同、期货交易、现货交易、实时交易及辅助服务交易等电力市场的交易类型,POOL模式、NETA模式、PX+ISO模式等电力交易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介绍了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共同电力市场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区域共同电力市场是我国特有的问题,在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经验.文中提出了4种典型的区域共同电力市场模式,比较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发展成为区域统一电力市场的过渡方案,可供从事电力市场工作的领导和专家们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的电价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湖北电力》2001,25(3):50-52
对我国经济的市场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作了充分的阐述,说明了电价改革在电力市场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的市场建设中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现行电价体系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电价改革的困难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表述,并就我国的电价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严慧敏  孙君 《湖北电力》2006,30(2):47-48,59
阐述了绿色电力市场的概念,分析了国际绿色电力市场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绿色电力市场模式与绿色电力的电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预购电模式的特点,分析预购电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加强预购电管理和深化预购电服务的保障体系,为预购电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管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苏铭  杨宗麟  田磊 《华东电力》2014,42(4):627-633
分析了华东居民家用电器及照明需求的变化规律及用电特征,利用Logit模型自下而上构建了居民生活用电模型,在验证模型稳健性的基础上,对未来华东居民生活用电进行了情景预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生活中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电能的交易日益频繁,电能表是衡量电能交易数额的计量器具,其技术性要求很高,既要求准确、更要求稳定,并保证长期可靠.本文首先介绍了电能表以及电能计量芯片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然后对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现存的问题,并且展望电能表在未来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趋势,以及提出在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电能表在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供电水平和对风险防范应对能力,针对2008年中国1~10月所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对国内经济运行速度相对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以及两次调整电价的宏观背景,分析了山西省晋中市主要产业运行状况和主要监测数据,重点对晋中市2008年以来的供电数据进行了针对分析,并得出了区域供电未来趋势走向,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电力产业能效严重影响着整个能源行业的效率。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提高发电能效是提高整个能源行业效率的关键。在遵循国家能源政策,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引入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构建了基于水火电置换的虚拟电交易市场,其市场交易主体包括各发电企业、供电企业及大型用电企业。在虚拟电交易的基础上,各交易主体根据各自利益最大化原则,制定市场参与计划,并建立置换电量在虚拟电交易主体中的优化分配模型,应用线性规划法进行求解,以合理分配各方利益。计算表明该模型简单实用,能够较好地兼顾国家能源政策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两方面的因素,在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