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型染料和农药的微胶囊化技术研究不久前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据了解,这项技术以染料和农药为目的物进行微胶囊化,壁材原料易得,价格相当便宜,合成工艺路线多且工艺  相似文献   

2.
针对螺吡喃类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耐疲劳性差的问题,以N-羟乙基-3,3-二甲基-6-硝基吲哚啉螺吡喃的正辛烷分散液为芯材,聚苯乙烯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螺吡喃光致变色微胶囊,通过SEM和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粒径测试,并将制得的光致变色微胶囊印花到棉机织白布上,得到光致变色微胶囊印花织物。结果表明,光致变色微胶囊包覆完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约为700 nm,粒径分布比较分散。光致变色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变色性能,紫外光照射20 s左右即可完全变色,黑暗环境下450 s能够恢复至初始状态,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印花织物变色前后的色差达到36.10,且在经过20次变色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光变耐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内酯类热敏染料为发色剂,双酚A为显色剂,2-[4-(苄氧基)苯基]乙基癸酸酯为溶剂,制得微胶囊的芯材;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得了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微胶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外观呈均匀球状,在60℃左右无色,当温度降低到20℃及以下显色;其变色性能具有可循环性,且具有良好的耐溶剂和耐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环氧树脂E-12作壁材,低分子聚酰胺200为固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对可逆热致变色有机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封,用SEM和TGA测定了微胶囊的形态结构和热行为。研究包封条件对微胶囊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合适的反应条件是:壁材与变色芯材质量比为0.2~0.6,乳化温度50℃,固化反应分5段升温。此条件下可以制得结构致密完整、具有良好透明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的变色微胶囊,能满足纺织品涂料印花的要求,微胶囊粒径在5μm以下。  相似文献   

5.
农药微囊剂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缓控释功能的微囊化技术在农药制剂的研究开发中广受关注,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农药微胶囊制剂具有控制农药有效成分释放,提高易光解农药的稳定性,降低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以及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良好特性。本文综述近年来农药微胶囊制剂产品、囊材以及微胶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microcapsule,以下简称为MC)技术最初应用于压敏变色复印纸,近年来 MC 技术已应用于制造胶粘剂、防锈剂、合成树脂的固化剂及固化促进剂等,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到染料、医药、农药、香料、液晶、化妆品、食品等领域。虽然目前制造MC 的成本比较高,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但利用 MC 技术使很多传统产品的  相似文献   

7.
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农药微胶囊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在总结农药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种类及农药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难溶性农药微胶囊化方法、吸附型缓控技术、包合型缓控技术以及化学键合缓控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我国农药微胶囊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染料农药工业公司所属有关厂和研究所通过几年的努力在1984年内完成了一批国家攻关项目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并陆续通过了技术鉴定。上海染化八厂完成了棉涤深色印花碱防拔工艺用的活性染料研制工作。此类活性染料可在弱酸性介质中固色,特别适宜与分散染料同浆印花。此类染料系国内首创,其性能已达到世界名牌(英国卜内门公司普施安  相似文献   

9.
一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隐色染料结晶紫内酯、溶剂十六醇、显色剂对羟基苯甲酸苄酯为原料制备有机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并确定了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溶剂的最佳配比为1:3:30。在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中,溶剂主要决定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显色剂主要决定可逆热致变色材料颜色的深浅,隐色染料本身决定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及隐定性等性能。微胶囊化结果表明,微胶囊产品能增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热稳定性,可增加材料的抗溶剂性,且材料不易流失。  相似文献   

10.
分散染料微胶囊多次转移印花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艳  陈水林 《染料工业》2000,37(5):35-36
分散染料被微胶囊化后,在不同的转印温度、转印时间、转印浓度下,对纯涤织物进行多次转移印花。通过测色仪测定织物的K/S值发现:分散染料微胶囊进行转印的次数在适当条件下可达10次以上,且其K/S值可基本保持不变;不同的转印条件对胶囊化染料的转印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散染料被微胶囊化后,在不同的转印温度、转印时间、转印浓度下,对纯涤织物进行多次转移印花.通过测色仪测定织物的K/S值发现:分散染料微胶囊进行转印的次数在适当条件下可达10次以上,且其K/S值可基本保持不变;不同的转印条件对胶囊化染料的转印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戴平望 《应用化工》2013,(12):2147-2150
以隐色染料结晶紫内酯、酚酞、苯酚红、甲基红为电子给予体、显色剂双酚A为电子接受体和十二醇为溶剂,制备了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以密胺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对微胶囊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肇庆科达合成材料厂和广州市化学工业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通过特殊的分散微化工艺和溶液沉淀聚合方法,在我国首家中试生产微胶囊发泡剂及其立体印花浆,于1992年12月通过广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中试产品 KDL 型微胶囊发泡印花浆质量符合企业产品标准要求,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填补了国内制造微胶囊发泡荆及其印花浆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傅桂华  钟滨  陈建宇  王海英  章大诩  王广远 《农药》2005,44(2):66-68,73
选取杀螟硫磷作为有效成分,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改进方法,将多异氰酸酯预处理后再进行聚合反应,并与农药微胶囊剂的传统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方法改进后,微胶囊的囊皮特性得到很好改善,微胶囊的包药率提高约一倍,达到95%以上,热贮稳定性有很大程度提高,分解率从15%降低到2%左右,释放速度更加缓慢,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条件控制释放速度,说明改进后方法制得的微胶囊剂能更好地提高农药的持效性,可以减少施药量一文中还着重研究了多种反应条件对农药微胶囊化的影响,测定了农药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实验表明:释放速度可以通过界面聚合反应的时间、微胶囊剂粒子的大小、农药与囊材的不同用量比、两种水相单体的不同用量比等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以获得适合实际要求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发泡剂及其印花浆”是广东省科委、广州市科委的重点科研项目,由广州市化工研究所承担。微胶囊发泡剂是采用微悬浮溶液沉析聚合新技术把一种低沸点且具有阻燃性的心材用一种低渗透性的高分子膜材通过聚合包裹的。用它制备的发泡印花浆可采用通过的印花技术对各种布质纺织品进行印花。该印花浆粘合力强,可采用各种手段加热发泡,其发泡时间短(30~60秒),温度低(100~140℃)。发泡后的皮膜牢度高,手感柔软,立体感强。广东省科委、广州市科委于87年1月召  相似文献   

16.
从环氧树脂/固化剂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环氧树脂微胶囊化技术的现状及其进展;同时简要介绍了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单组分环氧树脂体系常用的芯材、壳材,以及微胶囊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印染织布工业公司1960年4月还原染料悬浮体法印花,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便宜,节煤、节电的效果,可和多种染料共同印花,凡需用可溶性还原染料的工艺大多可用还原染料悬浮体  相似文献   

18.
有机热变色复配物通常以微胶囊形式应用。本文研究了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囊壁的复凝聚法微胶囊化工艺。研究了影响微胶囊粒度及状态的因素。选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5μ且包囊很好的以明胶为囊壁材料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9.
复凝聚法制备热变色色素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健  刁大杰 《染料工业》1996,33(1):9-13
有机热变色复配物通常以微胶囊形式应用。本文研究了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囊壁的复凝聚法微胶囊化工艺。研究了影响微胶囊粒度及状态的因素,选用优化的工艺条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5μ且包囊很好的以明胶为囊壁材料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可逆热致变色涂料对织物进行印花。研究增稠剂、粘合剂、焙烘条件等对织物颜色、牢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包封后,体系内可能遗留部分未反应的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残基,这些基体有可能与印花粘合剂、增稠剂发生反应而生成不透明物质,从而影响色浆及印花产品的颜色,所以印花助剂的选择和工艺条件的控制十分重要。在本研究范围内,最佳色浆配方和印花工艺条件为:耐盐性能和抗渗化性能好的KG-201、KG-203作增稠剂;对颜色影响小且手感好的PT-528S作粘合剂,用量为色浆的15%,焙烘条件是100℃下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