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从一株产漆酶的野生白腐菌出发,通过紫外诱变技术处理,获得了一株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诱变菌株,其酶活高峰可达4630U/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约3倍。对诱变菌株液体发酵产酶的研究表明,碳源和氮源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对菌体保持生长和代谢活力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在培养体系中漆酶活力显著升高阶段,体系pH值的变化曲线则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低谷。  相似文献   

2.
对漆酶产生菌鸡腿菇C6进行高静水压处理,发现致死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致死率为50%~80%的范围内诱变效果较好。实验获得了一株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鸡腿菇高压突变株C6-203(200MPa处理45min),其酶活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6.54%,发酵周期也缩短了1d。  相似文献   

3.
以细菌M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处理,经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获得突变株。经紫外诱变获得6株正突变株以第2株产酶活力最高,CMCase、FPA相对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6.06倍、6.88倍。紫外诱变可使细菌M7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灵芝高静水压诱变及其漆酶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静水压处理对灵芝生长及其产漆酶的影响,实验压力为0.1 ̄400MPa,保压时间为15 ̄60min。实验结果表明,灵芝致死率随处理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在150MPa下处理30min获得了一株生物量和漆酶产量都大幅增加的突变株G1502,其最大生物量及酶活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9.3%和283%,发酵时间也缩短了1d。  相似文献   

5.
王岁楼  王琼波 《食品科学》2008,29(5):287-291
对灵芝突变株G1502发酵液中漆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及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发现,G1502在发酵时只分泌一种漆酶.发酵液经透析浓缩、DEAE-纤维素柱层析,比活力提高 24.28倍,酶活力回收率18.66%.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该酶的动力学常数K m=1.94×10-4mol/L,Vmax=2.28×10-6 mol/L·min;愈创木酚浓度高时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K 对酶有激活作用,Cu2 激活作用不大,Fe 2 、Co2 、Ca2 、Na 、Ba2 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诱变黑曲霉的方法产生葡萄糖氧化酶并研究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以酶活力、蓝紫色透明圈的直径为主要指标,确定了紫外诱变法最佳诱变条件为:15 W的紫外灯在照射时间为8 min,照射距离20 cm处,获得1株优良的正向突变株,其产葡萄糖氧化酶的能力是出发菌株的11.8倍。并且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酶的最适发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30℃、5%接种量、转速160 r/min条件下恒温培养72 h,为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优化后酶活力是优化前的9.56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氮离子束诱变节杆菌(Arthrobacter sp.g-1984)筛选到黄嘌呤氧化酶高产菌株X7,产酶活力为24.49 U/g,是出发株产酶活力(8.81 U/g)的2.78倍,经发酵条件优化后,产酶活力达到36.67 U/g,是出发菌株产酶活力的4.16倍,产酶高峰缩短了21 h.对细菌黄嘌呤氧化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最适反应条件为37℃、pH 6.5、Fe2 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作者所在实验室保存的3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到一株液态发酵产漆酶的密孔菌Pycnop-orus sp.SYBC-L1,以漆酶活力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Pycnoporus sp.SYBC-L1分泌漆酶的培养基:麸皮水煮液60 g/L,葡萄糖60 g/L,豆粕粉15 g/L,CuSO_4·5H_2O 1.0 mmol/L;培养条件:初始pH 3.0,装液量50 mL/250 mL,30℃、200 r/min培养13 d,漆酶活力达24.95 U/mL,为优化前的36.16倍.  相似文献   

9.
科技园地     
无锡市太湖酱菜厂和无锡轻工学院经过几年的合作,已经研究成功用酶制剂生产酱油的新工艺.这项研究所获得的新菌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一倍以上,发酵时间缩短了四分之一,保留了原菌株酶系,是一株优良的酱油生产用酶制剂菌种.与固体曲发酵相比,用酶  相似文献   

10.
灵芝原生质体诱变选育高产漆酶突变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株产漆酶活性较高的灵芝(Ganoderma.lucidumKarstNo.1)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株漆酶活性比对照菌株提高2.83倍的突变株G301。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最佳制备条件为:以蔗糖为稳渗剂,采用4%(W/V)溶壁酶与2%(W/V)蜗牛酶等体积混合酶液,在30℃、pH6.0下,对液体培养48h的灵芝菌丝体酶解1h;同时实验所确定的原生质体诱变的适宜条件为:30W紫外灯距离40cm照射30s。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产气气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产酶稳定且酶活较高的菌株UV2-10-6,酶活由最初的2.9592U/mL提高为14.82U/mL,提高了4倍.并探讨了一种高效的异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方法,为下一步培养基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对实验室保藏的1株高产耐热脂肪酶的根霉SFE-L01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获得1株突变株UD-23,产耐热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2.39%,达24 000.00 U/mL。对突变株UD-23的产酶条件及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UD-23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条件优化后,该突变株产酶酶活达30 000.00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13.
以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JJQ8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紫外线和HNO2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获得2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HS—T001和HS-T002。与出发菌株相比,经紫外线诱变处理的HS.T001突变株产酶活力提高了1.9倍,用HNO2诱变处理的HS—T002突变株产酶活力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铆钉菇(Gomphidius sp.)D447的诱变育种的效率,首先对该菌的孢子最佳活化时间及定向筛选剂曲酸的最优添加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孢子最佳活化时间为6.0 h,曲酸的最优添加量为0.4%。在此基础上,以紫外线、硫酸二乙酯、氯化锂、5-溴尿嘧啶等诱变剂对D447的活化孢子进行了单一及复合诱变,通过曲酸平板初筛,摇瓶复筛方法,最终获得一株黑色素产量为(2.45±0.16) g/L的诱变株DB-3,较出发菌株D447提高了1.57倍。对突变株进行传代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诱变株DB-3经斜面传代9代以后,黑色素产量仍较稳定,无明显的回复突变。  相似文献   

15.
以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为出发菌株,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探讨,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采用50h菌龄的菌丝体,使用蜗牛酶(0.6%)+溶菌酶(0.4%)+纤维素酶(0.6%)的复合酶液,30℃酶解2h,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可达7.8×106个/mL,再生率为7.3%。在最佳紫外照射时间80s下,突变株经筛选,得到一株酯化酶活显著提高、遗传性能稳定的诱变株HN215-6,其酶活达468.4mg/100mL,比出发菌株HN215提高了1.66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鳕鱼骨酶解液滋味的影响,以副产物鳕鱼骨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压耦合酶解技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鳕鱼骨高压酶解工艺,探讨超高压耦合酶解对酶解液氨基酸态氮、感官评价、可溶性肽、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7.5、150 MPa下加压处理60 min条件下,超高压耦合酶解效果最优,与常压酶解相比,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达到(0.380±0.04) g/100 mL,提高了1.68倍;感官评价表明,超高压耦合降低了酶解液的腥味、苦味和涩味,增强了酶解液的鲜味,鳕鱼骨酶解液的风味得到改善;超高压耦合酶解液中可溶性肽的含量显著大于常压酶解(p<0.05),是常压酶解液中可溶性肽含量的1.47倍;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6240.4±8.1) mg/100 mL,是常压酶解液的1.13倍;谷氨酸的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最大,对酶解液的滋味贡献最大。该方法提高了鳕鱼骨的酶解效率,为水产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He—Ne激光(波长632nm,功率10mW)和紫外线对植酸酶产生茵黑曲霉Px的孢子和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对紫外线诱变的耐受能力比孢子强,而对He—Ne激光诱变的耐受能力比孢子弱。经诱变后筛选出一株突变菌株L2—2,植酸酶产量为9274IU/mL,是出发菌株的1.51倍,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植酸酶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确定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TCC55618菌株生长的临界pH为4.5之后,对其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出耐pH3.5强酸的菌株M1,产量为17.25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2.09%,之后用含0.1%的溴甲酚绿变色平板筛选,对M1进行两轮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出琥珀酸高产菌株R2,该菌株琥珀酸产量为27.35g/L,较原始菌株产量提高了77.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