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提高大豆胚芽油的氧化稳定性,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大豆胚芽油粉末油脂,并研究了不同芯材、壁材比例及喷雾干燥条件变化对微胶囊化大豆胚芽油理化特性、微观结构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的表征方法包括:粒径分布、乳液稳定性、喷雾干燥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水分含量、扫描电镜及氧化稳定性等。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前,3号(壁材∶芯材为3∶5)和6号(壁材∶芯材为2∶3)样品稳定性较高,平均粒径分布均匀且较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喷雾干燥后样品条件:当壁材含量25%、油脂含量15%及出口温度为160℃时样品的状态最佳。外形颗粒较圆整、饱满,且表面光滑、裂纹较少,并且在室温下非常稳定,此时包埋率为97.15%。该结果说明壁材阿拉伯胶与芯材大豆胚芽油具有最适比例,可制备成微胶囊化大豆胚芽油,在此条件下所制取的微胶囊可防止大豆胚芽油氧化,延长油脂保质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5.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杜仲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作微胶囊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杜仲籽油微胶囊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仲籽油微胶囊的优化配方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配比1:1,心材与壁材比率2:3,乳化液浓度25%(W/V);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 ℃,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5 MPa;在此条件下,杜仲籽油微胶囊的包埋效率可稳定在84%~86%,经微胶囊化处理的杜仲籽油,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微胶囊产品的颗粒外形较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6.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的工艺条件,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微胶囊化包埋甜橙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运用此工艺制备的微胶囊甜橙油包埋率可达90.25%,长期贮藏后经检测其易挥发性成分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7.
以银杏中主要活性物质类黄酮的微胶囊化效率为考察指标,对银杏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银杏油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阿拉伯胶与β- 环糊精的比例为1:1(m/m),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3(m/m),料液浓度为25%(m/V),单甘脂为0.1%;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30ml/min,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银杏油的效率可达到90.66%;制备的银杏油微胶囊为黄色或淡黄色细小颗粒,水分含量2.28%,密度0.82g/cm3,溶解度98.10%,黄酮含量5.73%,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苍子油微胶囊,探讨不同壁材对乳液稳定性和山苍子油微胶囊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优化山苍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以羟丙基-β-环糊精/阿拉伯胶(HP-β-CD/AG)为壁材制备的山苍子油微胶囊为颗粒大小均匀、流动性好的圆球形,其他壁材制备的山苍子油微胶囊出现凹陷、皱缩和聚集现象。制备山苍子油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为:W_(HP-β-CD/AG):W_(LCO)6.0,进料流量3.10mL/min,进风温度171.0℃,该条件下山苍子油包埋率为83.80%,包埋率与3个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
粉末油脂是食品微胶囊技术的产品,因其具有方便操作、稳定性好和货架期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目前用于食品工业制造粉末油脂的微胶囊化方法主要是喷雾干燥法.文章就粉末油脂的特点、喷雾干燥制备粉末油脂的方法及壁材选择等进行总结,并提出这项技术在中国调味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多孔淀粉包埋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含量高达75.8%,为防葡萄籽油氧化,以多孔淀粉为壁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对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建立微胶囊化回归数学模型,并对产品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包埋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技术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比率2.9∶1、包埋时间58min、包埋温度50℃,包埋率为30.31%,产品抗氧化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山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伟  赵滢  沈育杰 《食品科学》2011,32(10):21-24
目的: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提取温度、料液比、时间、溶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山葡萄籽为原料,乙醇作为提取剂,通过香草醛-HPLC法测定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香草醛法测定黄烷-3-醇单体与原花青素的总含量,HPLC法测定黄烷-3-醇单体的含量,二者之差为原花青素总含量。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5(g/mL)。结论:在此工艺参数下,原花青素提取率为3.12%。  相似文献   

12.
李艳茹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2):60-62,68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汉麻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稳定的微胶囊乳化液的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0,心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1.5,乳化液总固形物质量浓度25 mg/mL.得到的微胶囊化汉麻籽油外型近球型,粒径大小在4~7 μm左右,溶解度>90%.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葡萄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建立了提取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以石油醚(60~90℃)为浸提剂,在物料粒度60目条件下,提取条件对葡萄籽油出油效率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提取温度超声频率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6.7 m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0 m in、超声频率53.3 kHz,出油效率54.50%;所建立的数学回归模型能较准确预测葡萄籽油的出油效率。  相似文献   

14.
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酿酒葡萄(美乐、赤霞珠、龙眼、霞多丽)的种籽为原料,提取葡萄籽油,经皂化、萃取制得植物甾醇。采用GC-MS方法首次分析了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从葡萄籽油中检测到6种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岩藻甾醇、豆甾烷醇、环木菠萝烯醇),其中白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籽油中总甾醇含量高于红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在鉴定出的6种植物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岩藻甾醇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使用薄层扫描法进一步确认了梯度提取的乙酸乙酯、乙醚组分中原花青素单体含量,并与香草醛一盐酸法的结果加以对比,又用分光光度法考查了pH值、温度、光照以及用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处理对原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最后用β环糊精制备了原花青素微胶囊。结果发现,乙酸乙酯、乙醚组分中原花青素单体百分含量分别为29.02%和59.98%,与香草醛一盐酸法测定结果(33.25%和60.64%)基本一致;较低的pH值(pH3-5)、避光、室温(20℃)有利于原花青素的保存,添加0.6%的抗坏血酸或0.75%亚硫酸氢钠对原花青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β-环糊精、提取物用量分别为10g和0.189g时,微胶囊产率和包合效率分别为80.4%和20.5%。  相似文献   

16.
丁香油喷雾干燥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丁香油中低沸点成分较多,为防止丁香油的挥发,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丁香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壁材采用1:1的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心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2,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乳化液的0.3%,在1.5×104~1.6×104r/min条件下均质15min,进风温度220℃,出风温度80℃,制得的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刘永衡  陈彬  王学英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4):251-255,320
研究了葡萄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两种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两种酿酒葡萄的葡萄籽为原料,通过微生物抑菌圈实验,测定了葡萄籽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提取物、两种葡萄籽油对三种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法(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了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排列如下:正丁醇萃取物(N-butanol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N)>95%乙醇总浸提物(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石油醚萃取物(Petroleum ether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P)>乙酸乙酯萃取物(Ethyl acetate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E)>两种葡萄籽油(Oil-1、Oil-2);TEN样品在0.20 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显示出强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也显示出较强抑菌效果。此外,两种酿酒葡萄的葡萄籽油化学成分种类相似,Oil-1、Oil-2中分别鉴定出11个和10个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肪酸和酯类,但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Oil-1、Oil-2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5.36%、43.97%,除亚油酸外Oil-1中其余相同成分的含量均低于Oil-2。本实验提示葡萄籽正丁醇萃取物可以应用于食品的保鲜防腐,为葡萄籽的药用食用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油的浸提和精炼工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葡萄籽油浸提和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文中的试验条件下 ,葡萄籽油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 :正乙烷为浸提剂 ,葡萄籽粒度 60目、含水量 7%、料液比 1g∶6mL、温度 65℃、浸提时间 3h。葡萄籽油精炼工艺条件是 :碱炼初温 45℃ ,碱液浓度 1 8 5 %,超碱用量 0 4%;水化加水量 4%,水化时间分别为 1 0、0 5h ;二次脱色工艺为活性脱色白土加量第 1次 4%,脱色时间3 0min、脱色温度 90℃ ,第 2次加量 3 %,脱色时间 1 5min ,温度 85℃ ,真空度 0 1MPa;在真空度 0 0 8MPa、温度 1 80℃、脱臭时间 1 5h条件下可以脱除葡萄籽油中的臭味成分 ,保持葡萄籽的固有香味  相似文献   

19.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多种品牌纯葡萄籽油以及其掺有其他食用油脂的掺伪葡萄籽油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表明, PCA可明显区分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稻米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峰起始时间、峰顶点时间、峰结束时间、峰面积、峰高);并且PCA得分图上能有效区分葡萄籽油中不同油脂的掺伪比例,掺伪比例越高区分效果越好,试验验证可靠。实验结果说明基于葡萄籽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可实现对其是否掺伪、掺伪比例快速、有效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