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防误闭锁装置是变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阐述了变电站对防误闭锁装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传统防误闭锁装置的特点,并针对其不足之处,重点介绍了利用综合自动化装置实现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的实施方案.通过以运行中的500 kV张家港变电站为例,证明综合自动化防误闭锁系统在各种可能操作方式下都能实现可靠的防误闭锁功能,同时也提出了其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防误闭锁装置是变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阐述了变电站对五防闭锁装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传统防误闭锁装置的优缺点。介绍了利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测控装置,实现间隔层五防闭锁的方案。提出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误系统。  相似文献   

3.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飞 《电力设备》2008,9(8):58-60
防误闭锁装置是变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阐述了变电站对五防闭锁装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传统防误闭锁装置的优缺点。介绍利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测控装置,实现间隔层五防闭锁的方案。提出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误系统。  相似文献   

4.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防误闭锁装置是变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阐述了变电站对五防闭锁装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传统防误闭锁装置的优缺点.介绍了利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间隔层测控装置,实现间隔层五防闭锁的方案.提出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误系统.  相似文献   

5.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防误闭锁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宁  郑征 《河北电力技术》2000,19(1):37-37,5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普及,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即取消传统控制屏的全微机监控变电站已日益成为变电站建设和改造的发展方向,这为防误闭锁装置的设计、使用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防误闭锁装置而言,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与常规站的区别就在于取消了断路器控制开关KK,对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由手动操作KK把手,变成了通过后台机键盘遥控操作。因而,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防误闭锁的关键是在没有“KK锁”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的五防闭锁。目前,在常规变电站(即:有控制屏的变电站)中使用的机械类防误闭锁、电气联…  相似文献   

6.
防误闭锁对于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近些年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变电站的防误闭锁系统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述了常用闭锁方式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结合实例,介绍了五防系统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主要设备防误闭锁功能的实现过程和防误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在变电站间隔层测控装置实现全站防误闭锁功能的方法。采用直接上网技术,应用合适的传输协议,实现全站各间隔信息快速共享。采用逆波兰表达式进行防误闭锁逻辑运算。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了遥控操作和当地手动操作的防误闭锁,为变电站的安全操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梁汉城  李婉茹 《电世界》2006,47(8):37-39
从广东近年新投产和旧站改造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来看,除GIS设计有常规电气闭锁外,很多变电站的安全防误措施只依靠微机防误装置,而忽略了单元电气回路的传统电气闭锁。有些变电站虽然设计有电气闭锁,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无传统电气闭锁是不能防止“软件”及“元件”故障,有效实现微机“五防”要求的。由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制定的《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管理规定》第四章第二十四条中提到,新建的变电站、发电厂(110kV及以上电气设备)防误装置应优先采用单元电气闭锁回路加微机“五防”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避免各类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必须实施防误闭锁及相关组织管理手段。对于目前的防误闭锁系统,当线路对侧变电站的接地刀闸处于合位时,无法闭锁本侧变电站断路器的合闸操作,无法实现变电站站间的防误闭锁功能。本文通过对典型的3/2接线型式下500kV线路,其两端设备在不同调度状态下的线路残压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利用线路残压值实现站间防误闭锁的判据,对目前自动化测控装置和五防闭锁系统升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潘继军 《供用电》2012,29(3):55-57,76
传统的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已不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要求.介绍了带有硬接点遥控闭锁功能的改进型在线式微机防误闭锁系统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新建自动化系统或者维持原自动化系统两种情况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升级改造为改进型在线式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模块安装方法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云峰 《电力建设》2008,29(9):56-0
文章总结了在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对西门子、GE 公司几种余热锅炉模块安装方法进行了分析, 旨在通过比较几种炉型受热面模块的结构特点、安装工艺、吊装特点和安装成本, 为今后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余热锅炉模块安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倒装施工法在脱硫项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浩  庞明远 《电力建设》2009,30(4):71-73
在安装大型箱罐体时,由于安装场地狭小或大型机械无法满足需求时,可采用正装法或倒装法。通过对正装、倒装2种安装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分析,用实例说明使用倒装法安装工艺可以解决在小型安装场地安装大型箱(罐)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云广±800kV直流输电工程换流变压器现场安装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云广±800kV直流输电工程穗东换流站高端换流变压器现场安装试验,包括阀侧升高座出线装置安装、阀侧套管安装、散热器安装和换流变压器油处理等,对±800kV直流换流变压器现场安装环境条件、安装的关键技术及其与常规换流变压器安装的差异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用并联电容器及装置的研发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先进大容量单台电容器特点的分析、成套装置特点的介绍以及装置桥式差动电流保护整定值的计算,说明为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发的并联电容器及装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为今后特高压直流工程用电容器装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An overview of the flame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of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used in industrial and utility installations is given, along with current and proposed flame tests and their intended purposes, recommended compounds, constructions, and installation practices for cable tray installations.  相似文献   

16.
主要对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用并联电容器及装置的研发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先进大容量单台电容器特点的分析、成套装置特点的介绍以及装置桥式差动电流保护整定值的计算,说明为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发的并联电容器及装置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为今后特高压直流工程用电容器装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的过程中, 采用液压驱动多功能组合式飞车安装六分裂或八分裂导线间隔棒,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高空作业过程中施工的安全性。特高压组合式飞车, 是组合式框架结构、液压驱动, 既可以用于特高压交流的八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 也可以用于特高压直流的六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 还可以扩展到其他任何多分裂的导线间隔棒安装,有液压制动和机械制动2 种制动方式。飞车可顺利通过直线塔悬垂线夹, 便于间隔棒的安装,也可作为巡线飞车, 在线路运行维护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蔡泽洪 《江西电力》2001,25(3):16-18
介绍了微机母联电流相位比较式差动保护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反事故措施,强调了完善全过程管理对保护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simulating the operation of three types of solar hot water supply installation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s presented: a simplest hot-water installation with accumulation of heated water directly in a solar collector and solar water-heating installations equipped with a separate storage tank and flat-plate or tubular evacuated solar collectors.  相似文献   

20.
The first projec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has been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utilizing the Zone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and the methods of explosion protection allowed for Zones is a new oil field on the North Slope of Alaska. The Zone method of classification and the Increased Safety (Type e) method of protection for Zone-1 areas are used at this facility. The lack of necessary components, difficulties with wiring methods allowed by NEC Article 505, and the incompatibility of existing wiring methods with the new products have all been experienced. Despite these difficulties, the author is convinced that the Zones are here to stay and will be found to provide a safe and cost-effective installation. However, proof of safer and cheaper installations will have to be determined in the future, after some experience and resul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with which to make comparisons.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are presented here with solution methods and an indication of some of the holes rem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for Zone-rated projects. Recommendations are also made for products and changes to codes and standards required for Zones to be truly viable as a method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