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N-苯磺酰基-3-酰基吲哚苯甲酰腙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抑菌先导化合物。[方法]在0.1 g/L质量浓度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21种N-苯磺酰基-3-酰基吲哚苯甲酰腙类化合物1~21对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化合物1、2、4、10和17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如化合物4,抑菌率分别为51.70%、63.20%、54.30%、44.10%和45.20%,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尤其是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率高达63.20%,超过阳性对照霉灵(52.60%)的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1、2、4、10和17对所测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初步拟定将5个化合物作为进一步衍生修饰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天然产物基抑菌剂,以α-蒎烯(I)为原料,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III),进一步转化为α-龙脑烯酸(IV)和α-龙脑烯酸酰氯(V),然后与4-(N-取代氨磺酰基)苯胺类化合物发生N-酰化反应,以32.8~78.1%的收率合成得到8个N-(4-(N-取代氨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化合物VIa~VIh。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50 µg/m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显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N-[4-(N-(噻唑-2-基)氨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Ⅵe)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3%(活性级别为B级)和68.0%(活性级别为C级)。  相似文献   

3.
以α-蒎烯为原料,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经氧化反应得到α-龙脑烯酸,进一步反应制得α-龙脑烯酸酰氯,然后与磺胺类化合物发生N-酰化反应,以32.8%~78.1%的收率合成了8个N-[4-(N-取代氨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化合物Ⅵ(a~h)。采用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0μg/m L下,目标化合物均显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N-[p-(噻唑-2-基)氨基磺酰基苯基]-α-龙脑烯酸酰胺(Ⅵe)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3%和68.0%。  相似文献   

4.
5-溴-1-甲基吲哚-2,3-二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甲基-N-对溴苯基-α-甲硫基乙酰胺与高碘酸钠反应得到N-甲基-N-对溴苯基-α-甲亚磺酰基乙酰胺,收率93%,再在对甲苯磺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的Pummerer反应,得到5-溴-1-甲基-3-甲硫基-吲哚-2-酮,收率78%,进一步与二乙酰氧基碘苯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收率63%,通过IR1、3CNMR1、HNMR等波谱方法证明了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6,(12)
[目的]寻找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活性分子。[方法]在吡唑酰胺的骨架中引入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1,3,4-噻二唑硫醚结构,设计合成一系列结构中含1,3,4-噻二唑硫醚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并进行目标化合物的抗病毒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的浓度下,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相对较差,同时,在500 mg/L的质量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结论]含1,3,4-噻二唑硫醚结构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有望得到具有较高抗病毒活性的有机活性分子。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5,(12)
[目的]发现含羟基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修饰价值的抑菌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15种含羟基类化合物a~o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化合物a~o对所测2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力,特别是α-萘酚(d)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烟草枯萎病菌均表现出高于吧霉灵(o)的活性,其对应EC_(50)值分别为17.9、32.0mg/L和38.0、74.3mg/L。整体而言,化合物a、b和d~o对番茄灰霉病菌较烟草枯萎病菌敏感特别是化合物b、f和j,其番茄灰霉病菌的EC_(50)均低于烟草枯萎病菌EC_(50)值的10倍多。[结论]化合物a、b、f、g和I对番茄灰霉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初步拟定将该5种化合物作为下一步开发抑菌剂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4-苯甲氧基苯肼盐酸盐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以较高产率合成了9个新型吲哚-3-羧酸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ESI-MS表征确认。初步葡萄糖消耗活性试验表明,所合成化合物均对Hep G2细胞有一定的促葡萄糖消耗活性,其中化合物2-甲基-1-(4-甲氧基苯磺酰基)-5-苄氧基-吲哚-3-丙酸、2-甲基-1-(4-甲基苯磺酰基)-5-苄氧基-吲哚-3-丙酸及2-甲基-1-(4-硝基苯磺酰基)-5-苄氧基-吲哚-3-丁酸的促葡萄糖消耗活性强于先导化合物GY3与阳性对照二甲双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志兵  何雪峰  蔡桦  邝继清  薛伟 《农药》2013,(1):11-14,44
[目的]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了寻找到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对此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方法]设计合成了12个N-(1,4-取代吡唑基)-吡啶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mandshurica)的抑制活性。[结果]初步生物活性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 mg/L质量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9j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71.0%,化合物9l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55.7%,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拮抗假单胞菌SU8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  苏品  刘双清  廖晓兰  黄璜 《农药》2013,(12):917-920
[目的]评价拮抗假单胞菌SU8的生防潜力,开发绿色农药。[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研究拮抗假单胞菌SU8、发酵滤液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假单胞菌SU8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达4.53 cm,辣椒炭疽病菌次之,其余从强到弱依次为烟草赤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发酵滤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烟草赤星病菌抑菌活性较弱;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3.92 cm,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带宽度为2.34 cm,对其他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稻瘟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结论]拮抗假单胞菌SU8具有可开发仿生农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设计合成了9个N-(1,4-取代吡唑-5-基)-1,2,3-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测试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ndshurica)的抑制活性。初步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μg/mL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8j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47.6%,接近对照药剂恶霉灵;化合物8d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56.8%,与对照药剂恶霉灵相当,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5,(3)
[目的]发现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3-醛基吲哚类化合物。[方法]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5个3-醛基吲哚类化合物(I~V),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化合物I~V对玉米大、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初步构效关系表明,5-硝基-3-醛基吲哚(IV)对玉米大斑病菌表现出接近已商品化的杀菌剂恶霉灵的活性,其对应EC50值分别为0.037 0、0.035 0 g/L。[结论]该化合物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设计合成农用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灰霉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作为供试生物,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成的10个丙烷脒类似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0mg/L时,化合物A1-A5对番茄灰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苹果干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化合物B5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2.2%,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3-碘苯甲酰肼(2)与芳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3 a~h),而后与乙酸酐脱水环化成了2-芳基-3-N-丙酰基-5-(3-碘苯基)-1,3,4-恶唑啉类化合物(4 a~h),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MS对化合物4a~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芳醛、硝基甲烷及叠氮化钠为起始原料,经环化、氯化、烃化反应,以收率53%~94%合成了15个2-取代-4-氯-5-芳基-2H-1,2,3-三唑类化合物(Ⅳa~o),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确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在质量浓度25mg/L下,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6种作物病菌进行离体抑菌活性实验。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Ⅳd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4%、74.1%和72.9%,化合物Ⅳk对黄瓜灰霉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7.0%及84.7%。Ⅳd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为61.4%,高于商品化品种苯醚甲环唑的42.5%。  相似文献   

15.
苄氧苯甲酰肼与芳香醛缩合得到酰腙,再与丙酸酐环合,成了2-芳基-3-N-丙酰基-5-苄氧苯基-1,3,4-唑啉类衍生物,收率70%~89%。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6.
N-取代吲哚-3-甲醇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佳栋  曹飞  李振江  安肖  韦萍 《精细化工》2007,24(4):380-384
首先由吲哚、三氯氧磷和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吲哚-3-甲醛,产率为97%;进而选择二甲亚砜-氢氧化钠反应体系,室温下由碘甲烷、烯丙基溴、溴化苄和甲苯-4-磺酰氯分别对吲哚-3-甲醛进行N-取代,合成4种N-取代吲哚-3-甲醛——N-甲基吲哚-3-甲醛、N-烯丙基吲哚-3-甲醛、N-苄基吲哚-3-甲醛和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3-甲醛,产率分别为89%、95%、83%和81%;最后选择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室温下通过还原反应合成吲哚-3-甲醇以及4种N-取代吲哚-3-甲醇——N-甲基吲哚-3-甲醇、N-烯丙基吲哚-3-甲醇、N-苄基吲哚-3-甲醇和N-对甲苯磺酰基吲哚-3-甲醇,产率分别为80%、90%、81%、63%和53%。中间产物及终产物的结构经由1H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7.
苄氧苯甲酰肼与芳香醛缩合得到酰腙,再与丙酸酐环合,成了2 -芳基-3-N-丙酰基-5-苄氧苯基-1,3,4-(口恶)唑啉类衍生物,收率70%~ 89%.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8.
为发现杀菌活性高、抑菌谱广的新化合物,以芳醛、硝基甲烷及叠氮化钠为起始原料,经环化、氯化、烃化反应合成了15个2-取代-4-氯-5-芳基-2H-1,2,3-三唑类新化合物,目标物的分子结构经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在25 mg/L的测试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黄瓜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6种作物病菌进行了离体抑菌活性试验。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d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4%、74.1%和72.9%,化合物4k对黄瓜灰霉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7.0%及84.7%。4d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为61.4%,高于商品化品种苯醚甲环唑的42.5%。  相似文献   

19.
以二氨基硫脲为原料,分别与丁酸和异丁酸反应合成烷基取代氨基三唑硫酮化合物,再分别与卤素取代的芳香醛反应合成了4种烷基取代氨基三唑硫酮席夫碱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5,(8)
[目的]发现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串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螺[四氢噻吩-3-醇]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该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该类化合物对细菌及真菌都具有抑菌活性,化合物3d对小麦赤霉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40、0.92 mg/L,化合物3d的IC50值已接近阳性药的活性(IC50值为3.3、0.3 mg/L)。[结论]该合成方法收率高,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化合物3可以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设计合成农用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