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药》2015,(12)
[目的]明确烯肟菌胺和噻呋酰胺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的可混性。[方法]采用室内联合毒力、盆栽试验法。[结果]室内联合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和噻呋酰胺5个配比的供试混剂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5∶1的配比抑菌效果最好;盆栽试验表明:相同质量浓度下,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悬浮剂5#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高于其他配方。[结论]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6,(2)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三环唑混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苗法测定烯肟菌胺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三环唑防治稻瘟病EC90值为7.2449、19.1850 mg/L,且在1∶1、1∶3、1∶5、1∶7及1∶9五个配比下具有明显增效作用;3地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 225~300 g a.i./hm2对水稻穗颈瘟防效,略高于对照药剂。[结论]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配比1∶9)可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病,推荐剂量为225~300 g a.i./hm2。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5,(8)
[目的]探索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Sun-Johnson法测定室内联合毒力,并验证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为0.352、0.083 mg/L,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5∶1~1∶5五个配比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SC 76~92 g a.i./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30%烯肟菌胺与噻呋酰胺SC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单净宇  孙俊  遇璐 《农药》2014,(5):337-339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烯肟菌胺·噻呋酰胺悬浮剂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反相ODS-C18不锈钢色谱柱,甲醇/水(体积比75∶25)为流动相,在254 nm波长下对30%烯肟菌胺·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烯肟菌胺和噻呋酰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7、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045、0.102,变异系数分别为0.595%、0.45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99.2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线性关系良好,准确率、精密度高,是烯肟菌胺·噻呋酰胺悬浮剂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不加入溶剂的方式制备悬乳剂,获得物性合格、生物活性优良的悬乳剂产品。[方法]筛选不同结构类型表面活性剂,通过配方工艺的调整,开发出3%双氟·唑草酮悬乳剂(SE),并对产品的制剂理化性能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该技术的研究获得了性能指标优良、对猪殃殃的ED_(90)值为3.6 g a.i./hm~2,明显优异于市售对照产品4.8 g a.i./hm~2的悬乳剂产品,探究了无溶剂悬乳剂开发的可能性。[结论]产品性能结果显示,分散稳定性合格,悬浮率为99%,其各项控制指标均符合悬乳剂的相关标准。生物活性数据表明,该制剂具有较优的生物活性,从环保意义和农药制剂探索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9,(12)
[目的]为评价戊唑醇和烯肟菌胺在琯溪蜜柚上使用的安全性,研究其残留降解动态。[方法]设计套袋和非套袋2种处理,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按推荐剂量和加倍推荐剂量在蜜柚上各施药1次进行田间试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戊唑醇和烯肟菌胺在蜜柚上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戊唑醇采用套袋时的半衰期(T_(1/2))为6.22~6.64 d,未采用套袋的T_(1/2)为6.48~7.15 d;烯肟菌胺采用套袋时的T_(1/2)为5.93~6.41 d,未采用套袋的T_(1/2)为4.69~4.94 d。[结论]烯肟菌胺在采用套袋时的半衰期大于未采用套袋的半衰期,但套袋对戊唑醇的半衰期没有明显影响。施药后65 d最终产品中均未检出戊唑醇和烯肟菌胺残留。  相似文献   

7.
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9)
[目的]明确几种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对苹果病害的防治效果。[方法]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苹果病害试验。[结果]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00 mg/L、75%肟菌酯·戊唑醇WG 150 mg/L、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120 mg/L、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 150 mg/L,间隔10~15 d,连续施药4~6次,能够有效控制苹果主要病害的为害。[结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75%肟菌酯·戊唑醇WG、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SC对几种苹果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苹果病害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40%噁草酮·丙草胺水乳剂。[方法]利用转相法制备40%噁草酮·丙草胺水乳剂,分别对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筛选,对制剂的室内生物活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较优配方组成为噁草酮10.0%、丙草胺30.0%、T-80 3.0%、AEO-9 3.0%、AEO-3 2.0%、乙二醇3.0%、SAG 1522 0.5%、三乙醇胺0.1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0%。[结论]该制剂各项指标符合水乳剂相关标准。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该产品对稗草和鳢肠的防效达到90%以上,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9.
孙芹  兰杰  李志念  司乃国 《农药》2020,59(3):228-230
[目的]明确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对苹果树主要病害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雾法。[结果]室内筛选试验发现: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在1∶4、1∶2、1∶1、2∶1、4∶1配比下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增效作用明显,在1∶5、1∶3、1∶1、3∶1、5∶1配比下对苹果树腐烂病增效作用明显;烯肟菌酯与咪鲜胺在3∶1、1∶1、1∶3、1∶5、1∶7配比下对苹果轮纹病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8%烯肟菌酯·氟环唑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在120 mg a.i./kg剂量下,春梢防效达到88.71%,秋梢防效达到81.67%。[结论]烯肟菌酯与氟环唑、咪鲜胺等混配,多个比例下均对3种病害增效作用明显,有效降低了新杀菌剂抗性风险,为混剂开发提供了方向,为生产用药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遇璐  单净宇  谭利  孙俊  茹李军  郑雪松  丑靖宇 《农药》2013,(12):880-882
[目的]建立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ODS-C18反相柱,在236 nm的检测波长下,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和噻虫嗪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01、0.08,变异系数分别为0.32%、0.54%、0.1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3%、99.40%、99.38%,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3、0.999 1、0.999 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好,是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崔勇  杜微  董广新  周惠中 《农药》2012,51(2):102-104
[目的]为扩大唑胺菌酯的杀菌谱,提高原药的生物活性,进行唑胺菌酯和福美双复配悬浮剂的研究。[方法]利用湿法研磨的加工工艺对25%唑胺菌酯.福美双悬浮剂的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唑胺菌酯5%,福美双20%,白炭黑2%,EL-80 5%,NNO 2%,乙二醇5%,硅酸镁铝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结论]对该制剂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评价,结果显示该制剂的各控制项目指标符合悬浮剂的相关标准。经室内药效验证,该制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效优异,使用安全,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7,(4)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20%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悬浮剂(FS)。[方法]利用湿法砂磨工艺对20%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悬浮剂配方中各个组分进行筛选和优化。对该制剂的包衣种子安全性、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进行研究。[结果]较优配方组成为丁硫克百威20.0%,NNO 3.0%,FS3000 3%,601#4.0%,乙二醇3.0%,硅酸镁铝1.0%,黄原胶0.1%,BIT 0.1%,SYFMA001 5.0%,1284-S 2.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0%。[结论]该制剂各项指标符合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相关标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种比为1:150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对金针虫的防效为83.9%。该制剂对玉米种子安全,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吡虫啉·多菌灵·烯肟菌胺悬浮种衣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水-氨水为流动相,使用ODS-C18反相柱,在270 nm的检测波长下,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吡虫啉、多菌灵和烯肟菌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7、0.03,变异系数分别为0.27%、0.70%、0.7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6%、99.43%、99.7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9、0.9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线性关系好,是吡虫啉·多菌灵·烯肟菌胺悬浮种衣剂合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22%咯菌腈·氟啶胺悬浮剂。[方法]通过室内配方筛选试验,对咯菌腈和氟啶胺的配比进行筛选。采用湿法研磨的加工工艺,对配方中的各个组分进行了配方筛选和优化。[结果]较优配方组成为咯菌腈8%,氟啶胺14%,EFW 1.0%,D450 3%,Tersperse 2208 1%,硅酸镁铝0.4%,白炭黑0.2%,乙二醇4.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结论]室内活性试验表明,8%咯菌腈+14%氟啶胺对葡萄灰霉病具有协同相加作用。22%咯菌腈·氟啶胺水悬剂各项指标符合水悬剂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5.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种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 2者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和其他菌株的菌落扩展,对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均显示增效;在剂量为250~350 g a.i./hm~2时,对灰霉病的防效高于80%。[结论]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霉病防效高,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白粉病是影响辣椒正常生长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控制辣椒白粉病的重要措施,多种药剂,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等均可用于该病害的防治。[结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辣椒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100~200 mg/L处理剂量,施药2~3次,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优于醚菌酯和三唑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供试作物辣椒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用于田间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具备较好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白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戊唑醇组成的混剂对瓜类白粉病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5%烯肟菌胺EC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SC对靶标作物(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柑橘中醚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和烯肟菌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柑橘中的杀菌剂经乙腈提取,盐析,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分离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醚菌酯、肟菌酯、唑菌胺醇和烯肟菌酯检测限分别为5、5、10、10μg/kg·在方法的检测限与2000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3,在所添加3个质量浓度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75%~95%,变异系数为4.0%~6.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自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戊唑醇组成的混剂对瓜类白粉病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5%烯肟菌胺EC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SC对靶标作物(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 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5%己唑醇微乳剂50 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