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以通江椴木银耳为主要原料,并与金银花、西洋参、玉竹和绿茶进行合理的配方,研制出具有浓郁银耳风味的通江银耳复合袋泡茶。L9(34)正交实验并结合感官评定确定:原辅料配比为银耳40.0%、绿茶25.0%、金银花13.0%、西洋参5.0%和玉竹3.0%;以12.0%的甜蜜素与蔗糖等量混合物为甜味剂;银耳香精1.0‰;焦糖色素0.8%。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将提取的海带多糖浓缩后与菊花和甘草配伍,用喷揉法制成复方海带多糖袋泡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海带多糖的最优条件。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筛选出口感好、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海带粉重4.0%的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1∶1),在pH 6.0、温度50℃条件下酶解3 h,在此条件下海带多糖的得率为14.80%。复方海带多糖降脂茶的最佳配方为海带多糖提取浓缩液(ρ=1.2 g/mL)与菊花甘草混合物的质量比为2∶1,其中菊花和甘草的质量比以5∶1最好。复方海带多糖降脂茶该配方可掩盖海带的藻腥味,茶汤清爽可口,具有降脂功能。  相似文献   

3.
苦瓜和苦丁茶的抑菌作用及其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周和  邹沛  徐燕 《饮料工业》2003,6(5):11-13
对苦瓜和苦丁茶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研究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苦瓜和苦丁茶的提取液对实验用食品常见污染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热稳定性强、抑菌浓度低的特点。以苦瓜及苦丁茶为原料可制成袋泡茶.  相似文献   

4.
开发以玉米须和绿茶为主料,以甘草、山楂、荷叶为辅料的玉米须保健袋泡荼,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采用煎煮、提取、喷揉法制备玉米须袋泡茶,采用正交法、感官评价法得到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采用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法测定产品的抗氧化能力.最佳配料配方中每份含玉米须69%,绿茶20%、山楂7.0%...  相似文献   

5.
高Vc复合绞股蓝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苦丁茶、刺梨原果汁与绞股蓝混合,解决了股蓝袋泡茶口感差的问题,并能大大提高产品Vc含量。最优配比为:单纯绞股蓝茶:单纯苦丁茶:刺梨原果汁=6:4:15。最佳烘制条件为80℃、15min。制得的高Vc复合绞股蓝袋泡茶口感好,Vc含量达902.19mg/100g,是绿茶Vc含量的3 ̄9倍,是红茶Vc含量的22.6 ̄50.1倍。  相似文献   

6.
刺梨、苦丁茶、杭白菊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苦丁茶、杭白菊与刺梨混合制成袋泡茶,产品口感良好,Vc含量高。最佳配比为:刺梨∶苦丁茶∶杭白菊=10∶40∶1,Vc含量为1629.48mg/100g,是绿茶Vc含量的5.4~16.3倍,是红茶Vc含量的40.7~90.5倍。  相似文献   

7.
桑叶保健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桑叶制茶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桑叶茶的最佳杀青方法,并以花茶、大枣、枸杞、黄芪为辅料进行调配,既提高了桑叶茶的营养保健作用,又改善了桑叶茶的风味,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主辅料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8.
《食品工业科技》2004,(01):92-93
通过对桑叶制茶工艺的研究,确定了桑叶茶的最佳杀青方法,并以花茶、大枣、枸杞、黄芪为辅料进行调配,既提高了桑叶茶的营养保健作用,又改善了桑叶茶的风味,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主辅料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石榴皮和石榴粒,该研究开发方便饮用的石榴皮袋泡茶和营养丰富的石榴醋饮料。以石榴皮为原料,红枣、金银花和蜂蜜等为辅料,经过浸泡、干燥等处理后确定最佳制作工艺及最佳冲泡条件,按一定比例分装得到石榴皮袋泡茶。以石榴粒为原料,经榨汁、过滤澄清后加入一定比例的白醋、冰糖和水调配制作石榴醋饮料。结果表明,石榴皮袋泡茶制作干燥时间24 h,干燥温度80℃时感官评分最高,此时石榴皮中的总酚含量为8%,水分含量为10%;金银花、红枣和石榴皮的质量比2∶1∶4,150 mL 100℃的热水冲泡,包装袋大小6×6 cm~2,目数80目,冲泡5 min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以第一次冲泡效果最佳。石榴醋饮料最佳配方为白醋、冰糖、石榴汁和水的质量比为1∶3∶60∶60,此饮料pH 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饮料最佳杀菌温度100℃,杀菌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10.
苹果皮复合袋泡茶的研制及其抗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皮和安吉白茶为原料,经过筛选配方,研制了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复合袋泡茶;并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测定了该袋泡茶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采用全血总抗氧化能力(TAC)评价了其生物抗氧化效应.结果表明,苹果皮和安吉白茶在质量比为4:1,每袋规格为3g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苹果皮复合袋泡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强,其...  相似文献   

11.
花卉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及美容功效。用花卉来酿酒,不仅保留了酒的特点,还具有诱人花香和丰富的营养。花卉酒越来越成为重视养生的现代人追求的新型营养饮品。文章综述了花卉酿酒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在综合现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并针对花卉酿酒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潘璐  范丽  张华 《纺织报告》2021,(2):123-125
如何区分南京和扬州的绒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主要从制作、生产、销售和传承发展等方面,对南京绒花和扬州绒花的区别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黄花鲜复合调味品的生产工艺、最佳配比及各因素的比较确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试验,确定了黄花鲜的各项技术参数:当黄花菜粉∶味精∶I G=15∶50∶1.2、调湿水分为总量的10%,干燥温度为80℃时,生产的产品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悠久的种茶历史中,茶树花由于具有会与茶叶争夺营养的特点,常常作为废弃物处理,导致该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研究发现,茶树花成分与茶叶基本相似,含有丰富的营养活性物质.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茶树花的高价值,有关茶树花营养成分及生理功能的研究逐渐深入开展.茶树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花卉.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  相似文献   

15.
杜仲雄花及花茶中绿原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雄花茶加工前后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Kro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0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8∶92);检测波长327nm;流速1.0mL·min-1;柱温25℃。绿原酸对照品在0.05~0.55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61%,提取方法为50%甲醇加热回流30min。该方法准确、简捷,可用于杜仲雄花茶加工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料液比、浸提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一点红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一点红多糖提取率最重要的因素是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油醚回流2.5h,滤渣用无水乙醇回流1h脱色并除去小分子多糖,用30倍原料质量的中性水,在温度70℃,提取时间2h下,浸提2次.加入3倍无水乙醇沉淀,用三氯乙酸除去蛋白质,静置12h,得到脱蛋白的多糖液.  相似文献   

17.
以人参花蕾为原料研制保健饮料,充分利用了人参花丰富的营养的保健价值。对人参花蕾的采收、处理、储藏以及在饮料中的应用技术作了研究和探索,同时对于人参花蕾的微苦的口味和独特的气味得到保持和改良。  相似文献   

18.
李宁  王建平  章朝晖 《食品工程》2012,(3):41-44,49
根据茉莉花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试验研究了吸香或未吸香茉莉花浸膏的芳香组分,并对比研究茉莉花花蕾、吸香鲜花及未吸香鲜花经自然干燥、烘箱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后的干花品质,为茉莉花干花产业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评价梨花的营养成分。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测定营养成分的规定,测定梨花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利用乙醇回流提取, 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石油醚回流提取, Liebennann-Burchard显色法测定总甾体含量。结果梨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尤其是矿物质K(151.97 mg/100 g)、VC(3.117 mg/100 g)、赖氨酸(130.45 mg/100 g)以及黄铜(1.055 g/100 g)和甾体类化合物(0.041 g/100 g)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多。结论梨花是富含营养物质的理想天然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20.
以无患子花为原料,提取无患子花色素并研究了其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证明水对无患子花色素的提取能力最强,在253 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无患子花色素适合中性溶液保存;光照会促进无患子花色素的分解;无患子花色素在60℃温度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K+、Ca2+的存在对无患子花色素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食品添加剂中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C(VC)会破坏无患子花色素的稳定性;此外,无患子花色素具有一定抗氧化还原的能力。这一结果可为以无患子花为原料的食品开发提供有益提示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