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建华  赵丽新  范振明 《山西建筑》2010,36(30):183-184
基于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基本方法,推导了单支独立避雷针和双支等高独立避雷针的安装高度和保护范围计算公式,算例表明,避雷针设计时,首先计算避雷针的安装高度和保护范围,然后再用作图法进行检验,这种设计过程符合一般的设计程序,为防雷设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
改进滚球法确定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苗 《建筑电气》2007,26(8):42-44
多支避雷针间的保护范围受滚球半径、避雷针的45°保护角、针高及针间距离控制,提出用改进滚球法确定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新方法。文中通过分析比较,指出现行滚球法由于没有考虑避雷针的45°保护角的影响,扩大了多支避雷针间的保护范围,存在安全漏洞,同时还存在不能充分利用多支避雷针间保护范围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用改进滚球法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江  林苗 《建筑电气》2004,23(4):27-29
分析滚球法的缺陷,结合我国已经积累的丰富防雷经验,提出改进滚球法,取避雷针的保护角为45°,设定避雷针的引雷范围及保护范围为常数,并以此为基准,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一定范围内,越高的建筑,越具有受雷击的可能性。在通常情况下,高层住宅楼都是安装有避雷针的,不会发生雷击事故。但是在下列情况下也会受到雷电的危害。 1.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一般是指对直击雷所能保护到的空间而言。从设计上讲,只要在它的保护范围以内,建筑物就可以不遭受直接雷击。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度和体型,特别是避雷针本身的高度或避雷针装在建筑物上的总高度。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往往是通过计算得来的,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存在遭雷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避雷针保护范围及其物理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滚球理论和新近发展起来的,考虑了以上行先导起始和上行、下行先导相对运动的雷击物理模型——先导传播模型(LPM)。将两种模型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进行比较,并从物理本质上阐述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秦文智 《广东建材》2011,27(8):133-135
采用折线法和滚球法对两型机场站坪高杆灯的避雷针进行防雷分析,找出部分现有高杆灯避雷针防雷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IEC推荐的"滚球法"为依据,对两型高杆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进行计算分析,回溯分析所需的避雷针长度,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计算排放有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保护范围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单支避雷针以及双支不等高避雷针来分析排放有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无管帽时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的保护范围算法,并给出了方便理解的三维图,最后提出有管帽时管口外空间的保护范围算法.  相似文献   

8.
刘文正 《建筑电气》1993,12(1):8-12
我国新编制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7—××报批稿中采用的滚球法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J57—83(试行)中所用的折线法所确定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有很大差别,文章对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及相同条件下所确定的避雷针(线)保护范围的大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进行防雷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雷达塔的防雷技术措施,着重分析用滚球法确定三根避雷针保护屋顶球形设备时避雷针高度的计算方法及雷达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吕中 《建造师》2008,(11):68-69
防雷设计的技术措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防雷分类,参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相应要求,采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采用等电位联结这一保障安全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线路避雷器在110kV荔茂线60~#杆防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10 kV荔茂线60#杆为大跨越三联杆,A、C相杆的避雷线对B相(中相)导线的保护角为51°时,不起保护作用,使60#杆B相(中相)导线易遭受雷击,造成绝缘子串闪络。为解决60#杆的雷害问题,安装了线路避雷器。对线路避雷器雷击动作后杆塔相邻相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的计算结果表明:线路避雷器除了可防止相绝缘子串遭雷击闪络而引起线路跳闸外,还可利用其雷击动作时向导线分流部分雷电流,从而降低杆塔分流系数,将杆塔相邻相绝缘子串的耐雷水平提高了约7%。近两年的线路运行表明,采用线路避雷器是线路防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将避雷针更名为引雷针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  林苗 《建筑电气》2007,26(2):64-64
分析避雷针的引雷作用、绕击问题及二次雷害问题,指出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为了避免避雷针“避雷”的误导,警示避雷针引雷接闪后的二次雷害副作用,建议将现有避雷针更名为引雷针。  相似文献   

13.
线路避雷器在防雷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研究线路避雷器在防雷中的作用,根据雷电直击杆塔顶部及绕击导线两种情况,建立线路避雷器动作时的等值电路,推导出考虑残压影响的线路避雷器对雷电流的分流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当雷电直击杆塔顶部致线路避雷器动作时,线路避雷器约可向保护相导线分流≮10%的雷电流;而当雷电绕击导线致线路避雷器动作时,线路避雷器可向杆塔及杆塔两侧相邻档避雷线分流70%的雷电流。  相似文献   

14.
从线路避雷器防雷的工作原理入手,介绍了线路避雷器具有很好的钳制电位作用,可以确保绝缘子串不发生闪络,从而达到防止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发生的目的。通过四川某电业局配网针对线路避雷器在35 kV线路应用及防雷效果,证明线路避雷器可以有效降低雷击跳闸,从而为线路提供可靠保护。并且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根据线路历年雷击跳闸记录、雷电分布及雷击跳闸类型可进行选择性安装。通过对线路避雷器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建议每5年对运行中线路避雷器进行一次抽查试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估。鉴于目前的防雷形势,建议继续推进线路避雷器的防雷应用,但由于线路避雷器大量挂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线路的维护压力,同时线路避雷器对整条线路的防雷效果主要取决于正确选定易击段、易击塔、高阻区,因此强调应适度控制安装规模和注重安装选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以泸州110 kV玄石线为例,介绍了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方法:一分析线路的杆塔参数和地势,找出需要进行重点防护的地区;二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仿真,比较不同避雷器安装方式的防雷效果。分析了冲击接地电阻对耐雷水平的影响以及线路避雷器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确定了线路型避雷器的参数要求。对玄石线110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进行仿真计算,易击杆塔的耐雷水平可从76kA提高到410kA。因此,在特定区段合理安装线路型避雷器,大大提高了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笔者对有关规范的理解 ,根据当地年平均雷暴日、建筑物等效面积、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及特点 ,通过计算实例 ,分析了一般性多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相似文献   

17.
配电网保护间隙在提高线路跳闸重合率和防止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在实验中发现相对于避雷器动作时间,保护间隙动作时间和绝缘子动作时间相差不多。从保护间隙和避雷器动作时间不同出发,在分析保护间隙保护距离时考虑了保护间隙闪络时间对保护间隙保护距离的影响。先通过实验确定绝缘子和保护间隙的伏秒特性曲线,然后利用相交法计算出不同等级雷电过电压下保护间隙和绝缘子动作时间,最后根据保护间隙和绝缘子的动作时间差和雷电波在线路上传播的速度计算出不同等级雷电过电压下保护间隙的保护距离。计算方法可以为保护间隙在工程设计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110kV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于雷电活动强烈、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的山区线路 ,采取各种传统综合防雷措施有时难以奏效。由于近些年 1 1 0 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简称线路避雷器 )的研制成功 ,为解决线路的防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从分流的角度 ,通过对雷击杆塔时 1 1 0 k V线路避雷器的仿真实验 ,在理论上分析了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指出了线路避雷器在实际运用中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电网防雷保护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通过对农村电网在实际运行中的雷害事故情况和典型事例的分析,认为线路绝缘水平低,缺少防直击雷的措施,避雷器的使用不当和接地不良,雷电过电压与内过电压的联合作用是目前农村电网雷击跳闸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规范避雷器的安装维护,改善避雷器和杆塔接地,使用塔顶避雷针和自动消弧装置降低配电网建弧率,限制雷电流过后的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降低配电网建弧率等防雷措施,可提高配电网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