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核心的城市区域;是世界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客观规律。本文概述了世界主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卫星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模式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阐述了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协调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其基本特征 ;然后针对该地区多中心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困境 ,指出其向都市经济圈发展模式演进的客观必然性 ,并提出了若干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了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协调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其基本特征;然后针对该地区多中心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困境,指出其向都市经济圈发展模式演进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若干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一体化地区是城市群发展的先导区,是城市提质增效、在快速重构和日益扁平化网络城市体系中占据核心和节点位置的一种重要选择。从厘清城市一体化的内涵出发,探究中国城市一体化地区形成的动力机制、空间组织模式与格局对建立更具全局性和针对性的中国城市一体化分析理论、认清我国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优化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现运用定性综合集成法,架构了基质层、支撑层、功能层、智慧层、政策层等驱动城市一体化发育的分层因素集并进一步拓展为因素类,提出七个方面的驱动机制;基于中观和宏观视角分别总结了我国城市一体化地区的空间组织模式;全面梳理了我国"17+8+8+4"的城市一体化地区空间组织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指引,为促进我国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演进,以及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的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市空间存在单中心蔓延的突出特征,是造成交通拥堵、生态恶化、房价上升、经济效率下降等大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未来战略走向应该是在区域范围内构筑多中心的空间体系,其关键是次中心城市的形成。上海目前新城缺乏吸引力,难以发展成为次中心城市,其原因在于新城功能定位偏低、就业吸纳能力不强、与中心城之间缺乏便捷交通联系、公共服务能级不高、社会认知度低以及与中心城住宅发展缺乏协同性,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开发管理体制分散和缺乏立法保障。未来上海的空间体系建设,应尊重个人行为动机和重视体制创新,把多中心体系形成和次中心城市发展列为当前政策的重中之重,优先发展联系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市的大站距快速轨道交通,次中心城市要实现就业、居住以及生活的功能均衡,合理调控中心城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都市圈逐渐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其空间结构和组织方式对规划实践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比较全球都市圈空间结构案例与回顾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区域视角,采用人口流动数据表征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空间集聚的结构关系,对珠三角内各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测度,得出广州都市圈是纵向扩展的强核心簇群结构、深圳都市圈是横向扩展的多中心分布结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则是形成中的多中心环布式结构等,并分析了3种不同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对应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城市空间组织是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和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因而成为城市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着重回顾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对城市空间组织的研究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并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巨型城市区域:一个新现象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MCR:mega-cityregion)作为一个全新的现象,正在当今世界上高度城市化的地区出现。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从中心大城市到邻近小城市的漫长扩散过程。这些小城市或新或旧。虽然戈特曼(Jean Gottmann)早在1961年就已在其关于都市带的先驱研究中最早界定美国高度城市化的东北海岸为巨型城市区域.  相似文献   

10.
国内特大城市大多采取多中心空间战略,但效果并不明显,其理念的有效性尤其是经济的有效性需要严谨检验.尽管主流经济学对此还没有完整、精确的答案,但城市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却给出了方向性的结论,即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集聚的负外部性产生的成本会逐渐超过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最终导致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化.这一结论从经济绩效角度为多中心的规划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实践中的多中心战略之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原因在于城市经济模型是基于自由市场机制的前提假设,而这与现实存在很大出入.为了降低由多中心结构形成的时滞性造成的城市利益损失,政府应发挥作为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代表的作用,在尊重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做出空间转型的决策,并发挥政策聚焦和资源调动优势,促进外围有初始优势的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次中心城市,积极主动地推进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从而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最优化和城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中心是人类文化行为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人类的立足点。通过对中国古代城市空间中心的研究,归纳出聚、居、事、思、逸、礼、市七个方面的特点,由此分析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文化的深层内涵,对于我们思考城市空间的历史承传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心城市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中心城市的问题和矛盾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以南京主城为例,对其发展过程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评价,提出了保证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石忆邵 《规划师》2011,27(12):57-61
共享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最终实现社会各阶层的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和社会福利平等,最终实现城乡公平、区域公平和社会公平.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创建幸福城市,共享式发展是创建幸福城市的前提和基础.应当将“创建幸福城市”作为我国各级城市政府规划和管理城市的首要目标和长远目标,着力推进城市发展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相似文献   

14.
The centralization of government in metropolitan areas has been aw often proposed but seldom attained goal. A review of the organizational assumptions upon which these proposals are based, and the findings of recent research, both suggest that a re-evaluation of the capacities of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systems of government is in order. Past writings have provided little basis for explaining the viability of or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ionized government. With a theoretical model of decentralized government in which service units compete under quasi-market conditions, it is possible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of such a system and its capacity to respond to local and metropolitan needs.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国内传统雨水排放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低影响开发(LID)城市雨水管理模式的内涵及其优越性,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情况,就LID雨水管理模式的中国化,如创新式推广、本土化表达、多元化应用、数字模拟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为该模式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参考和建议:改变传统的“以点带面”的推广方式,因地制宜的选择工程技术措施,将LID理念和技术多元化应用于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流域水环境治理,应用数字化模拟技术增强LID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市,位于一定的气候带,其特定的气候环境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反过来,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城市地貌变化和人类活动密集,又会使城市局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北京近50年中,城市建设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1980年以来,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以三环路及未来的四环路为标志,现在的城区面积要比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大4-5倍.在北京迈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人口密度增长,道路拓展延伸,高楼大厦林立,其城市气候和气象灾害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北京城区的发展将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呢?  相似文献   

17.
宫学宁 《建筑技艺》2021,27(4):88-89
来自北美的Lifestyle Shopping Center设计风靡一时,邻里中心商业街区设计则紧扣国家开放社区及邻里中心的政策,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空间营造和生活体验角度,对两种商业街区模式进行论述和分析,以期对未来商业开发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广东省在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文明、宜居、承载力强的理想城市”的目标。理想城市一直以来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梦想,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理想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理想城市这一多解命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探讨了理想城市模式;基于理想模式,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旧观念”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约翰·弗里德曼教授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建设“六个转变”的思路,从“精细规划”的角度,探讨我国理想城市建设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分别就城市中心型商业中心、门户型商业中心、城市副中心型商业中心与社区型商业中心四种类型.结合案例进行详尽论述.对比分析。认为交通枢纽型商业地产体现的是一种交通综合体的混合开发模式.而现代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开发也更加趋向于以交通功能的完善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综合体开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近域郊区化到远域郊区化是国内外大都市郊区城市化扩展的重要步骤.以上海大都市郊区化为例,阐述了从近域郊区化向远域郊区化推进的战略意义:辨识了远域郊区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