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适应性城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正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早在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就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一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变化,二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的快速推进,碳排放的不断增加使自然系统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世界各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虽然预测的温度变化似乎很小,但它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它将引起海平面上升和气候特性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赵洁 《山西建筑》2012,38(16):237-238
指出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就影响CO2排放量的入口、人均GDP、单位耗能量和能源含碳量以及碳汇量等进行CO2减排方案的探讨,并认为油田、煤气层和深部含水层等地质处置方法能够有效增加CO2的碳汇量,降低CO2的人为排放量,是当前最有潜力的CO2减排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乡规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平台,城市规划决策者需要有能力明确指出相关的基本排放数据:包括不同规划方案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规划范围的主要排放源头,排放结构等,编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作为行动计划实施的依据.要科学地建设低碳城市,以城乡规划建设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规划要求.但目前我国以地方城市区域为空间单元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的工作都还不够,影响了城乡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的发展和推进.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城市或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回顾,以英国的莱斯特市和伦敦市,美国的纽约州和纽约市、及加拿大温哥华市5个尺度规模不同的地方区域近年编制的温室气体清单为例,总结其对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参考作用.最后指出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启示,并提出三个基本方法和原则:(1)城乡规划建设政策职能匹配;(2)明确解释城乡空间边界的影响;(3)减排目标与进度成果数据公开.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清单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是重要的,可以提供具体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政策的客观科学基础。本文阐述城市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性,回顾目前在地方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工作,讨论它们对地方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应用局限。再指出可以按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为平台,把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框架进一步深化,建立一个按低碳城市发展政策手段和治理职能匹配的清单框架,并考虑到空间边界对排放量计算的问题。城乡规划管理作为协调城市地域内经济、社会活动和土地、资源使用、基建等元素的法定平台,需要按规划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加强城乡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效用和操作性。最后建议在此理念和初步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开展未来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内容比较分散,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在城市规划及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从而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园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角色与使命进行了阐述,园林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的选择及耐热、抗旱植物的选择及培育直接关系到园林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付建华 《建筑》2011,(24):16-17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空前重视,我国也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发展绿色建筑是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丙北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两北地区面临干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空前重视,我国也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当前,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推行"绿色建筑行动",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国外城市规划》2011,(1):113-114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是一个令人又恨又爱的国家。一方面,作为世界上一个能源消耗人均数量、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它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在后“京都议定书》的时代,美国在全球各国谈判中也基本坚持着自己原有的立场。另一方面,美国学界、部分精英、各州、各地方政府在减少能源消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上。  相似文献   

11.
魏薇  秦洛峰 《规划师》2012,28(11):123-127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当前世界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对减弱气候变化影响和保护气候具有决定意义。德国为应对气候变化,从构建气候变化区域模型入手,探讨了一系列气候适应性发展策略,开展了气候适应性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实践,如减少交通出行,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倡导节约用地的居住区结构及有利于气候保护的功能布局和建设用地选址,为我国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科技体制改革后建设部唯一保留的直属科研机构,是全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信息中心.担负着为国家和建设部城乡规划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地方城乡规划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促进城乡规划行业技术进步的职责。城乡规划编制是我院为地方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服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对全球经济变化的回应:以东京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20年间,日本的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衰退,这对东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城市曾经拥有的支配地位受到其他亚洲城市的威胁。1980年代城市发展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功能混合机制的产生;而1990年代中期以后的城市政策则关注于如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东京大都市圈的城市战略规划,研究了在全球经济发展动力影响下城市政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20年间,日本的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衰退,这对东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城市曾经拥有的支配地位受到其他亚洲城市的威胁.1980年代城市发展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功能混合机制的产生;而1990年代中期以后的城市政策则关注于如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东京大都市圈的城市战略规划,研究了在全球经济发展动力影响下城市政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邱建林 《重庆建筑》2011,10(3):43-45
本文以《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为例,介绍了在《条例》制定中对统筹城乡这个重大命题的一些思考,探讨了如何建立统筹城乡的规划管理体制,完善规划编制体系,赋予镇、乡人民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责,严格规划的编制和修改程序,规范建设工程特别是农村地区规划许可和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违法建设查处的部门职责,完善处罚形式等问题,并根据重庆市地方实际进行了多处创新,是对我国城乡规划地方立法一次大胆尝试,希望对推动全国统筹城乡的规划制度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面对这一现实,研究选择英国、欧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从规划编制体系、政策设计和组织安排等角度,分析城乡统筹理念下国外地区规划经验及其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启示,包括采取整体的思维、整合的方法,平等对待、统筹考虑城乡区域;重视空间规划对区域统筹的纲领作用,以空间规划为平台,整合政府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突出村庄规划的实际运用价值,成果表达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实事求是地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crease worldwid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ommunities, and thus urban planners, to simultaneously mitigate and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We synthesize recent research to examine whether the field of planning is adequately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t is insufficient given the scope of the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 and the myriad ways climate impacts negatively affect communities. We argue for seven principles of strong climate change planning: 1) clear goals; 2) strong fact base; 3) diverse strategies; 4) public participation; 5) coordination across actors, sectors, and plans; 6) processes for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and 7) techniques to address uncertainty. For each of these principles we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金鹰 《规划师》1998,14(1):39-41
本文对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英国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过程、专业队伍以及规划师在社会事物中的角色作一简要介绍。英国战后形成的一整套规划体系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值得国内规划界关注。  相似文献   

20.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hazards have created multiple impacts on human settlement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effective tools in dealing with climat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issues. However, climate risk and its impacts are multiscale and complex due to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urban infrastructure systems. Identifying adaptation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se impacts requires planners to understand potential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related consequences of infrastructure failure under natural hazards, and evaluate cascading and cumulativ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discuss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ncorporate interdependent social an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systems in the adaptation planning and hazard mitigation process, including climate hazard assessment, adaptation goal identification, adapta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he availability of urban big data and high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will enable urban planners and decision-makers to better deal with those complex impacts from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hazards. Successful adaptation planning and hazard mitigation for interdependent infrastructure systems also needs to solve issues in uncertainties of climate projection, institutional barriers of adaptation, and challenges of urban big data. Potential solutions to these challenges would include cooperation among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s, coord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s, and developing the ethical framework for data protection and robust methodologies to detect and reduce data bi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